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大清:新時代洋務(2 / 2)

美洲日不落 道士仗劍行 10105 字 4個月前

說著說著,同治就將君主立憲是什麼玩意,全部都說給了慈禧聽。

慈禧聽後大怒,臉色冰冷的說:“這幫家夥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了,竟然妖言惑君!!”

“我看他們這分明就是圖謀不軌,妄圖以臣代君!!”

慈禧雖然沒有什麼文化,但這些年的曆練,也讓她多少學到了一些東西,其中有關於皇權的東西,學的最精,君主立憲這種“包藏禍心”的東西,她一眼就看出來了。

“皇額娘息怒,師傅們也隻是在講課的時候提了提,兒臣也隻是聽了聽……”

同治很聰明的將自己摘了出去,畢竟提出來的人才是真正的壞蛋。

果不其然,慈禧聽到這話更加憤怒了,甚至直接說出:

“這幫人一個個都是狼子野心,依哀家看,都該趕出去,一個個的,都是禍害!!”

聽到要將那些人趕出去,同治表情突然複雜起來,隨後開口:

“這洋務終究是要辦的,外麵的人都在看我大清走勢,若是這個時候將他們趕出去,恐怕失了人心……”

“皇額娘,不如這樣,將他們安置在園子內,明麵是教學,實則兒臣幾天才去一次……”

聽著同治皇帝的建議,慈禧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隨後好似想到了什麼補了一句:

“記住,次數不能多了,以免被那些人蠱惑!!”

“皇額娘放心,兒臣自是有數!!”

同治皇帝聽到可以去園子的時候,臉上本來還算正常的表情,瞬間出現了喜色,隻不過很快又消失了,對著慈禧的時候,依然是那副老實孩子的模樣。

“皇帝,最近都說要搞洋務,你怎麼看,我大清真的到了非變不變的時候了嗎??”

高處的慈禧靠在椅子上,俯視著下方的正襟危坐的同治皇帝,給人一種“審視”的感覺。

“回稟皇額娘,兒臣以為,這變不變的,不是兒臣說了算,還得由皇額娘和諸位軍機處的大臣來說……”

“不過兒臣鬥膽詢問皇額娘,此時我大清,比之漢寇如何??”

如果說第一句話,慈禧聽的還很受用,那麼第二句就完全是在慈禧的心口捅刀了,彆人不清楚當年鹹豐皇帝是怎麼死的,作為枕邊人,她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所以在聽到“漢寇”“漢國”這樣的字眼的時候,慈禧往往會很心煩,總感覺這兩個詞是什麼不祥之兆一樣。

而這也是為什麼慈禧不願意用西洋產品,依然還按古法的原因,畢竟這洋人的東西,用著用著,不就和漢國產生了聯係。

“皇帝,你認為我大清不如那漢寇嗎??”

慈禧威嚴的聲音在耳邊響起,同治咬了咬牙,最後跪倒在地,語氣低沉的回答:“兒臣不敢欺瞞,按實力看,確實如此!!”

等待的“訓斥”並沒有發生,而是一聲重重的歎息。

隨後就聽:

“你們都說要搞洋務,好,那就搞,哀家倒要看看,這洋務搞了,我大清是不是就好了,就比那漢寇強了!!”

同治偷偷抬頭瞄了一眼慈禧哀愁的表情,隨後又很快低下了頭。

“皇帝,你說,和曾國藩關係不淺的那個李鴻章,能用嗎??”

“兒臣未曾見過李大人,不知道如何回答皇額娘!!”

同治依舊回答的十分有分寸。

“哼,有用也好,沒用也罷,隻要他真的能夠振興我大清,就是讓他主持洋務,又有何不可!!”

慈禧的話讓同治的手掌明顯抖了一下,很顯然,這個洋務,在他看來,絕對是一個天大的好機會,而越是好機會,那麼誰能主持這件事,就成了一個關鍵的問題。

而對於同治最關鍵的問題是,那個李鴻章,是不是自己人,這一點,在同治看來,簡直比所謂“洋務”本身還重要。

畢竟這位李大人若不是他這一路的,而且最後還把洋務搞成了,那麼可想而知他這輩子會是什麼下場,尤其是這位聖母皇太後還很年輕的情況下,難不成真的要讓做第二個“四十年太子”嗎??

而且更關鍵的是,他活的過四十年嗎??

同治畏懼的看了一眼上麵的慈禧,隨後又很快低下了頭。

而在上頭的慈禧則是頗為擔憂的說:

“這個李鴻章,說是要搞什麼新軍,以取代目前的綠營,湘軍,還說要以新式軍法軍規來訓,甚至還說要辦什麼軍校……”

“你說,這件事是不是曾國藩私下授意,就是為了奪我大清之權??”

“新軍”二字在同治的腦海裡來回打轉,隨後開口:

“兒臣以為,既然是新軍,那自然不能讓他們獨管,就像當初的八旗和綠營,這新軍也應當如此……”

“建兩支新軍,各分旗漢,到時候誰有用,就用誰,豈不一舉兩得!!”

同治的話,就像是“點撥”一樣,一下子讓慈禧困擾很多天的問題解決,甚至直接讓慈禧對同治皇帝刮目相看,乃至說出了:

“我兒日後定是一代明君!!”

隻不過這個所謂的“明君”在同治看來,和罵他沒有幾乎沒有什麼區彆,唯一的區彆可能就是他現在連君都不算。

當這場“母子情深”結束後,慈禧在太監的攙扶下,走出了慈寧宮的大殿,看著帶有餘暉的落日,整個人都惆悵了不少,嘴角喃喃:

“這大清朝,沒有哀家,是真的不行啊!!”

…………

同治九年九月,經曆了來來回回幾個月的爭論,博弈,終於早九月十日這一天,古老的大清帝國,向全世界發出了屬於自己的聲音。

大清朝發布了建國以來,最重要的一次變法詔書。

按照詔書所說,凡是大清下轄領土,都將按照變法之策進行規劃。

其中首先就是學習洋人搞了所謂的海關,銀行。

這部分因為屬於財,所以管的極其嚴格,基本上要多僵化有多僵化,但對於一個本來就年紀大的帝國來說,這樣的改良,其實已經是非常不錯了,畢竟再多,可就要出事了!!

第二條就是招募家境殷實的少年,遠赴西洋求學,學成之後按照成績分配官職。

第三則是興辦工業的事宜,這部分確確實實還是官辦,商辦不是沒有,隻不過隻能投資一些日用等輕工業。

胡雪岩所謂的“以商代官”,目前看來還是受到了內部的強烈抵製。

第四和第五條基本就是有關於所謂的洋學,這部分主要講的是引進西洋學科,融入大清的“文化”,隻不過這個所謂的融入,最後也隻能靠搞官辦學堂來完成。

而所謂官辦學堂,也被認為地方和京畿二等,且所建數目,還要上交軍機處審批,可謂極其嚴格。

而真正引人注目的氣勢是第六條,第六條規定,在目前舊式軍隊的基礎上,建立兩支新軍,一支以直隸地區為主,又稱淮軍。

而第二支則是以各地八旗為主要招募對象,這支新軍又被人稱為“八旗新軍”。

整個洋務變法,基本就圍繞著軍事,經濟,西洋科技來進行,至於更敏感的地方,那是想都不敢想。

當這份洋務變法出世的時候,整個天下都轟動了,不為彆的,就為了其中那句“變法圖強”。

這大清朝,當真能強起來嗎??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