芝加哥……
一座以工業著稱的城市,該城也是目前全美前五的工業城市,乃至人口大城。
除了某個沉沒的“芝加哥號”,真實的芝加哥可以說的上是高樓林立,工廠繁多如流星。
整個芝加哥,地處五大湖的中心位置,從地理的角度看,這是一座近乎完美的工業城市。
畢竟如果將整個五大湖比做是一個巨大的工廠,那麼芝加哥就是這間工廠的生產辦公室。
整個五大湖,幾乎所有鐵路的中心點都是芝加哥。
在芝加哥這個地方,最多的就是鋼鐵和重工業。
整個芝加哥的鋼鐵產值,一度占到整個美國的四分之一,後來因為安全原因,縮減到了現在的六分之一。
但是不管是四分之一,還是六分之一,都隻說明了一件事,那就是這座城市對美利堅的重要性。
整個芝加哥,按照美利堅官方統計,總計擁有二百七十萬人口,如果算上流動人口,妥妥的超過三百萬。
三百萬人口,在目前美國四千七百萬的人口中,可能不算太多,但在那些工業城市中,卻是妥妥的巨無霸。
整個芝加哥,就是一座用廠房組成的城市,在這座城市中,你甚至可以看到火車穿行,之所以是火車,那是因為在這座城市中,需要運送大量沉重的貨物。
如果再加上芝加哥“生產辦公室”這個身份,那麼向四周分散,就是一個必然。
芝加哥的內部鐵路,是和整個五大湖大鐵路相連接的。
而在整個芝加哥,最多的就是鋼鐵企業,以及這些年起來的機床機車產業,乃至扶持上來的軍工業。
如果說鋼鐵產業,是芝加哥的必然,機床機車這些都是鋼鐵產業的配套產業,那麼軍工產業,就是白宮赤裸裸的偏袒了。
因為戰爭的需求,整個芝加哥的軍工產業,實際是有些拔苗助長的。
甚至當一些製造機床,鋼鐵的公司被要求生產大炮,乃至炮管的時候,都很驚訝,畢竟他們原來根本沒有乾過。
但白宮的指令又很堅決,所以很多企業也就硬著頭皮生產他們不熟悉的東西。
但在生產之後,他們卻發現了大炮其實沒有那麼難造,炮彈更是一個很簡單的“小玩意”。
而真正讓他們下定決心大力發展軍工業的,就是利潤。
是的,無論是戰前,還是現在,美利堅對於軍工產業的扶持都是不遺餘力的。
從采購到建設,乃至人員,給予的優惠條件都是整個美利堅曆史中極其少見的,甚至可以說“瘋狂”。
在前兩年軍備競賽最瘋狂的時候,整個美利堅一共擁有超過七百家大大小小的軍工企業。
如果加上產房,這個數字可能會上萬。
哪怕到了現在,因為戰爭,進行了一定的並購整合,整個美國依舊擁有超過二十家大型軍工企業,以及配套的四百家公司。
如果再算上整條產業鏈的企業,這個數字,基本在三千上下飛奔。
可以說,目前的美國,就是一個巨大的兵工廠,五大湖,乃至東部老工業區,就是兩個巨大的生產工廠。
而芝加哥,就是這間工廠中,除去東部之外,最重要的零部件。
…………
“呼呼”,一陣狂風吹過,露出了一張招牌,上書:
“道格重工!!”
“哢嚓,哢嚓”,聽著耳邊不斷傳來的機器運轉聲,作為白宮專員的柯爾特不斷用他不懂行的眼神掃視那些流水線上的武器。
“道格先生,為什麼你們的武器,都不完整??”
柯爾特麵對道格重工的老板尼古拉.道格問了一個相當外行的話。
“柯爾特先生,我們是一家國際企業,我們的一切都遵從流水線組裝生產,您所看到都是組裝配件的一部分……”
“至於真正的組裝,還在隔壁的一家廠房。”
道格沒有絲毫的怠慢,反而很細心的解釋他們工廠的工作流程。
而在他對麵的柯爾特則是一副“我沒有聽懂,但是大受震撼”的表情。
而在他對麵的道格則是繼續說:“柯爾特先生,目前我們公司已經完成了第三十七號生產任務,所空缺的產能,已經準備向新式武器轉進……”
“我們的手雷,相比於漢軍的手榴彈,已經基本達到一個水平線,甚至在破片殺傷力上,我們還要超過他們,畢竟我們的手雷屬於一種新時代產品,他們還是幾年前的產物……”
“我們的手雷,目前的產量也已經達到每天五千顆的水平,一個月可以做到生產十五萬顆新式手雷……”
“而且我們手雷的良品率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可以基本保證至少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安全。”
道格滔滔不絕的講著有關他們“道格手雷”的事情,臉上不斷浮現出驕傲的表情。
畢竟光是手雷,每個月就可以給他帶來幾十萬美元的利潤,這筆錢完全可以再建造幾個大的廠房,甚至購買下芝加哥市裡的一棟比較不錯的大樓。
而對麵用鋼筆記錄的柯爾特,這次終於問了一個有腦子的問題:
“道格先生,我想請問,你們對於機槍的仿製,已經到了什麼程度了??”
“我們的戰士,已經受夠了漢國佬該死的屠殺!!”
柯爾特說這句話的時候,是帶有一種憤恨的情緒。
如果說目前讓美軍最痛恨的漢國武器有什麼,那麼機槍絕對“遙遙領先”。
畢竟相比於其他武器,機槍無論是殺傷力,還是對己方士兵士氣的打擊,都是碾壓的,甚至可以說,很多前期美軍部隊投降,都和機槍脫不了乾係。
就像一個美軍士兵在蒙大拿戰場所說的的一句話:
“每當那種連環的子彈聲響起的時候,我們甚至會條件反射的趴下,沒有人敢抬頭,因為敢抬頭的人,都已經不在了!!”
在這樣的一個極端的情況下,美利堅上下對於機槍的渴望,已經達到了頂點。
為了解決機槍的研發,生產問題,陸軍甚至搞了所謂的“攤派”。
將機槍的研發和生產攤派到十幾家擁有大型軍工生產經驗的企業,利用他們成熟的人才和生產能力,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機槍生產出來。
而作為芝加哥軍工“明星”的道格重工,就是其中的一家。
聽到機槍這個詞,道格皺著眉頭回答:“我們目前已經根據前線繳獲的漢軍機槍,仿製出了差不多的類型,但仿製出來,卻不代表我們能夠大規模生產……”
“製造一台機槍很容易,製造一千台卻很難,因為仿製本身就屬於定製,既然是定製,那就很難流水線化,在如今這個時代,不能流水線的產品,注定是要消亡的!!”
“而要想將機槍流水線化,那就需要整個設計槍械的大小產業,將所有的零件分攤製造,最後得到最大的生產效率……”
聽著道格口中的什麼“流水線”“產業”“零件”,作為一個律師出身的文官,柯爾特其實是聽不明白的,但這並不妨礙他跟著說:“有樣品嗎,我想要看一下??”
道格沉吟了一會,隨後招手和秘書吩咐:
“讓斯奇康過來……”
道格口中的斯奇康,就是機槍的設計師,也算是整個仿製計劃的靈魂人物。
………………………………………
一個不算太大的校場上,擺放著一張長方形的木桌,木桌上放著三種類型的機槍。
其中一款機槍和漢國目前使用的水冷式重機槍一模一樣。
“老板,柯爾特先生,目前我們製造的機槍,就是這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