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大豆產業的繁榮與落寞(1 / 2)

羅浮省,春城市……

【美利堅伊利諾伊州斯普林菲爾德市。】

“吱吱……”

履帶行進的聲音,不斷的出現在這片“烏黑發亮”的黑土上,而在這片黑土上,則種植著近七萬畝的大豆。

作為漢國目前除去小麥水稻之外,最大的農作物,大豆在漢國市場的綜合價值,超過五億華元,是類似羅浮這樣的農業地區的經濟支柱。

相比於動輒創造幾億華元,甚至十幾億華元的橡膠產業,大豆產業,與之相比簡直是微不足道。

甚至如果不是目前大豆在全世界還有一定的銷量,就這五億華元的產值,都不一定會有。

而這五億華元中,最起碼有四億華元,是漢國人自己提供的,由此可見,大豆在漢國市場的地位。

其實從純飲食的角度上看,大豆,尤其是最主流的產品大豆油,其實在漢國的產品,正在被類似“菜籽油”“橄欖油”“茶油”等號稱更健康的食用油衝擊,更何況還有漢國每年銷售到海外的廉價牛油,以及類似“豬油”這樣的,用了幾千年的動物油。

如果不是大豆的其他作用,沒準這個市場還會進一步萎縮,要知道前些年,在第二次美洲戰爭之後,尤其是在獲得中部地區肥沃黑土地後,整個漢國的大豆就進入到了瘋狂擴產的狀態。

一直持續到三年前,也就是龍武三十三年的時候,整個漢國本土的大豆種植麵積都是以每年數百萬,甚至近千萬畝的速度進行擴產的。

但從去年到現在,不僅沒有繼續擴產,反而迎來了下跌,而下跌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漢國市場的飽和。

其實在過去的時候,受限於土地的質量,以及源源不斷的外來移民,對於優質蛋白質和油脂的需求,整個漢國的大豆市場看似每年都有人喊“要飽和”,但是卻每年都在上漲,而這就給了很多人一個錯覺,那就是投資大豆,是一個穩賺不賠的生意。

但是隻要稍微懂市場的人都明白,沒有一樣東西,會一直漲下去,就像很多人覺得房價還會繼續漲下去一樣,但真實的情況是,根本就沒有所謂的能夠一直漲下去的商品。

房子,也是屬於商品,甚至哪怕它是最貴的商品!!

而漢國的大豆市場越是如此,而且見頂的速度,幾乎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以至於在現在的漢國,大豆產量,甚至跌到了龍武三十二的產量,而這個產量,恰恰是開始下跌的前一年。

而在這背後,有一個最根本的兩個原因,那就是產量和市場消費。

其中產量方麵,其實在最早的時候,漢國大豆,受製於土地質量水平,以及缺乏優良種子的緣故,每畝地,隻有目前的三分之一,甚至接近四分之一的水平。

但是在第二次美洲戰爭後,這樣的局勢,得到了徹底的扭轉,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漢國獲得了位於五大湖附近的黑土地。

要知道黑土地這種東西,在整個世界,其實就隻有四個地方有,一個是當初美利堅的控製的中部大平原,以及東羅馬帝國東歐領地下轄的烏克蘭大平原。

剩下的兩個一個是南美的潘帕斯大草原,一個就是神州的遼東。

而黑土地的營養價值,是要遠遠超過普通土地的,而黑土地帶來的最大的好處就是增產,而依靠著這個神奇的能力,整個漢國市場的大豆產量,相較於美洲戰爭之前,幾乎翻了一點二倍,而這帶來的後果就是價格的連年下跌,導致大豆從巔峰時期的年產六點三億產值,跌到了現在五億出頭的水平,整整消失了每年一點三億華元的財富。

而這對於整個大豆行業來說,幾乎可以用“傷筋動骨”來形容,畢竟進入工業化,尤其是在進入農業工業化後,以及以石油內燃機行業為核心的機械化農業之後,整個漢國的農業生產看似越來越精細化,成本也下跌了,但是帶來的連帶效應也變大了。

而這一點在整個大豆產業中,顯現的淋漓儘致,大豆產業的下跌,首當其衝就是大豆的製作,榨油,提煉,以及包括豆餅在內的整條加工業。

而生產出現問題,最後一定會導致整個零售端也出現問題。

甚至就連生產大豆收割,榨取等機械設備的廠家,在最近這兩年內,都開始頻頻的降價,要知道在大豆市場一片火熱的時候,這幫配套廠家,可是還搞過幾次看似小幅度,實則鈍刀子割肉的“漲價”,而至之所以現在不漲價了,歸根結底,不是因為他們“良心發現”,而是因為市場真的已經飽和了,一個已經飽和的市場,無論在怎麼漲價,都不會有買單的。

就像麒麟汽車的老板古蘭騰所說的一樣:

“一個市場最瘋狂的時候,恰恰是降價去產能,最好的機會,不要等到市場下跌的時候再去降價,再去想辦法去產能,那樣的話,你就會發現同行的速度永遠比你快,最後你就會被擠死在這條賽道上……”

而大豆產業鏈上的所有人,包括那些種植的農戶,自然就是古蘭騰所說的“後知後覺”的人。

而除去產量問題之外,最大的問題其實和市場有關,眾所周知,漢國的國土廣大,管轄地域橫跨整個美非亞三洲,從寒帶到熱帶,甚至溫帶,無一不包,而在這樣優越的地理條件下,想要完全整合所有人的口味,幾乎是不可能的。

就像是蘭芳,蓬萊,東印度等地,喜歡吃橄欖油,因為他們地處的地區本身就適合種植橄欖。

而漢國本土喜歡吃豆油,也是因為本土擁有全漢最遼闊,也是最肥沃的土地。

但哪怕如此,類似於菜籽油,茶油這樣的小眾食用油,依舊占據了漢國大量的市場,極大的削弱了大豆油在漢國本土市場的統治力,更何況漢國的老一輩,以及一部分人,到現在依舊習慣於豬油這樣的動物油脂來進行調味烹炸。

而這些都是大豆又很難回避的“競爭對手”。

雖然目前大豆在類似“飼料”“副食品”這種細分市場,依舊具有絕對的統治力,但是想要恢複二次美洲之後,那種瘋狂的瘋狂的擴張狀態,幾乎是不可能了。

而這就是市場的殘酷之處,但也是市場的魅力所在,畢竟如果什麼事都是一成不變,那麼整個世界都將變成一潭死水,很快就會停滯,毫無生命力可言!!

………………………………………

“吱吱……”

坐在收割機的座位上,趙蒙就像是幾年前騎在高大的“漠北馬”上,操縱擋杆的動作,雖然更像他當年在密西西比河對岸操縱雄獅戰車,但他的目光中沒有以往那些恨不得碾死的“美利堅人”,更多的還是金黃色的大豆,隻有大豆,才是他的工作。

“刷刷……”

當收割機經過的時候,後方很快出現了一條略微彎曲的直線,直線的距離大概是三米左右,剛剛好就是收割機前端割機的寬距。

這種大號的收割機,是一家名為“農夫”的鋼城機械廠專門為五大湖附近的大豆準備的,第一代產品就叫“鐮刀”,到了如今的第三代,除了外觀和一部分零件設計的改變,最多在後麵加一個“三”罷了。

這種鐮刀三型大豆收割機,目前市場售價為一萬兩千五百華元,看起來價格比一般的農用機械貴了不止一倍,但是要知道在大豆價格產量,還沒有下跌的時候,前一代產品,鐮刀二型就得賣一萬七千華元,而到了現在,一台二手的鐮刀二型,有沒有八千華元都是兩說,更不用說剛一出場,就遭受市場寒冬期的鐮刀三型機了。

而從這點來看,實際也真實反應了目前整個大豆行業的現狀!!

………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