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淹沒了整個幼發拉底河,就像是地獄來到了人間!!”
伊拉克文學家在自己的日記中寫的一段話,而那一天的時間,正是十月九日,一個讓人絕望的日子,也是在那一天,俄軍的裝甲師,突破了伊拉克的第二層防線,就連母親河幼發拉底河都被占去了三分之一,整個伊拉克就像是一個隨時可能失去一切的孩子,在東羅馬這個強大且邪惡的鄰居麵前,沒有任何優勢。
而今天是十月十二號,也就是整個伊拉克又活過了三天時間,之所以還活著,除了國土對於俄軍行軍的限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波斯參戰。
其實波斯這個時候,其實是後悔的,畢竟在俄軍“如日中天”的時候,加入戰爭,怎麼看都是找死的節奏,但是最終波斯在猶豫了一天後,還是選擇了遵守協議,帶著十幾萬波斯大軍,進入到了已經被打的“水深火熱”的伊拉克,拯救嗷嗷逮捕的同派係同胞。
而如果說波斯的參戰,隻是這場戰爭的開始的話,那麼其他幾個中東國家聯合發表的“和平聲明”,就是直接將整個中東推向了世界的“風口浪尖”,一下子讓本就火熱的中東話題,成為了如今世界大家必須要談的主流。
以至於在巴黎,還是倫敦,甚至是柏林,維也納,你如果不在聚會中,發表幾個有關於“中東戰爭”的話題,都會被人認為不關心世界,和世界脫節,迂腐古板等!!
而這份和平聲明,總結來總結去,其實就隻有兩點,第一就是俄軍立即退軍,第二就是道歉和賠償,總的來說,整個和平聲明四五百字,其實就反應了一個字,那就是“慫”,就像某些中東名流罵的一樣,俄國人都把刀刀架在你鄰居的脖子上的時候,下一個就是你的時候,你竟然還要為對方著想,竟然連最基本的“罪責”都不談,隻是讓對方道歉,甚至連到道歉的原因都沒有,就好比你拉著一個打你的人,帶著腫成豬頭的臉,小心翼翼的看著打你的人:
“大哥,你給我賠個不是,隻要伱說個對不起,就沒事了!!”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促成這次中東聯盟的英國特使喬比利,已經被倫敦撤職了,甚至在如今的英倫官場,“你長的像是喬比利”都是一句侮辱對方的詞彙。
而東羅馬對此的反應則是:
“你說什麼,我沒有聽清楚??”
然後繼續加大對伊拉克的進攻,甚至在當天,還抽空對波斯宣戰了,簡直就是“戰鬥機中的戰鬥機”,一點回轉的餘地的都沒有。
而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自然就導致去伊拉克的波斯軍隊增多,從以前的十十二萬人,增長到了如今的十六萬人。
如果再算上伊拉克的二十萬的“本土防衛軍”,以及東羅馬後續的七萬增兵,整個伊拉克境內,現在大約有五十七萬人各路大軍,簡直就是一場歐洲規模的戰爭。
如果再算上後續其他中東各國在英國人組織下的“中東聯軍”,所加在一起的人數,簡直比這塊土地上發生的幾乎所有戰爭的人都多,甚至是幾場世界上最著名的戰爭,加起來,都沒有這次多,可想而知,這次會有多麼恐怖。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目前外界才調侃這是一場小範圍的世界大戰,畢竟參戰的國家確實足夠多,雖然人數還比不上上一次世界大戰中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人數,但對於這片充滿荒漠的土地來說,這就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戰爭,一場決定這片土地未來百年,甚至數百年的戰爭。
而戰爭是需要死人的,所以英國人在組織這次聯軍的時候就說過,這場戰爭會死無數的人,但同樣會有人活下來,而活下來的人則會踩著死去之人肩膀,將整個中東,整個阿拉伯文明從廢墟中拯救出來。
不得不說,英國人忽悠人的手段還是有的,甚至可以說是“天賦”,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這個囊括了幾乎所有中東國家的中東聯軍才能夠運轉起來。
畢竟對於英國人來說,這次的戰爭又是一場彆人出命,他們出錢的戰爭,而最好玩的是,這個錢還不是他們出的,而是歐洲那些愚蠢的“反俄者”給的,就像英國某個議員嘲諷的:
“我們反俄是為了戰略,是為了國家利益,至於那些給我們捐錢的傻子,他們可能這輩子都沒有去過東羅馬!!”
——
“轟轟!!!”
被壓在亂石堆下的納塞裡嘴巴裡塞滿了黃土,整個人看起來蓬頭垢麵,身上的土黃色軍裝看起來比剛剛更顏色鮮明了,甚至有一種和周圍土地,融為一體的感覺。
“咳咳!!”
納塞裡的嘴巴不斷咳出黃色的粘痰,看起來極為狼狽,甚至就連手中的步槍,此刻也是被一層黃褐色的灰塵覆蓋,甚至就連納塞裡自己,都不敢保證,到底還能不能開,畢竟這玩意還是第二次美洲戰爭中淘汰下來的“老古董”,連續在這樣一個滿是風沙的環境下打這麼久,本來就是一個難事。
何況現在還被一層幾層紙厚實的黃土包圍,簡直就是雪上加霜。
“納賽爾,你在乾什麼,快點,快點去前麵的機槍陣地,攔住他們!!”
納賽爾的身後處傳來連長的催促聲。
望著對麵不斷被冒出彈孔的沙袋,納賽爾咬了咬牙,隨後抱著槍,縱身一躍,剛剛好越過了自己麵前這個剛剛跟石頭堆一起保護自己生命的沙袋,而在沙袋麵前則是一挺已經失去主人的漢製重機槍。
如果仔細看就會發現,這挺機槍,其實也是上一次美洲戰爭中的產物,甚至包括伊拉克軍隊身上有著明顯改動痕跡的土黃色軍裝,也是當年的仆從軍用過的,這些年一直和這些武器呆在倉庫吃灰,現在終於有機會再次大展雄風了。
“噠噠噠!!”
機槍的槍口很快冒出火光,將幾個衝鋒子路最前頭的東羅馬士兵打成篩子。
“轟轟!!”
還沒有等納賽爾高興,十幾秒後的一連串密集的炮火再次打來。
這次他沒有剛剛那麼幸運,納賽爾死了,死在了在他前方的機槍陣地,和他的那位操縱機槍的同伴永遠生活在了一起。
………
“吱吱,吱吱……”
地麵上,不斷傳來讓人煩躁的聲音,但是卻沒有一個人感到煩躁,反而恐懼。
他們所有人都明白,俄國佬的戰車來了。
當第一艘山貓戰車,出現在戰場的時候,也代表著這場戰爭來到了真正的高潮,甚至是直接關乎成敗的。
“炸藥包,炸藥包!!”
波斯營長戴著漢製鋼盔鋼盔上套著一層土黃色的土布,看起來極為不工整,甚至給人一種“乞丐”的感覺。
而這也是波斯和漢國教官學到的一刻,第一,儘可能的和當地的顏色一致,因為隻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保護你自己。
第二則是在進攻時,減少被發現的幾率。
當波斯敢死隊,冒著被機槍擊中的後果,前仆後繼的衝進戰車隊伍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他們將付出巨大,且無法挽回的傷亡。
“噠噠噠……”
站在山貓戰車上方,借著防護板阻擋對麵火力的副手,不斷的用手中可以快速移動,且具有極高安全的機槍,在防護板的庇護下,不斷的掃射那些沒有什麼腦子的家夥,每當機槍掃射過來,對於他來說,簡直就是一次“掃地”,掃到讓人都覺得害怕的程度。
“去死吧,猴子!!”
當機槍被轉到一個倒黴蛋身上時,讓他奇怪的是,竟然落空了。
在等他想要繼續開槍的時候,對方已經不見了。
“該死!!”
好似想到了什麼,這名操縱機槍的副手,突然大罵一聲。
緊接著就聽一陣冒著火光的“轟鳴”,他和他的戰場,就這樣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而在整個市場,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甚至可以用“熟悉”來形容。
除了這些以外,那些用鐵皮包裹的巨大尖頭組成的“戰車堆”,就將七八輛戰車攔住,不得不下場排查,直到這一切的結束。
雖然大部分後來排查都是假的,真的就幾個,但就是那幾個,對於俄軍裝甲部隊的約束,簡直比向神靈祈禱還要具有說服力。
這戰車堆正是漢國的傑作,算是一種“矛盾互擊”的自我對抗手法,首次出現是漢國在龍武三十年初的時候,當時在演習的時候,藍方利用這種新式阻攔辦法,以及他們對於戰場的適應,贏得了這場至關重要的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