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白金漢宮,此時已經沒有了多少人,因為按照這個時候王室的傳統,他們會前鄉下的莊園避暑,享受森林農場的芬芳。
但是在最近的幾天,整個英國皇室又跑了回來,就連那些已經休假的仆人侍從都被緊急召回,而這一切都來源於最近的一則新聞;
“漢葡和平條約。”
這份條約看似和平,實則就是一個赤裸裸的“威逼購地”的不平等條約。
按照這份條約規定的內容,莫桑比克包含莫桑比克島在內的所有葡屬莫桑比克,也就是葡屬東非的領土都將賣給大漢帝國。
而這個價格則是“五百五十萬英鎊”。
最初的時候,葡萄牙的要價一度超過了千萬英鎊,哪怕是第二輪談判的時候,也超過七百萬英鎊,加上其他附加條款,其實和最開始的千萬英鎊,沒有任何區彆。
直到第三輪談判的時候,才降低到了七百萬以下,最後在漢國提出可以允許當地葡萄牙人保留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地產之後,才終於以“五百五十萬英鎊”這個看起來還算劃算的價格成交。
而除了這次的購地外,這份和平條約其實哈還包括了人員引渡,以及莫桑比克島上葡萄牙人財富安排等看起來十分瑣碎,但非常重要的東西。
而在這其中,對於莫桑比克島上那些葡萄牙人從莫桑比克搜刮來的財富,基本上也是默認葡萄牙人帶走,但是有一樣不能帶走,更不能損毀,那就是當地的基礎設施,尤其是那個看起來還行的炮台。
這份條約其實在公布的時候,都是挑時間的公布的,公布的時間剛剛好是俄軍翻越高加索山脈,對波斯展開進攻的第二天。
但是哪怕如此低調,對於那些一直盯著莫桑比克的歐洲列強來說,依然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就在條約對外公布的第二天,泰晤士報就在頭版發表了所謂的“漢國野心論”,在這篇文章中,對於漢國在莫桑比克,乃至在非洲的所作所為,做了係統性的分析,裡麵扯了一通有關世界局勢的東西,最後話鋒一轉說漢國是希望利用中東問題,在非洲不受任何阻礙的擴充自己的實力。
至於為什麼要在莫桑比克,那是因為這個地方離大英帝國的南非最近,漢國人是為日後對大英帝國,對南非發動戰爭做準備。
而之所以要和英國開戰,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漢國人想要統治世界,他們想要所有人都跪倒在他們腳下,他們要做全世界所有人的上帝。
這篇文章出來後,確確實實給漢國帶來了一定的煩惱,甚至是麻煩,但是就像漢國駐倫敦公使歐陽晨所說:
“我們不知道泰晤士報這麼一家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媒體為什麼要發表這樣的言論,但我知道,他們隻是把自己的心裡話說了出來,全世界的人都明白,到底誰才是控製最多人,充當更多上帝的國家!!”
【暗指英國的殖民統治下占據世界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民眾】
而自從歐陽晨當著采訪他的報社記者說出這句話,尤其是傳遍整個歐洲的時候,漢國和英國之間的罵戰也正式開始,一開始還隻是媒體之間的罵戰,到了現在就算是高級官員,也得站出來指責對方幾句。
而這一切隻是因為泰晤士報的一篇描寫漢國野心的文章。
………
“親愛的,你怎麼了,這些天怎麼心不在焉??”
阿爾伯特親王看著自己的妻子維多利亞女皇,關心的詢問對方的情況。
“親愛的,你不覺得現在世界局勢,有些,迷霧嗎??”
維多利亞女皇的臉上閃現出一絲陰霾,但很快又消失了。
“你是說中東戰爭吧,那沒什麼,我們控製下的中東聯軍已經和俄國佬交手,他們目前已經被拖死在巴格達城以外,隻要俄國佬的軍隊,打不進巴格達,他們就無法在這場戰爭中占據上風,而隻要戰爭拖下去,我們就能夠組織更多的軍隊,讓更多的阿拉伯人為大英帝國的利益而戰!!”
阿爾伯特親王毫不掩飾這場戰爭的真實目的,至於英國外交大臣口口聲聲的“正義盟友”,在此刻阿爾伯特親王口中,也成為了所謂的“炮灰”。
至於阿拉伯人會死多少,根本就不在英國人的考慮範圍之內,就和當年他們並不關心到底會死多少奧斯曼人一樣,隻要戰爭勝利,哪怕是慘勝,隻要能夠重創毛熊,都是十分劃算的。
至於死的,拜托,又不是他們英國人,管那麼多做什麼。
此時英國人的戰略其實比當初好歹親自上場的克裡米亞戰爭還要無恥,基本就是出錢,然後拉上漢國人一起出武器,最後讓中東人,阿拉伯人自己去打,去犧牲。
甚至就連給的錢,都是以中東戰爭的名義從金融市場募集的可轉債券,還是和平的。
也就是說在這場戰爭中,英國不花一分錢,就搞定了中東國家和俄國之間戰爭打下去的能力。
甚至還通過金融和腐敗,從這盆叫“中東戰爭”的油水中,大肆撈了一筆。
而這也是為什麼阿爾伯特親王這麼開朗的主要原因。
“不親愛的,在我看來,此時的世界證字啊經曆一場大的變革,最起碼已經有了端倪。”
維多利亞女皇是君主,君主看世界的眼光緩和阿爾伯特親王是不一樣的,在她看來,此時的世界局勢,看似隻是局部混亂,但其實已經到了混亂的程度。
“此時的歐洲,看似所有國家都在反對俄國擴張,但其實他們都希望對外擴張,隻不過俄國人太心急了,第一個跳出來了……”
維多利亞女皇的眼中露出了對俄國人的嘲諷,緊接著又說:“在這場戰爭中,法國利用戰爭的機會清洗了內部的反抗者,重新穩固了自己的統治,漢國借著去中東主持和平的理由在經過莫桑比克的時候,順勢拿下了那裡……”
“但是其他國家呢,德意誌人在乾什麼,奧地利人又在乾什麼,瑞典人又在乾什麼??”
“我們知道嗎??”
“親愛的……”
“不,我們不知道!!”
維多利亞女皇和阿爾伯特親王對視,以至於對方都沒有說完,就自動斷掉了。
“我們什麼也不知道,但我們還在這裡開心的慶祝所謂的中東戰爭,親愛的,你不覺得這很可怕嗎??”
“親愛的,我很擔心,我們的國家,會因為看不清前路而受到損失……”
“我太害怕了,在上一次戰爭中,因為我們的猶豫和對歐洲局勢的反應不及時,導致歐洲大陸出現了如此多的帝國,他們都是怎麼出現的,都是因為我們的縱容!!”
“如果不是當初我們猶豫不決的歐洲平衡,還是美洲平衡,可能現在我們的處境絕對要比現在要好,不至於麵對一個莫桑比克都要大驚小怪的程度!!”
維多利亞女皇現在特彆想要穿越回十三年前,那個戰爭剛剛開啟的年代,如果在那個時候,他們可以更加果決一點,在法蘭西對奧地利動手,搶奪意大利的時候,就明確的站出來支持,甚至直接派兵支援,沒準就沒有了後來的西羅馬帝國,而沒有西羅馬,東羅馬也就不成立了,而沒有上麵這兩個帝國在前麵頂著,德意誌敢這麼輕易統一嗎??
就連最近這些年的尼德蘭統一,其實都是上一場戰爭的“尾巴”,是上一次世界大戰,遺留下來的毒瘤在作祟。
而他們還不得不按照這個毒瘤的標準,支持低地地區統一,僅僅是因為統一後符合現在大英帝國的利益。
放在幾十年前,怎麼可能發生這麼一個“吊軌”的事情。
“親愛的,這都不是你的錯,我們不是上帝,我們不可能看穿未來……”
阿爾伯特親王摟著維多利亞女皇的肩膀,細聲細語的安慰著自己的妻子。
“是的,你說的沒錯親愛的,我們無法看穿曆史……”
“但我們必須看穿現在!!”
維多利亞女皇抬頭看向摟著自己的丈夫,目光中閃現出一絲倔強。
“親愛的……”
阿爾伯特親王叫了維多利亞女皇一聲。
“我們必須知道歐洲那些還沒有動靜的國家,到底在想什麼!!”
“親愛的,你說,我們把非洲瓜分了怎麼樣!!”
維多利亞女皇的話差點嚇了阿爾伯特親王一跳。
而維多利亞女皇則是一本正經的繼續開口:
“既然現在非洲那麼受歡迎,那麼就讓他們都進入非洲吧反正隻要我們控製整個南部非洲就可以了!!”
“法國人控製北非,漢國人控製莫桑比克,也可能是整個東非,但不管怎麼說,還有很多地方可以分出來給他們……”
維多利亞女皇掐算著非洲這塊三千萬平方公裡的大洲可以分給多少國家。
“親愛的,你瘋了嗎,把那麼多國家放進非洲,這隻會助長他們對於殖民地的野心,一旦他們嘗到甜頭,以後難免會惦記我們其他的殖民地!!”
“這會打開潘多拉魔盒的!!”
阿爾伯特親王對於“瓜分非洲”的建議非常不認同,在他看來,非洲雖然現在還沒有被瓜分,但其實現在真正有實力參與瓜分的,也就幾個國家,法國,漢國,乃至大英帝國,最多再加上一兩個在當地有殖民地的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