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沙城:真正的神(1 / 2)

美洲日不落 道士仗劍行 10028 字 7個月前

沙城,原屬於德克薩斯的達拉斯市,是整個幽州,除去龍城之外,最大的城市。

整個沙城的主要產業是工業加工和農業。

這種工農業組合,也是整個幽州的基本發展模式。

畢竟整個幽州,就是這麼一個地子。

整個幽州在漢國的版圖上看,就是一個大農村加大工廠的組合。

當地生產的農產品包括小麥,玉米,大豆,以及其他的雜糧。

其中小麥和大豆,是當地種植麵積最廣的主糧農作物。

其中小麥,主要是以麵粉加工業為主,也因此,整個幽州的麵粉產業,在整個漢國都算是數一數二的水平,僅次於另一個產糧大戶“漠南”。

而大豆則是當地,經濟價值最高的產業,甚至可以說沒有之一。

漢國對於大豆的用法,有很多種,基本包括了豆油,以及包括豆腐在內的食用品,就連被榨乾的豆餅,在漢國的飼料市場中,都占有相當大的比例。

大豆從經濟角度上看,在漢國經濟中,尤其是農業經濟,乃至工業經濟中,占有的比例,目前正在飛速追趕已經成為世界第一,擁有十幾億華元產值的橡膠產業。

在整個幽州是農業經濟中,大豆占據的經濟比例,一直都高居榜首,甚至給人一種“遙遙領先”的感覺。

但就是這麼一個龐大的經濟,在戰爭麵前,依舊是不堪一擊的。

當熊熊燃燒的大火,沿著一片又一片的豆苗升起的時候,戰爭也進入到了一種“僵持”階段。

之所以說是僵持,那是自開戰以來的八天,整個沙城幾乎遭受了不少於七十萬枚各式炮彈的炮擊,如果算上落在外圍陣地的炮彈,那麼短短八天,美軍已經為沙城打出了至少“一百五十萬發炮彈”。

可以說刷新了曆屆戰爭之最!!

用時任沙城守備司令,洪德光,洪中將的話講就是:

“八天沒有下過一滴雨,倒是下了個炮彈雨,這個雨不小,天天都下,要不是我們城大,早晚就被彈河衝走了……”

雖然說的很粗俗,但卻明明白白的將整個沙城,所麵臨的困局,最大限度展示出來。

除了“炮彈雨”之外,整個沙城外圍,幾乎已經打成了一片屍山血海。

如果說以往的攻城戰是一種對雙方意誌力,以及作戰手法的考驗,那麼現在在沙城所發生的一切,就明確的說明了,什麼是真正的“血肉磨坊”。

當沙城的第一道鐵絲網在外圍架起的時候,整個作戰模式,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以往的防禦戰中,陣地的深度,以及複雜程度,乃至士兵的意誌力,才是戰爭能夠勝利的關鍵。

但在此刻,尤其是在沙城戰場,鐵絲網加機槍的組合,幾乎成為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峰”,且還是個“珠穆拉瑪峰”。

當美軍士兵佝僂著腰,挺著帶有刺刀的步槍,小心翼翼的衝向漢軍陣地的時候,等待他們的不是那些所謂的陣地,也不是什麼地雷。

更不是所謂的“拚刺刀”。

而是一道“鐵幕”,一道將他們和漢軍分割開來的鐵幕。

鐵幕不大,質量也不是很高,但卻實實在在的將整條戰線區分開來。

當綿延幾公裡的鐵幕,占據整個戰場的中心位置的時候,對於美軍而言,真正的痛苦永遠都還在後麵。

當美軍士兵試圖翻越這些“刺撓”,且礙事的的鐵絲網時,迎接他們的,往往是不知道從什麼地方打來的“彈幕”,以及那讓人發顫的“噠噠”聲。

戰爭是殘酷的,尤其是在鐵絲網與機槍一同加入戰場後,再配合數之不儘的陣地,最後逼得南方軍在外圍陣地丟下“一萬七千具屍體”,最後惱羞成怒的打開了目前還在進行的“炮兵潘多拉”。

用南方軍少將博卡南的話說:

“我們幾乎將所有的武器和戰術,用到了極致,但是我們就是突破不了那些該死的鐵絲網,我不知道是誰想到將機槍和鐵絲網這種讓人惡心的玩意組合在一起的,但我知道,發明這項戰術的人,一定會下地獄,因為他開啟了一個時代,一個任何進攻方都將用更多生命,換取勝利的時代!!”

“這個時代,可能會有贏家,但卻絕對不是我們,就算是,我想,我們也一定承受不了!!”

鐵絲網,已經超越了機槍,成為了美國佬口中新的“死神”。

這個死神和機槍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不會移動,也不會殺人,甚至連最基本的防禦能力都沒有。

但它就在那裡,無論是用炮擊的方式,還是絞斷的方式,都無法阻止那些該死的“漢國佬”將這些更混蛋的家夥修複。

如果說碉堡之類的防禦設施,一旦炸毀,再也沒有修複的可能,那麼鐵絲網這種裝置簡單,且容易安放的玩意,摧毀的成本,可能比鐵絲網本身的價值都要高。

就像一個悖論,那就是摧毀對方的武器,比對方本身還要值錢。

那麼很快,就會陷入到後世阿富汗戰場,美軍用幾十萬美元導彈打幾十美元無人帳篷的笑話。

雖然這是個真實的笑話,但是提前近兩百年,卻在美洲真實的上演了。

當價值七八美元的榴彈炮彈,打在隻有一兩美元的鐵絲網的時候,就注定會出現打了又來,打完之後,對方又複活的現象。

尤其是對於沙城這樣一個僅次於龍城的工業大城市來說,鐵絲網,隨便一個鋼鐵廠就能夠生產,且因為戰爭原因,訂單中斷,原材料擠壓嚴重,買來的時候,反而便宜了不少。

鐵絲網和機槍,已經成為了這場戰爭中,最大的“轉折點”。

如果說活動在外圍的騎兵軍,是漢軍的“骨氣”,綿延不絕的鐵路運輸,是漢軍的“支柱”。

那麼鐵絲網和機槍,就是整場戰爭中,真正的靈魂,也是一切行動,最基礎的保障。

還在後方“遙控”的董子秦在得知沙城的消息後,說了一句流傳整個漢國軍界的話:

“鐵絲網加機槍,才是真正的神!!”

而現在,這個神,依舊矗立在沙城,矗立在所有人的心中,更是在美國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以至於現在五大湖地區,都在瘋狂生產鐵絲網,以應對之後的大規模戰爭。

機槍也已經進入到了量產階段,漢軍目前的優勢,正在飛快被追趕,直到新的戰爭模式,新式武器出現,才能再次拉開差距。

戰爭越來越朝著令人厭惡的“消耗戰”,但就像董子秦所說的那樣:“拚消耗,尤其是在幽州,沒有人會是漢軍的對手!!”

………………………………………

龍城司令部……

“目前敵軍已經沿著公路一側進行駐防,顯然他們希望對我軍在圍困之餘,進行圍點打援……”

“並且從這段時間的表現來看,他們更傾向於通過一次戰爭,來拿下前線周圍的鐵路線……”

“根據情報,美利堅國內的機槍,已經基本開始量產,最多兩個禮拜,他們的機槍就會到位,也就是說,我軍最好的機會,就在這兩個禮拜,也就是十四天的時間裡!!”

指揮棒打在有關沙城,乃至沙城周邊鐵路線的位置上。

緊接著又說:

“我軍目前在兩側的駐防,基本沿用過去的標準,采用重兵控製節點,以及鐵路軍保護鐵路線的方式,這種方式目前來看,基本上是對的!!”

“但我軍要想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解決這百萬美軍,卻是很難!!”

許昊站在巨大的戰略形態圖下,手中的指揮棒,像“魔法棒”一樣點來點去,最後點在了沙城所在的位置。

“但這不代表我軍沒有能力在兩個禮拜之內,解決這一百多萬美軍,事實上,在我看來,兩個禮拜短了,但在兩個禮拜之內,儘可能消耗對方的實力,為以後做準備,還是可以的……”

“啪”,沙城的位置,被不斷的點來點去,隨後又跳到了中間的那道平原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