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州日報:我國人口首次突破四千三百萬,相較第二次美洲之戰前,上漲了近一千二百萬——】
【西京日報:根據最新的美洲統計人口,我國人口已連續五年超越美利堅合眾國和美利堅聯盟國的兩千五百萬,以及一千七百萬,成為美洲最大的人口國家!!】
【大西洋生意人報:按照我目前的人口增長趨勢,未來五年內,將會突破五千萬人大關,我國將成為這個世界少有的,到達五千萬人口的國家,巨大的人口紅利,將為我帶來更大的消費市場,以及更多合適的勞動力-——】
【朝報:內閣移民部,再次調整了對本土人口的分配,其中工業大城市,將會得到更多的分配名額,並且將對中西部的新增領土,進行人口規劃-——】
【金山財富報:人口就是財富,看看神州的那個腐朽的大清朝,靠著龐大的人口,擊敗了太平天國,穩定了內部統治,積蓄出了財富!!】
三月中旬剛過,時間剛剛來到下旬,有關最新的漢國人口最新的人口統計,就在漢國,乃至鄰國,掀起一片波瀾。
甚至在很多人看來,突破四千萬人口,甚至快要達到五千萬人口的大漢帝國,會是整個美洲的“災難”,尤其是對於那些外國人來說,更是如此。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漢國建國以來,頻繁的對外擴張,甚至就連那些外國人,都總結出來一個規律,那就是漢國的每一次人口增長,都將是整個美洲,乃至世界的噩夢。
甚至對於一些年紀大的美洲人來說,在他們的印象中,漢國就沒有停止戰爭過,這幫所謂的漢國人嘴上說要“和平”,不要“戰爭”。
但現實是,漢國基本都會在發動一次戰爭後,休整一次,積蓄實力,最後繼續發動戰爭,就像德國作家斯賓.馮.艾勒馬.疏勒在自己的黑暗小城一書中,就曾將漢國比作森林裡,不斷在覓食和打盹之間徘徊的老虎,這隻老虎可能平時看起來懶洋洋的,和一般的豺狼虎豹比起來都顯得儘攻性不足,但是一但動起來,就是真正的“一擊必勝”,是天生的獵手。
雖然將國家和國家之間,按照動物世界的標準來作為比喻,實在有些偏駁,但這就是現實,整個世界本身就是一個巨大動物園,有些動物看起來弱小,有些看起來強大,有些則看起來“老態龍鐘”,甚至還有的看起來很猥瑣。
但這就是現實,在現實當中,沒有所謂的“憐憫”,有的隻有活下去的衝動,以及毫無道德可言的“不擇手段”。
而說回漢國的人口,整個漢國的人口其實一直都是按照幾十年如一日的標準計劃進行的,最多不過是日常的維護和修整。
哪怕是那些移民部的新人都能夠感受到,整個移民部實際已經越來越“工程化”了,所謂的變革,根本就沒有,或者說移民部這個曾經在漢國有著輝煌曆史的部門,在漢國人口越來越多,內生人口每年都在新增,早晚有一天會超過外來人口的時候,所謂的移民部其實也已經失去了他本來的作用,隻不過目前還沒有人承認罷了。
畢竟移民部是漢國除去工商,內政,以及軍隊之外,拿到資金最多的部門,甚至還在目前發展速度極快的衛生部前麵。
這裡麵所涉及的利益,每年都要以億元來計數,在這樣一個情況下,任何一個說移民部沒用的,移民未來效果會越來越差的人,都將感受到一股無形牆壁。
這堵牆高而厚實,想要破開,沒有萬分的勇氣和萬分的能耐,根本不可能。
但就像某些閣臣說的,單獨取消移民部對於如今希望能夠移民大量人口填滿中西部地區,以及海外殖民地的漢國來說,絕對是一件虧本的事情。
所以哪怕知道如今的移民部實際已經發展到頂,未來的發展空間會越來越少,在今年上半年的財政會議上,移民部依舊拿到了兩億華元行政資金,這部分資金也超越了衛生,交通,再次成為了僅次於軍事,內政,工商之外的第四大“贏家”。
而這個曾經的贏家,在最初的建國的前十年,每年拿到的經費都沒有低於三名,甚至在最最早期的一段時期,每年的大部分預算,幾乎都達到了第一名的水準,甚至超過了一半左右的預算。
這在如今超過十八華元的財政盤子中,是不可思議的,哪怕是如今,每年拿出九億華元作為移民的經費都不會有人答應,因為這根本就不現實。
姑且不論給不給這麼多錢,就算給了,該怎麼花,這倒是一個大問題。
畢竟移民不是簡單的砸錢遊戲,整個漢國目前平均每年的移民人口是一百萬,太平天國戰爭之前,每年是兩百萬。
哪怕是按照兩百萬算,花光這九億華元,也得換回至少九百萬的移民人口,但現實情況可能嗎??
除非是製造戰爭,搶奪人口,要不然隻能“細水長流”,不能操之過急。
而在整個漢國的移民體係中,來自神州的華人,或者說是清國人占據了主流,基本占據了八成的人口份額。
剩下的二成人口中,又被分為南洋華人,以及日裔,朝裔,以及這些年有所增長的東南亞裔,其實主要就是越南裔。
這部分人之所以來漢國,還是因為漢國的國力輻射,以及所謂的文化認同感導致。
在漢國的國家力量體係中,北美排在第一位,第二位則是遠東,南美也隻能排在第二位。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舍近求遠”的情況,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遠東地區的高額收益,以及龐大的鮮卑總督區領土,也就是原來的東西伯利亞。
收益方麵又被分為移民人口產生的人口紅利,以及所謂的商業市場。
其中人口紅利這一點自然不用去論述,光看看漢國建國以來,每年百分之十以上的正向經濟增長就可以看出,以及戰爭時期所招募的士兵,後方工廠所提供的熟練工人,工程師,就可以看出,無論在任何時候,人口都是一個國家完成崛起,乃至複興最重要的一步。
一個強國哪怕再強大,威懾整個世界,如果沒有足夠多的人口,尤其是足夠多的後備人口作為支撐,幾十年,百年之內,必然衰敗,甚至衰敗的速度可能遠超世人的想象。
因為軟實力往往要比硬實力更慢的速度衰弱,依舊能夠在很長時間保持一個“虎威尤在”的感覺,但是一旦發生大的衝突,就會將自己的實力暴露的一覽無餘。
參考後世的大鵝就是如此!!
而商業市場方麵,整個遠東,每年至少為漢國提供價值十億華元的商業貿易。
這十億華元當中又有四億是來自於日本王國,以及東瀛王國,剩下的六億中又有四億來自於清朝,之所以一個偌大是四萬萬人口的國家,會淪落到和一個小國的市場份額差不多,最根本上原因就是沒有工業化。
沒有工業化,意味著內部市場保守,意味著工業品會受到天然的阻礙。
這個阻礙不是清庭本身,而是來自於農業社會自身的阻礙。
這種阻礙往往伴隨著“男耕女織”和“自給自足”,哪怕到了後世,世界很多地方也是如此。
你可以說他們保守,但這就是他們麵對工業文明的生存之道,沒有這道固定的體係,在沒有進入工業化之前,它們的秩序隻會崩塌的更厲害。
而日本則不同,作為一個進入工業化有一段時間的國家,日本社會的農業屬性,雖然沒有被完全剝離,但也隨著鄉村人口的流失,而慢慢消退。
雖然這種大規模,且曆史罕見的城市化,被某些日本學者稱為“曆史倒退”,甚至認為這是“亡國”。
比如那位日本最有名的噴子竹內俊,就經常把這種大規模的城市化,稱為:“蝗蟲的洗劫。”
但曆史的大勢,往往不是因為某個人的改變而改變的!!
而漢國在整個移民過程中產生的收益,根據內部人士的分析,據說已經超過百億華元,甚至如果從曆史的角度看,還會再增長好幾倍,乃至跨度更長的十倍!!
因為隻要有源源不斷的人口,漢國的生產能力,就會不斷的發掘出來,直到撞到所謂的“工業天花板”。
就像移民部的第一任移民部長,第二任帝國宰相的胡均定就曾說過:
“移民是大漢帝國一切實力與希望的源泉,隻有堅持走移民道路,才能夠讓我們的國家追平其他國家百年,甚至數百年所積累下的人口優勢!!”
“任何阻擋帝國移民的,都是大漢帝國的敵人,對於敵人,最好的辦法,就是送他們去墳墓!!”
“因為隻有那裡,才足夠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