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地中海的暖風,可能是夏季的緣故,所以這段時間君士坦丁堡的天氣格外的多雨,幾乎每天都天都會有那麼一場看起來不大,斷斷續續的小雨。
小雨過後的君士坦丁堡,從海麵上看,就像是一座被清洗過的白色城堡。
可能是羅曼諾夫家族對於白色的喜愛,也可能是尼古拉個人對於君士坦丁堡的熱愛,從一開始的規劃中,這座被曆代俄國君主放在心尖的城市,就成了這些年尼古拉,乃至很多俄國人奮鬥的目標。
如果說莫斯科一開始的定位是一座堡壘型的防守類的平原地帶城市,聖彼得堡是俄國通向歐洲的大門,是一座俄國版圖上,最歐羅巴風格的城市。
那麼君士坦丁堡就是一座集合兩座城市之大長的城市,整座城市,在這裡,你可以看到類似莫斯科級彆,甚至更高級彆的防守,也可以看到聖彼得堡那樣的歐洲風情。
很多人提起俄國人,總是想起粗糙,其實這是錯誤的概念,俄國人所謂的粗糙,隻是表麵,如果看過俄國的藝術,就會發現,他們的審美一直很在線,哪怕是原時空,俄羅斯人的藝術,在整個世界都是獨樹一幟,甚至是第一流的水平。
而在這個“俄國變羅馬”的時空內,雄心壯誌的尼古拉,以及那些同樣懷揣著羅馬夢的羅馬新貴,發誓要將君士坦丁堡建設成歐洲的藝術,乃至金融商業之都。
索菲亞大教堂旁的新建的拜占庭風格博物館,就是當年在攻陷君士坦丁堡後,所做的第一件事。
當時的尼古拉,在完成登基大典後,第一時間就宣布要建造一座屬於“東羅馬”曆史的博物館,以保留這種獨特的曆史記憶。
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君王對所繼承前朝的懷念,但真像是俄羅斯那個時候和法蘭西為了爭奪“羅馬正統”,以及對尼古拉皇冠法統的證明,這座象征東羅馬帝國曾經輝煌曆史的博物館,自然應運而生,成為了新羅馬口中的“曆史證據”。
至於這個證據誰說了算,那自然就是新羅馬自己,裡麵的文物,其實用歐洲多數曆史學者的話說是“存疑”。
隻不過這個問題,已經被俄國人選擇性的忽略了,對於他們來說,建一座博物館,隻是為了堵住彆的嘴,至於嚴不嚴,他們不在乎。
除了博物館之外,整個俄國還在君士坦丁堡內建立了大量的所謂的“藝術設施”,這些個藝術大多是和雕像,建築有關。
矗立在尼古拉廣場上的“奧古斯都雕像”,就是尼古拉這個新羅馬皇帝的傑作。
用他的話說就是:
“上帝作證,我的名字會和羅馬同在,奧古斯都就是我偉大功績最好的見證者!!”
是的,在當時尼古拉心裡,奧古斯都也隻是自己輝煌曆史中的見證者,至於有沒有忌諱,尼古拉也就不管了,對於他來說,沒有像狗一樣把“氣息”撒向整個君士坦丁堡,已經是很要臉了。
除了這些之外,尼古拉他們做的最讓人詬病的就是對奧斯曼帝國建築的清理,要知道在奧斯曼統治時期,對於那些拜占庭建築,其實很多都保留下來,要不然索菲亞大教堂怎麼還能給尼古拉作為登基大殿的禮堂。
但是俄國人進來後,基本就變天了,他們打著“清除異教徒氣息”口號,不斷將帶有奧斯曼帝國的建築拆除。
當時的場麵,甚至被俄國作家寫進了自己的書中:
“哭天喊地的土耳其人被趕出了他們的家園,房子被燒毀,甚至包括一戶人家門口的花壇,當時我請求那名負責執行命令的少校,我說奧斯曼人是有罪的,但是鮮花無罪,但他告訴我,根據皇帝陛下的命令,伊斯坦布爾城的一切,都要被清洗,我當時不明白清洗是什麼意思,以為隻是拆除一些礙眼的奧斯曼建築,直到最後我才知道,這裡也包括奧斯曼土耳其人,以及他們的一切,自然,那個花壇,也是被執行的目標……”
“後來他在我的麵前碎了,我當時哭了,我拿走了其中一朵白玫瑰,寄希望救活它,但後來它死了,奧斯曼人的一切,也被摧毀了!!”
俄國作家巴希拉夫在自己的自傳“迷茫時代”中所寫,後來這本書被東羅馬當局下令查封,直到幾十年後,才被允許流通。
(當時的伊斯坦布爾還未改名)
如果說摧毀是一切重建的基礎,那麼重建之後的君士坦丁堡,就像是一座純正的歐洲城市。
大理石般閃耀的君士坦丁堡大教堂,高聳入雲的“聖徒大廈”,按照羅馬鬥獸場,一比一複刻的蓋烏斯.屋大維皇帝鬥獸場
以及最近幾年修建起來的拜占庭體育場和尼古拉圖書館,這些東西無時無刻不在告訴所有人,這裡是誰的地盤,又創造了怎樣的“曆史奇跡”。
就像尼古拉進入伊斯坦布爾城所說的那句:
“我們收複了失散幾百年的君士坦丁堡,我們將在異教徒的廢墟上,重建我們的帝國!!”
“重建屬於羅馬的一切!!”
………………………………………
索菲亞大皇宮,一座以東羅馬皇帝尼古拉登基教堂命名的皇宮。
整個皇宮基本構造,偏向古羅馬風格,白色,黃褐色的羅馬柱,是這座宮殿的主題。
如果說羅馬柱多數歐洲宮廷都有,那麼對於亞麻服飾分追逐就成了尼古拉個人的獨特愛好,也不知道他是從哪裡的曆史中學習到羅馬喜歡穿亞麻材質的衣服,在進駐這座皇宮的第三個年頭,尼古拉就下令皇宮內的衣服材質,除了禮服之外,常服一律使用亞麻,走所謂的“羅馬風”。
可能是靠近地中海的地理環境,君士坦丁堡,還真的很適合亞麻這種清涼透氣的材質。
而對於那些以效仿皇家為榮的“新貴”們來說,穿亞麻還能讓他們感受到一股夏日的氣息,以及和曾經天寒地凍的俄羅斯作為告彆。
也是因為這些各種各樣的原因,所以亞麻的材質也就在小亞細亞傳遞流行開來。
一件件製作精良的亞麻衣服,在整個東羅馬的時尚市場,占據了主流地位。
甚至就連愛好時尚的法國人在看到俄國製作的亞麻服飾後,都發出了“有點意思”的感歎。
除了服裝之外,尼古拉還重新製定了所謂的宮廷規矩,而這套規矩,說好聽是效仿羅馬,說難聽點就是一種集權式的改造。
整個皇宮,幾乎所有人都圍繞著皇帝打轉,與俄式宮廷的那種歐洲式的開放出現了本質的差彆。
反而更像東方!!
法國人就曾評價這種行為:
“他和他們,雖然得到了他們認為的羅馬疆域,將自己打造成了一個新的歐洲國家,但他們的骨子裡還是帶有東方的野蠻氣息,就像東方的那句古老的諺語,猴子戴上了王冠!!”
………
“呼呼……”
靠在軟榻上的尼古拉正在睡他每天例行的午覺,他將睡覺作為了恢複精力最好的辦法。
甚至在他的這些年的羅馬皇帝生活中,睡覺從來都是和治國聯係在一起,也可能睡覺確實有補充精力的科學依據,又可能尼古拉本人太有活力了,以至於到了現在這個歲數,他每天還能神采奕奕的處理工作,沒有出現過一點差錯。
完美的守護了他“聖徒”的高貴形象。
“陛下……”
“陛下……”
皇宮侍從官小心翼翼的蹲在了軟榻下,小聲的呼叫這位“聖徒皇帝”,隻不過可能是聲音太小的緣故,所以他的話,沒有任何反應,反而呼嚕聲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