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道路和加油站(1 / 2)

“砰砰砰!!”

鑽頭的轟鳴聲,不斷的從遠處傳來,並伴隨著小規模的煙霧。

帶有明顯“巨靈神”標誌的挖掘機,是這裡的主流。

戴著安全帽的張域,是個典型的理工男,哪怕是站在外圍,他的手上也不離三樣東西,“卷尺”“紙板”,以及“筆”。

“刷刷……”

鉛筆在紙板上飛舞,一副簡易的平麵圖就畫了出來,平麵圖上的圖案類似於一間通透式,略微有改的產房,隻不過比一般廠房不一樣的是,這裡有很多類似於油桶一樣的東西。

這就是目前漢國的“加油站”,說好聽是加油站,其實說難聽點,就是一個大號的油桶基地。

這個時期的加油站,無論如何都很難和後世的那種相提並論,畢竟如果將放在地下儲存,並且聯通上來,本質上也是一個一時半會解決不了的難題。

更何況漢國目前的“加槍”也並不怎麼靈敏,所以好端端的一個“加油站”,硬生生被設計成了油桶站。

要說這種設計好不好用吧,其實很好用,在這個沒有電子技術測量的年代,一桶油加了多少,隨便一測量就知道了,真要學後世放在地下,那光是運輸,儲存,提出計量,就是一個永遠都很難解決的問題。

而對於漢國的那些有車一族來說,其實他們也不是那麼在乎加油站長什麼樣,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能加油就行,加不到油,你把加油站每個都設計成“藝術品”都不行。

而這種加油站,其實也並不是沒有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安全”,一大堆油桶放在表麵,一但一個點著了,其他的很容易跟著點燃,所以才有了所謂的“安全隔離”設計。

隻不過哪怕距離再遠,設計的再好,其危害性也是可怕的。

所以在每一個加油站前,不準吸煙,不準點燃明火,基本成為了說的最多的標語。

在汽車入站前,工作人員往往問的不是“加多少”,而是“熄火”。

甚至為了防止汽車可能出現的爆炸,連累整個加油站,還專門在隔壁開通了另一個加油區,用輸油管道鏈接這邊,將油送過去,看起來極為麻煩,甚至在某些人眼裡,這和“脫褲子放屁”有什麼區彆。

但這就是現實與“理想”的差距,雖然這是一個瘋狂的,開啟第二次工業化的時代,但不代表什麼都能夠做到,哪怕做到也需要時間和技術的沉澱。

而這也是工業發展中,不可避免的遺憾,往往一項新科技,新發現的誕生,它的配套設施,很可能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完善。

這就和目前漢國目前不斷發起的停車場運動一樣,哪怕汽車已經發展了這些年,但其實真正大規模開始建造全國範圍內的“停車場”,其實還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

而加油站也是同理!!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一個情況,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漢國的家用汽車業,從去年,開始,才真正進入爆發期,而原來也不是沒有修建這些東西,但搞到一半就發現不對勁,那就是某個地區,可能加油的車,都不超過二百輛,在這樣的情況下,建造加油站,就成了賠錢的買賣。

好在基建部反應及時,適當削減加油站和停車場數量,增加對道路的“維護”,因為隻有路好了,買車的人才會更多。

漢國的道路,看起來很新,很多都隻有不超過“十五年”曆史。

從國際角度看,妥妥的青年!!

但如果從汽車的角度上看,漢國是道路,其實也已經過時了。

沒有“斑馬線”,沒有“車道”,幾乎就是一條筆直的“水泥”或“石沙路”,從理智上看,修路比修加油站,更加重要。

所以在這場基建中,除了加油站,停車場,發電站,電線杆這種基本的新基建,做的最多的就是在原有的道路基礎上,做出符合目前情況的修改。

是的,是修改,而不是某些“基建黨”所要求的“重建”。

畢竟漢國的基礎道路設施,哪怕放在歐洲,放在目前道路水平最好的德意誌和西羅馬,都算是一流,甚至哪怕是那些建國前十年修建的道路,也能夠上二流的標準。

且比大部分歐洲國家要強!!

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所謂的“重建”,也成了一個笑話,一個既浪費又不切實際的想法。

而修改的過程其實也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在一開始那些“修改派”的眼中,所謂的修改,無非就是給原有的道路畫線,規範道路行車,行人標準。

但那是指城市,對於大部分公路來說,如何維護才是最大的問題。

因為漢國之前修建的道路標準,其實是按照馬車時代建立的。

馬車時代有什麼特點,那就是慢,而慢,摩擦力就小,對地麵的傷害就低,對於道路的損害也更低。

而在這樣的一個標準下,其實原來漢國的公路建設,實際是“非常敷衍”的,能用便宜材料,就用便宜材料,反正隻要能讓馬車通過就行。

但現在則不同了,漢國的道路,即將完全進入汽車時代,在汽車時代,對道路設施的要求,隻會更高,不會更低。

原來那種倒點水泥,就算“一級”公路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

而在這個過程中,最完好無損的竟然是那些鄉間的沙土路,這種道路雖然原來保守詬病,什麼雨天容易泥濘,一路灰塵等,但是不可否認,相比於那些精致的水泥路,這種道路的維護成本最低,低到根本不需要維護的程度。

但唯一不好的就是行駛體驗,平時還好,勉強能夠接受,雖然經常“坑坑窪窪”,開起來就像是開過山車,但是終究可以到達目的地的。

唯一不好的一點,其實還是天氣問題,一旦到了雨天,這條路,就成了汽車的噩夢。

以目前汽車馬力,以及輪胎的抓地力水平,遇到稍微大一點的泥坑,一般是很難爬出來的。

也是因為這種原因,才打消了某些人不切實際的“土路大國”的幻想。

而如果想要維護,彆說目前,哪怕是後世也沒有多好的辦法,畢竟如果想要不維護,或者少維護,傻子都算的出來,這種道路的修建成本得有多高,根本就是後世“高速公路”標準。

哪怕是目前的大漢帝國,其實也是很難承受這種高昂的成本的。

首都附近,某些大城市附近搞一搞可以,真要所有城市和道路都搞,這其中的成本可想而知會有多高,完全就是一筆天文數字。

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所謂的維護就成了在原基礎上進行表麵加固,以及對部分已經損壞的道路,進行高標準重建,並且將全國大部分道路,納入到“規範”中,以保證汽車可以在上麵正常行駛。

並且增派“新式服務區”,要知道原來的漢國,其實很早就有了服務區,但那隻是給長途馬車,中途停靠休息使用的。

在長途馬車已經完全消失的年代,這種老式的服務區,自然成為了改造的對象。

其中改進最大的就是重新劃分停車區,也就是停車場,要知道原來的停車場,所有配套設備,都是為長途馬車準備的,在那個時代,它們甚至有專門的“馬房”,甚至是儲存草料的大棚。

而到了目前這個馬車完全被汽車取代,隻能在鄉村地區才能看到的年代,這些大棚,馬房,自然成為了第一批要“刪除”的東西。

雖然因為“曆史保留”的緣故,留下了西京附近的一座“馬車服務區”,作為曆史的見證,但歸根結底,這些東西,都是要被清除的,它們都是曆史的淘汰者。

將淘汰者踢出局,將勝利者請進來,本來就是這個世界的規律。

而新式的服務區,在目前的基建計劃中,其實占據的地位和當年的馬車服務區差不多,所有人都認為,這就是一個歇腳的地方,能夠阻擋風雨,停車上廁所就已經很好了,至於其他的,還不在他們考慮範圍之內。

唯一可能發生的感決變化就是將一部分加油站和原有的服務區合並,既解決了加油的問題,也保存了服務區的職能。

最大的好處其是“省錢”,在這場跨度時間長,耗費高的新基建過程中,什麼最重要,不是加油站,不是那些花裡胡哨的各種配套設施,而是如何省錢!!

至於到底能不能真的省下錢,那是兩說,但是處處要以省錢作為除安全之外,第二優先選項,卻是不改的。

畢竟公家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不可能想怎麼用就這怎麼用!!

………………………………………

“刷刷……”

鉛筆繼續飛舞,畫出了一個宮殿的輪廓,張域的表情格外的認真,比剛剛畫加油站圖紙要認真多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