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非洲:望海城和發展(2 / 2)

“不過咱們能發展如今這個地步,已經難能可貴,再有苛求,倒是我太貪了,但是你們要記住一點,那就是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不能一有點成績就飄了,要知道……”

湯霖望的“教育”,就像是肌肉自然反應一樣,一說就說了個不停,說的時候,下巴上的胡須不斷飛舞,給人一種“老夫聊發”,但沒有少年的感覺。

當教育結束之後,就是一連串的握手拍照,以及最後的“共用食堂午餐”,以示親民。

第二天的海東日報上,就出現了湯霖望視察望海一號鋼鐵廠的消息,在這篇文章裡,描寫了大量湯公深入一線,不顧“勸阻”,視察損害煉鋼爐,關心受傷人員的消息。

甚至那些和當地官僚握手的照片,都被描繪成了“監察百官”,“友善親和”。

至於最後的“特製食堂飯”,則用一句“雖堯舜不過如此”來概括。

而這種事,在湯霖望當上海東公,建府開國後,十分常見。

甚至到了現在,誰要是在海東國說湯公,湯霖望的壞話,那都是一種“找打”的行為,不是官差找那人麻煩,而是當地百姓找那人麻煩。

畢竟,那可是湯公啊,愛民如子的海東公啊!!

………

“啟稟湯公,去歲我國,歲入兩千零五十二萬華元,共支出一千九百零三十萬華元,結餘一百二十二華元……”

“今年上半年,引進漢國製鐵,製糖,機器製造技術,乃至擴建原有廠房,總計花費超千萬華元,而下半年,我軍還要進行一次武器換代……”

“內務府開支目前還算平穩,每年可以盈餘超百萬華元……”

“湯府下屬產業,除去去年的那些傳統企業外,今年新增製煙,製皮等原材料加工企業……”

“我軍已經完成了初步整編,距離完全整編,目前還差武器和訓練……”

不大的海東公府外堂會客廳內,一個接一個的海東國內外官員,不斷的給坐在“師爺椅”上的湯公,湯霖望,彙報著看來起都很重要,但是很多都是“表麵”的信息。

而這些信息,大多數和兩件事有關,一個是財,一個軍。

截止到目前為止,整個海東國,總共下轄三萬陸軍,六千海軍,如果再加上輪替,乃至服務人員,直接參與軍隊的人數甚至超過了四萬。

而這對於海東國二百多萬人口來說,不得不說,是一個很大的負擔。

尤其是在如今海東國移民放緩的情況,這種在和平時期,保持如此多大軍的方式,越來越受到了海東國上下的“排斥”。

所以從去年底開始,包括湯霖望在內的海東國高層就乾了一件事,那就是如何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進行“削軍”。

而要想在減少軍隊人數的情況下,還能保持原有的戰鬥力,最好的辦法就是對整個海東國的武器進行一次徹徹底底的“更新換代”。

要知道,雖然這些年,海東國拿了漢國很多好處,但由於發展的需要,大多數都集中在內部發展所需要的工業上,至於所謂的“護國軍”,更是成為了一個隱形角色。

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一個情況,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美洲之戰後,漢國對世界各國的威懾力。

靠著這種“不怒自威”的威懾,類似海東國這樣的附屬國,度過了長達幾年的“安逸期”,甚至哪怕到了現在,在很多海域劃分上,占據主動優勢的葡萄牙殖民者,之所以願意讓步,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大漢帝國內部中“看不見摸不著”,但又讓他們相信的威懾。

而這種威懾,也就是湯霖望所說的:“借著虎皮,好好發展。”

但是虎皮再怎麼好穿,到底不是自己的,再加上軍隊縮減開支的需求,一場有關於武器的大換帶,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目前海東國的頭等大事。

而武器本身其實都不是麻煩,最大的麻煩其實是財!!

托最新發布的“大漢藩屬軍事采購標準”福,海東國很輕易的就能夠拿到除去雄獅戰車,以及特種彈以外,整個世界最先進的武器。

(漢國對藩屬國軍事的一次扶持,又或是一次乾預,基本就是保證那些藩屬國的武器和漢國處於一個標準度內,以維持大漢對藩屬國軍事的影響)

整個“縮編換裝”計劃,總共需要裁撤至少一萬五千人,將總人數控製在兩萬五千人的規模,其中多數都是陸軍。

也就說,目前三萬人規模的陸軍,將隻能保留兩萬人,且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不會有任何增長。

而兩萬人的陸軍,最恐怕的不是裁撤,而是換裝。

根據湯霖望自己一開始製定的精兵計劃,剩下的兩萬人,將被分為三個步兵旅,一個重炮團,以及一個騎兵旅。

雖然這個所謂的“騎兵旅”,根本就是騎馬步兵,和真正的騎兵不搭,但是它最大的改變,就是增加了大量的軍事汽車,以及目前漢國能夠允許對外出口的“豺狼裝甲車”。

而按這個標準建立下來的騎兵旅,已經不能夠完全的算作是騎兵旅,而是一支不帶戰車的裝甲部隊。

要知道,由於成本太高,哪怕是如今的漢國,也隻保持了四個裝甲師,且編製,也隻是比戰前,稍微擴編了一點。

如果按照漢國那種一支裝甲部隊,價值近千萬,每年維護費用超過二百萬的維護標準算,哪怕是這種縮編版的裝甲部隊,實際上以目前海東國的財源狀況,都很難養的起。

而如果再算上其他需要花大價錢換裝的步兵旅和那支同樣是“吞金獸”的重炮團,基本上未來海東國一年以上的收入,都要填入軍隊這個大坑之中。

而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人彙報的時候,處處“財”字當先的主要原因。

畢竟沒有錢,彆說“縮編換裝”了,光是一個縮編後的安置費用,就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財事艱難,諸君何以教我,又何以解憂??”

湯霖望看向在場眾人的眼神中,露出了期待。

而周遭的那些剛剛還在“侃侃而談”的官員,聽到這話,反而不敢回答,畢竟這種事辦好了,那是恩眷在身,弄不好,那就是“自取其辱”。

“難不成我海東,都是一群庸碌之輩在朝嗎??”

湯霖望說著說著,語氣也越發不善,嚇的一部分人,身體開始微微顫抖,很顯然,在一部分人眼中,這位自稱“仁義”的湯公,並不像表麵上那麼仁義,那麼好打發。

“啟稟湯公,我國目前隻有財政,基本已經到頭,再想增長,已經極為困難,依在下之見,目前隻有兩條路可以走……”

“要麼在擴張中找錢,要麼開拓新的產業!!”

關鍵時候,還是一名姓徐的年輕官員從人群中站了出來,將場上的氣氛緩和了下來。

“你叫什麼名字??”

“徐秀!!”

徐秀表情堅定的回答。

湯霖望看著眼前的年輕人,仔細打量,下手摸著胡須。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