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的街頭,就像是一個靜默的勇士,雖然沒有巴黎和倫敦那麼繁華,但是卻給這座城市增添了更多的厚重感,那種厚重感,可能是來源於那些“氣勢磅礴”的哥特式建築,也有可能和那些灰黑色的大樓有關,但更多的還是柏林人的氣質。
就像英國新時代詩人所寫:
“如果巴黎是一座花香滿園的公園,這裡有世界上最漂亮的蝴蝶和飛鳥,那麼柏林就是一座工廠,這裡的人機械式的重複著已經嘗試了一萬遍的動作,最後發誓要做出一萬零一次!!”
雖然這句詩詞帶有明顯的盎格魯.撒克遜式的歧視,但其實也反應出了英國人對德意誌的擔憂,而這個擔憂不是因為柏林,而是德國的工業。
自從德意誌統一後,整個德國的工業就開始了一段“妖股”進程,將近十年內,都是直線上升,甚至出現了年增長百分之三十的奇跡。
而這個過程一直到近些年,才開始慢慢減少,但哪怕如此,整個德意誌的工業規模,在這十幾年間,也發展到了僅次於英法的水平,工業規模基本是排名第四俄國的一倍。
雖然在這個時期,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強大,不止是工業,但是最核心的還是工業。
就像劉鵬當年在“國土論”所說的:
“看一個國家是否有未來,就看他對工業的態度!!”
而對於目前歐洲最大的工業國,大英帝國來說,整個帝國的實力,看似是殖民地,但是隻要是英國稍微有腦子的人都明白,大英帝國的能夠統治如此龐大的殖民地,絕不是因為所謂的“帝國戰略”,更不是所謂的“攪屎”,而是因為實力,壓製整個世界的工業實力。
其實從這些年的國際局勢就可以看出,大英帝國的統治力,實質上是下降的,而且下降的很嚴重,最早的時候,類似葡萄牙被侵略這種事,隻要英國認為可以乾預,基本上就是決定最後成敗的決定之手。
但是這些年來,英國的統治力和威信,實際上是逐年下降,以至於現在英國都不得不靠“分化非洲”這種大餅來拉人頭了,給自己搖旗助威了。
看似花團錦簇,實則將大英帝國實力下降後的無奈無情的揭露出來。
而這也是為什麼英國會對德國這樣後來者的工業發展如此介懷的主要原因,畢竟隻要德國的工業經濟增加一部分,英國在歐洲工業經濟中所占據的比例,就要下降同等量級間減掉自身增長的比例,隨之英國近些年增長乏力,此消彼長之下,到底誰是歐洲第一工業國,還猶未可知。
而對於德國來說,雖然他們的工業自從和漢國合作後發展迅猛,但是工業原材料緊缺,市場空間小的魔咒依舊在詛咒著這個才統一十幾年的帝國。
這就是後來者的痛苦,等到他發展起來了,他會發現一個殘酷的現實,整個世界的資源和財富,基本上被少數國家瓜分殆儘,留給你的,隻是一些邊角料殘渣!!
…………
“老張,這柏林一直都是這樣嗎??”
剛剛從巴黎趕來的周樹生,指著車窗外大樓上掛著的德意誌國旗,整個人的表情都有些“莫名其妙”,他不明白這種意思,到底在表達什麼。
“也沒什麼,隻是一種宣傳口號罷了!!”
“你不知道,德國流行童子軍,基本上整個德國年滿十四歲以上的,都是合格的士兵。”
“我上次參觀他們的學校,一個中學生,扔手榴彈比我扔籃球還準!!”
漢國駐柏林公使張太言笑著回答剛剛周樹生的問題。
“中學生……”
周樹生眼神逐漸變的凝重,隨後扭頭看向坐在自己身旁的張太言:“老張,那位俾斯麥首相喜歡什麼,他有什麼愛好嗎??”
“愛好,他這個很古板,我幾乎沒有看到他有愛好,唯一的愛好,可能就是喜歡抽煙吧,不過抽煙這玩意,也不能算愛好,現在誰還不抽煙!!”
“啪”,說著,張太言自己給自己點燃了一根。
隨後伸手從煙盒拿出了一遞給身旁的周樹生。
周樹生接過煙,剛剛塞進嘴裡,張太言就湊了上來,麵對麵,煙頭對煙頭,點燃了他嘴裡那根地道的“古巴香煙”。
“呼……”
吐出煙圈,周樹生感覺自己思維敏捷了不少,跟著開口:
“現在權利基本由誰把持??”
“議會,皇室和內閣!!”
“皇室的權利很大,比我看到的西方國家都大,一度讓我感覺德國不是西方。”
張太言不假思索的回答,在談起德國的權利時,臉上還露出了難以置信的表情。
“那不就是和我們差不多??”
本來還在抽煙的周樹生,聽到這話,立馬把煙從嘴裡一拔,麵露驚訝的說道。
“對,整個德國的體係是二元製,也就是說,他們的皇權,在這個體係內,占據很大的地位,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皇室成員,是可以掌軍的!!”
“在德意誌統一戰爭的時候,他們的皇室家族,就有很多人擔任軍隊的要職,這和其他歐洲國家相比,看起來沒有多大區彆,但不要忘了,他們很多是實權,而不是隻有名號的傀儡!!”
張太言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身旁的周樹生,滿腦子都是“二元君主製”,甚至在他看來,這玩意不就是小“漢國”嗎,除了權利沒有漢國皇帝權利大,有什麼區彆??
而這個時候,汽車剛剛好來到了紅綠燈前,看著前方有條不紊過街的行人,以及那些有軍人特質的交通警察,周樹生張嘴就是一句:
“他們比法國人要更有禮貌!!”
張太言看了看外麵的行人,又看了看身旁的周樹生,隨後吐出一句:“可能這就是民族之間的性格差距,相比於嚴謹的德國人,其我更喜歡浪漫的法國人,畢竟那裡的沙龍比較多!!”
兩人相互對視,隨後開懷大笑。
笑聲傳出了汽車,讓前方還在過路的行人不知所措,不明白為什麼過個路,會有人笑的那麼開心。
…………
燈光明亮的房間內,一個穿著睡衣,打著哈欠的中年男人,正在批改從辦公室搬回家的文件。
這些文件上,很多都和工業有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汽車”和“電力”。
自從德國從漢國引進了一批世界先進的電力產品,以及一小部分技術後,整個德國就對電力,展開了細致的研究,截止到現在為止,整個德國市場上目前本土電器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雖然依舊不如進口的漢國產品,但也拿下了至少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僅次於拿下一半的漢國電器產品。
要知道任何一個行業想要成長起來,光靠學習可不行,還要靠市場。
一個沒有市場的產品,天然就會受到在技術上,產能上的壓製,乃至在這種壓力下的崩潰。
而德國的電器產品,如果完全走市場化路線,基本不可能發展起來,因為彼時因為商貿協定,漢國的電器產品,在整個中歐,基本就是橫掃,沒有一個國家的電力工業可以和漢國相媲美,哪怕是低一等的都沒有。
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整個電力體係,基本就是靠德意誌當局輸血發展起來的。
當初德國的電器因為技術問題,經常“自燃爆炸”,搞的當時就連德國人自己都不想用德國產品,甚至一度出現“破產潮”這樣的事情發生。
直到最後德國內閣親自下場,從財政部拿了一億馬克注資這些企業,最後全部整合成了一家叫“柏林電氣”的巨無霸電力集團公司。
這件事才告一段落。
而在合並之後,本來還互相為政,甚至大搞技術壁壘的本土公司,瞬間沒有了障礙,當技術和資金組合在一起後,整個德國本土的電氣化產品,無論是技術還是產品質量都直線上升,在短短兩年間,占據了本土三分之一,乃至四分之一的中歐市場。
甚至現在還要往北歐和東歐市場進軍,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這個依然還在辛勤工作的男人:“俾斯麥!!”
“刷刷……”
俾斯麥的鋼筆滑動速度非常快,甚至有些文件,他隻看開頭,就基本知道裡麵在講什麼。
“這是……”
看著這份有關“歡迎晚宴”的柏林市政文件,俾斯麥皺了皺眉頭,越看越覺得不對。
隨後在上麵批示,要求簡單大方,但不失華貴。
什麼意思,就是允許你們花高價歡迎這位從巴黎來的漢國特使,但要給彆人一種感覺,那就是不能暴發戶,錢要花在刀刃上。
首先金碧輝煌,是俾斯麥第一個拋棄的東西,畢竟他上次在漢國的時候,也沒有看到什麼金碧輝煌的東西,相反更多的是威嚴,無處不在的威嚴。
這一點俾斯麥記的很清楚,他至今都無法忘懷去西京的那條路上,沿街的士兵,那種帝國的“壓迫感”,剛開始會有些害怕,但現在想想,這不就是他們德國人所追求的嗎??
一個強大的帝國,一個讓所有人都感覺到畏懼的帝國,這就是俾斯麥等一代“老普魯士人”,最想要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