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第三代雄獅戰車(1 / 2)

泥濘的道路,破碎的城市,堆滿屍體的河道,這就是此時密西西比河沿岸,最真實的寫照。

“哢嚓”,胡風雲忍著手上的疼痛,拉動槍栓,將槍口對準了前方的一處亂石,瞄了半天,也沒有看出什麼情況,最後也隻能罵了句“西皮”,端著槍,跟著大部隊往南麵跑去。

而在南麵,其實說是大部隊,其實就隻有一個團的兵力,且還是不完整的狀態。

這也是目前整個密西西比河戰場的常態,整個密西西比戰場,基本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胡風雲目前所在的地方,也就是最前線的戰場。

這裡駐紮的軍隊,基本就是類似眼前這個105團一樣的情況,長期處於不滿編的狀態。

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戰爭的消耗,整個密西西比河戰爭,打了快二十天,基本就是一段死亡之旅。

雖然漢軍有類似東方軍,和平軍這樣的炮火部隊可以用,但真的在密西西比河一帶使用他們,就會發現一個致命問題。

除了日軍還能搞一搞所謂的“武士道”,類似和平軍這種看起來已經被聯盟國成立,擺脫所謂美奸身份的軍隊,其實在這片戰場,都是不好使的。

甚至可以說,在如今的密西西比河戰場,除了訓練有素的漢軍,基本就是誰來誰死。

目前的密西西比河,已經完全成為了軍人的地獄,要不然對麵的美國佬也不會宣揚“密西西比河是漢軍的墳墓”。

雖然這個世界上,除了歲月之外,沒有真正的墳墓,但經過雷奇改造的密西西比河防線,還真讓漢軍吃儘了苦頭。

整個密西西比河戰役,打了十九天,死了十九天,按照最新的死亡數字,漢軍每天的陣亡在兩千人左右,這個數字,隻有在幽州戰爭,蒙大拿戰爭最巔峰的時候才有。

這個數據,也使得原本高高在上,急於求成的漢國陸軍高層清醒過來,按照許昊製定的“緩則進,進則退”的戰術方案,將大部分主力後撤,從後方補充各種軍事物資,積蓄實力,最後在靠近五大湖的北部,打一個漂亮的“掏心戰”。

而第二部分,其實就是目前越來越依賴的藩軍和和平軍,雖然剛剛說那幫人,很難適應類似這種需要動腦子的絞肉機戰場。

但不代表他們是不能填戰線,按照許昊戰前製定的戰術方案中,就有明確的要求,其中有一句“漢軍一人,藩軍兩人”就可以說明一切。

這裡的一比二,不是所有戰場的一比二,而是在一部分戰場的二比一。

這部分戰場其實就是所謂的“鐵絲網”戰場,這個戰場其實就是漢軍原來對美軍使用的鐵絲網加機槍戰術。

自從漢軍搞出這麼一個惡心人的戰術之後,就被美軍學到了自己身上,如果說其他戰場,還因為人數問題,有些很難鋪開,甚至因為戰爭規模太小,看起來沒有那麼明顯。

那麼在整個密西西比河戰爭中,基本就是鐵絲網,機槍,戰壕,這三樣武器的“高光時刻”,甚至這種戰術,還被漢軍嘲諷為“美式三寶”,但不管是不是三寶,對於此時的美利堅合眾國來說,走這種便宜好用死板,甚至很血腥的防守戰術,就是他們最好的應對辦法,畢竟到了這個時候,要是還有人抱著戰勝漢軍的想法,第一個乾掉他的一定是白宮,乃至林肯那個老家夥。

而第三部分,其實嚴格來說不是戰場,而是後方,或者說是預備役。

這部分人主要以回到後方休整的老兵為主,以及一部分最新征召上來的新兵。

當然,還有一支特殊的軍隊,那就是從海東國慢悠悠趕來的五萬大軍,這部分軍隊,由於是從熱帶來的,目前還被安排在後方適應北美的自然氣候。

總的來說,這種三級製,其實很適合目前的密西西比河戰場,但現實就是如此,在目前這種血肉模糊的戰場上,想要快速結束戰爭,基本不可能。

要知道在最近一場戰爭中,甚至出現了一天陣亡五千藩軍的事情發生。

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死在密西西比河沿岸的灘塗上,而殺死他們的,正是機槍。

自那天以後,漢軍對於密西西比河的打法,就越來越慎重了,甚至還有人慶幸那次幸虧是讓藩軍打的,要不然真的漢軍死五千人,那可就不是所謂的“整肅”那麼簡單了,平時許昊這個前線司令,都要受到處罰,沒準好不容易靠在南方軍功換來的烏紗帽,又在密西西比河丟的一乾二淨。

而這也是最近這麼快改變戰術的主要原因,就是想避開密西西比河正麵最強悍的那道生死防線。

就像許昊給後方的丁尉的電報中寫道:

“我軍重在緩,輸在急,若以緩用軍,則敵不戰自亂陣腳,若以急攻,則必被阻礙,時間越長,死傷越多………”

言外之意就是,慢點打,而不是急迫,此時戰場優勢在漢國,等著美國佬自亂陣腳就行。

當然,說到很聽,真要等對方“自亂”,目前看來,還沒有任何痕跡,最起碼在漢軍的情報中,密西西比河中段的美軍,依舊沒有任何動作,好似真的要在中部插死。

但這對於漢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就像許昊說的那樣,優勢在我們這邊!!

這也是最近幾天密西西比河戰場明顯降溫的根本原因,不是因為雙方不打了,而是有一方打算拖延了。

密西西比河戰場,就像一道火紅的岩漿,跨過這裡,就是東部,就是戰爭的終點,跨不過,基本就代表戰爭正式進入到了消耗戰,僵持戰,所謂的“一統”,也就成為了奢望,最後耗費無數,死亡百萬的大漢帝國,就會不得不接受這樣一個半吊子的結局。

而這個結局,是整個漢國,都無法接受的,所以就像許昊說的那句話:“用最笨的方法,也要結束這場戰爭!!”

而什麼是最笨的,雖然許昊沒有說明白,但很多人都很清楚。

………………………………………

漠北的沙地上,一輛看起來就像鐵罐,戴著長鼻子,長著“羅圈腿”的小怪獸,正在進行第二輪的爬坡實驗。

“吱吱”,履帶的噪音,哪怕手是雄獅計劃中的漢國第一流科學家,也很難解決,哪怕是把聲響下降幾個分貝,都耗費了很長時間。

“吱吱”聲在土坡上不斷響起,最後在一道道烏黑的尾氣,以及發動機的噪音下,這台代號003的新雄獅戰車,第二次完成了沙地爬坡的測試。

剛剛完成這項測試,周圍立馬就響起了持久且熱烈的鼓掌聲。

而在沙地外的亭子內躲著烈日的董子秦,戴著一副類似蛤蟆眼一樣的墨鏡,嘴裡叼著一根剛剛王工給的煙,一邊抽一邊嘴裡搭巴搭巴的開口:

“老王,這第三代了,比原來有什麼區彆,我怎麼感覺區彆不大呢??”

在董子秦眼中,這個所謂的第三代雄獅戰車,根本就是個二代換殼產品,除了殼子比原來那種方盒子看起來圓潤不少,但根本上的東西,他還真沒有看出來有多大的進步。

“董帥,我們這輛第三代雄獅戰車,和原來的第二代,除了采用了最新的內燃發動機,其中最大的改變,就是通用化……”

王工那句“通用化”,立馬引起了董子秦的注意力:

“和機槍差不多嗎??”

“差不多,甚至我們生產起來,除了前期的成本比較高,隻要有足夠的銷量,中後期的成本會被無限攤薄,最後隻剩下人工和材料的成本……”

王工的一句話,讓董子秦徹底興奮起來,畢竟最好的武器不一定真的最好,但最好的武器往往最具有普世性,也是最便宜的。

不是說貴的武器不好,而是站在戰爭的角度上看,最好的武器,往往具有規模效應,而那些昂貴且裝備數量少的武器,除了偶爾拿出來用一用,真到了大戰時期,想靠這玩意打贏戰爭基本不可能。

就像漢軍到現在還在使用的“超級大炮”,那玩意裝彈自己用的董費勁,更不用說瞄準發射了,整套流程下來,普通火炮最少射了十輪了。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超級大炮直到現在,數量還不超過十架,甚至如果不是某些特殊戰場的需求,以及考慮到對士氣的提升,這個所謂的超級大炮,很可能已經成為了煉鐵廠鐵爐裡麵的幾爐鋼鐵了。

而這個道理放在雄獅戰車身上也是如此,如果雄獅戰車又笨又重,掉個頭比飛艇還慢,漢軍還會要嗎,還有必要花那麼多錢研發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