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裝甲力量是未來陸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最近發生在中東的戰爭中也可以看出,我軍的勝利,很大的程度上依賴於裝甲力量的伴隨性突擊-——”
“而在這種平原地帶,裝甲力量的決定性又被無限放大!!”
“而在最近發生在高加索的戰爭中,我們也看到了裝甲部隊的缺陷,那就是在山地,以及道路困難的地方,裝甲車輛往往行動困難。”
“就像這張照片中的一樣-——”
陸軍士官學校的講堂上,擁有陸軍上校軍銜的高級研究員章興正在給七十名裝甲科的學員講解最新的裝甲知識,以及實戰案例。
尤其是他手中那張十幾輛戰車深陷泥潭的照片,更是在教室內掀起了不小的討論。
“章老師——”
“請講-——”
章興看到有人舉手,立馬讓人開口。
好在漢國目前實行的“戰時補貼”的法案,對於士兵生命的尊重,也比一般國家要強,更有“活要見人,死要見屍”的傳統。
畢竟就像漢國前陸軍部長,美洲戰爭功臣,侯爵董子秦所說:
“一支不尊重士兵的軍隊,就像沒有靈魂的木偶,木偶可能會很好看,甚至很結實,但最終木偶還是木偶,一旦出現零件鬆動,就會倒塌,很多軍隊自認為天下無敵,對於士兵更是隻當他們是開槍的玩偶,隨意欺負,軍官高高在上,士兵隻有服從的權利,這樣的軍隊,一旦出現困難,投降是必然的,因為他們的上層設計就是為投降而生的!!”
甚至出現了用物資來換取戰友屍體情況發生。
“你這個問題很好,但是技術的突破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短時間就能夠實現的,我們目前在戰場上使用的雄獅五戰車,其實在整個世界都屬於第一檔的存在,無論是火力還是動力,其實都算現役第一流的水平,但是武器這個東西,和其他東西不一樣,沒有可以一直用下去的武器,更沒有包打一切的戰術——”
站起來的學員,相比於那些還是列兵,不畢業不給授銜的步兵,作為裝甲兵的他,已經擁有了“上士”的基礎軍銜,等到他們畢業了,一般都是中尉起步的軍銜。
“畢竟戰車是有時速的,而戰機隻要開動起來,那個速度簡直是一個天一個地!!”
“但是從最近的中東戰爭中,我認為我錯了,最明顯的就是空軍的戰場參與率,幾乎與戰車相當,我在前線,擔任步兵旅的同學告訴我,在這場戰爭中,沒有一場戰爭,是可以缺少空軍的,有時候他們需要空軍,大過需要戰車。”
章興攤開雙手,露出滿是粉筆灰的雙手。
“大家不要覺得步兵沒有危險,恰恰相反,這些步兵如果拿著集束手榴彈,如果他們有必死的決心,未必不能和戰車同歸於儘,大家想一想,是戰車值錢,還是敵方士兵的生命值錢??”
提起這個“戰車小時”的時候,不光章興,在場的學員,也大多露出了難堪的失候表情。
隻不過這個笑聲,在很多人看來有些“涼薄”罷了。
“知道為什麼我要將戰機的位置放在更前方的位置嗎??”
章興聽到後排有人發聲後,立馬露出笑容,順手拿起剛剛放在講台的粉筆,在黑板上畫出了一個簡易的戰場平麵圖。
畢竟如果問這些陸軍的“天之驕子”一個問題,那就是戰車最大的麻煩是什麼,那他們一定會告訴你是“戰車小事”。
這個傳統,其實從排槍時代就開始了,絕對不會因為有了戰車就妥協了。
畢竟如今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基本都遵從一個原理,那就是士兵的命,不值錢!!
雖然有些悲哀,但這就是大部分國家士兵的現實,無論是東羅馬的灰色牲口,還是所謂的法蘭西近衛軍,甚至包括,看起來待遇最好的英國龍蝦兵,其實對於士兵的生命,也是“麻木”的。
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士兵的生命就更加不值錢了。
“章老師,我有一個疑問,那就是既然我們的裝甲車輛,無法通過,為什麼不選擇其他辦法,比如說提升戰車的性能,架設浮橋-——”
而在如今的戰爭中,動輒就要動員幾十萬,上百萬,甚至到了世界大戰的時候,哪個國家,動員不出二百萬以上的軍隊,基本等同於完蛋。
“哈哈-——”
一名叫謝真雲的學員主動站起身回答。
當這句話說完後,整個教室掀起了一陣哄笑聲。
“對,就是使用空軍,這位同學說的不錯!!”
“對,沒錯,就是清掃障礙,而且主要清掃的就是那些步兵。”
章興此時說的依舊是剛剛理論的一部分。
在笑過之後,章興再次開口講課。
(戰時補貼,根據作戰地點不同,補貼的數字也不同,比如在中東地區,因為氣候相對炎熱乾燥,大約有軍餉百分之二十的高溫補貼,以及因為遠在海外的百分之三十的海外補貼,甚至還有因為補給困難,而折算到軍餉裡的餐補,綜合算下來,一名士兵在戰時,可以拿到平時軍餉的百分之一百五,到百分之二百,而且這個數字,隨著服役的時長,以及部隊死亡率,還會進一步上升,在上一次的美洲戰爭中,甚至出現了百分之四百的情況,還不算當時給予的高額獎金。)
在戰場上,搜尋戰友屍體,往往成了重要的組成部分。
“這套理論的核心就是突破,集中一切力量突破!!”
“這套理論,看起來非常完美,完美到有時候我自己想想都覺得,這套理論會成為未來百年唯一的戰術。”
“你剛剛還說要架設浮橋,但我告訴你,在真實戰場上,不存在你們在訓練場那樣十幾米,幾十米的泥坑,基本都是幾公裡,甚至幾十公裡的泥濘帶,在這種地方,無論如何都是繞不過去的-——”
“用空軍!!”
………
“雄獅五雖然好,但也得推陳出新才是!!”
“因為需要空軍清掃障礙。”
“至於繞開,這個可能性有,但不絕對,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你們無法保證,用其他方式繞路,是不是會遭到敵軍的阻擊,會不會貽誤戰機,更何況,如果敵人就在前方,你就隻剩下這一條路,你怎麼打到他??”
在這副圖上,戰車的麵前是一片開闊的平原,在戰車群的上方則是一排畫的和小鳥一樣的戰機。
雖然這種行為,原則上是不支持的,畢竟很容易造成“資敵”,但是考慮到士兵們的情感,大多數將領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默認這樣的現實。
“而且最重要的是,戰車是有戰車小時理論限製的,我們的出勤率,是有限的。”
章興指著黑板上相對靠前的戰機群看著在場的所有學員,發出了疑問。
甚至對於那些主流大國來說,二百萬也隻是屬於其中的一部分,甚至隻能算是一半的水平。
“我們目前的戰車理論,來源於早年裝甲理論,在這套理論中,提出了集群化進攻的理論……”
這個戰車小時,簡直就是戰車天然的克星,大部分戰車的壽命,都是因為這個原因,而短命的。
因為戰車是個高負重,發動機高運轉的武器,其壽命,如果在平時還好,如果到了戰時,可以基本用“倒計時”來形容。
哪怕是一場中等規模的戰鬥,一次一百多公裡的行軍,都需要更換履帶,檢查發動機和傳動裝置是否有問題。
基本上前線的戰車,每行進二百公裡,就要維修一次,而到了戰時,基本上一輛完整的戰車,它的壽命,尤其是發動機壽命,基本不會超過五場,當然,這是在高強度戰爭中,低頻率的戰爭中,壽命也會有所加強。
但這終究逃不脫“戰車小時”的現實物理束縛。
(後世的摩托小事)
任何武器都是有壽命的,哪怕是戰機也是一樣,漢國如今的戰機單價出動頻率是兩天一次,這個次數,其實已經比戰爭剛開始一天幾次,下降了很多。
之所以要這樣做,就是因為要更好的保證戰機的出勤率。
最開始的時候,因為第一次上戰場,很多戰機平時都隻是訓練,沒有感受過戰爭的高強度出勤率和使用率,所以用的很生猛。
但過了幾天之後,幾乎所有飛行員都發應戰機速度開始下降,操縱也沒有原來那麼靈活了。
後來經過實驗和改進,改到了如今兩天出勤一次的頻率。
而在這兩天中,還有一天是要拿來維護保養的。
而這也驗證了那句話:
“越好的武器,越精密的儀器,使用的成本就越高!!”
………
“在戰車小時的束縛下,我們未來的裝甲部隊編製,必定要走向大集群化,因為隻有大集群,大編製,才能保證有足夠可以用的戰車……”
“我們必須在戰爭之外,考慮到武器壽命所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