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的高加索山脈,給了世界最奇特的風景,也鍛煉了最有野性的民族!!”
軍事記者魏文軍在隨著波斯大軍升入高加索之後,發表於陸軍報。
“這裡的路實在太難走了,這幫車臣人也不知道修條路。”
“真是晦氣,跑來乾這個差事!!”
戴著灰色短帽,騎著驢子的特派員秦風,看著眼前一環扣一環的山路,鼻子不斷的抽抽,看起來對“新鮮的空氣”很不滿意。
此刻他是寧願要城市裡的煙霧,也不要大山裡的寧靜。
“高加索就這樣,我上次來的時候,其實走的是公路,但後來俄國人封路了,也隻能走山道。”
跟在身邊,同樣騎驢的陸軍上校宇文洪泰雖然看似是勸告,但何嘗不是一種無奈。
整個高加索大部分地區,實際是不適合修路的,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唯一的那幾條石土公路,自然就成了當地的命脈,可以說誰掌握了公路,誰就掌握了所有人。
畢竟哪怕是那些高加索人,車臣人再適應環境,也不可能真的一輩子生活在山區裡,也得和外界交流貿易,尤其是貿易,這個對於物資短缺,生活用品,工業用品缺少的高加索地區,簡直就是衡量一個人,一個家庭,甚至是一個部落的標準。
尤其是那些從東羅馬帝國手中,拿到少許特權的部落上層,這幫人嘴裡說著“東羅馬可惡”“都是他們的錯”,但那隻是騙普通部民的手段,但真實的情況是,他們隻是因為東羅馬根本不願意他們開放更多的權利和財富而生氣
尤其是在車臣人要起事的當口,這種“野人”一樣的軍隊,怎麼可能打的起仗,不被仗打就不錯了。
雖然漢國人有時候罵高加索人是“野人”,但其實從本質來說,他們確實是野人,但這兩個字必須分開,就像“野”有不同的含義一樣。
………
走在進村的路上,杜卡耶夫突然對秦風兩人提了一個尷尬的要求,最後還是秦風反應快,用一句“我們努力”來將這個話題結束。
秦風看著對麵那些留著大胡子,手上拿著“納乾步槍”的車臣兵,再看看那幾輛所謂的軍車他突然有一種“上麵投資打水漂”的感覺。
“這就是你說的車臣部落??”
秦風進村後,仔細看了看這個叫巴穆特的村子,整個村子看起來和大多數高加索山區的房子沒有什麼區彆,石塊壘起來的房子,房頂上嘻嘻鬨鬨的小孩,戴著廉價紗巾的婦人。
當地的人很多性格,其實和地理生存條件脫了了乾係,比如車臣人喜歡養馬,家家戶戶都有一到兩杆老式火槍,以及一些村子裡土作坊搞的鉛彈,如果再加上他們喜歡留大胡子,喜歡穿皮質衣服,毛茸茸的,給人一種“山匪”的感覺。
就比如前段時間被俄軍奪回來,上一個禮拜才重新修複好油田,正常生產的巴庫。
“你們靠什麼養活這些馬??”
“也沒有多少,但最起碼每家有一匹。”
(迫擊炮誕生於克裡米亞戰爭,俄國人就是第一個受害者,所以在戰後,俄國人特意用俄語音譯了迫擊炮這個詞,並沒有為此單獨弄了一個俄語。)
“對了,你們可以再給我們一些那個叫巧克力的東西嗎,那玩意很好吃,孩子們吃完了,總是和我要……”
相反在波斯人占領當地後,他們之所以反抗,還是因為波斯人的“抽丁戰略”。
而且他們從小到大都是這麼過來的,有的吃,就分享,沒的吃,就進山打獵,這就是車臣人的生存方式。
“他們的軍隊在哪裡??”
………
“除了這些以外,他們的子彈目前可以日產四千四百發,最起碼打一個微型戰役,完全是可以的了。”
按照波斯這種每戶出一丁幫波斯打仗的搞法,總共才不到一百萬的阿塞拜疆人,將拿出至少十萬人替波斯人打仗,俄國人當年都沒有這麼狠!!
“我剛剛去看了他們的火藥作坊,他們最起碼一天可以生產八百個手榴彈,簡直比我想象的要多的多。”
宇文洪泰一進門,就興高采烈的看著躺在床上看書的秦風。
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杜卡耶夫也不在意,畢竟就像詩人所說的那樣“世間所有的美好都是有代價”的一樣,美味本身就是稀缺的。
秦風略微點頭,但眼神卻在不斷掃視著周圍的情況。
但其實這就是他們的生活習慣,或者說被高加索地區惡劣的自然環境逼出來的。
而他口中的工廠,其實就是當地的“兵工廠”,靠著通過波斯人走私的二手機器,以及當地山區自產的煤炭和資源,整個霍依特部落,其實已經擺脫了原來那種手工作坊的情況,正式進入到了“半工業”時代。
宇文洪泰無所謂的搖了搖頭,而在他們對麵的那個大胡子首領則用流利的俄語對他們說:
“我們還缺一些小炮,這種小炮對付那些進山的俄國佬最好不過了,不過如果我們想要拿下格羅茲尼,最好需要重型火炮。”
畢竟如果可以選擇居住在城市,居住在一個可以提供工業化生活的地方,他們又不傻,怎麼可能還待在山區放牧,就算有一部分人想要繼續過這種鼓噪到讓人絕望的“牧羊人”生活,但是大多數人還是向往文明社會的。
“哦,對了,他們目前最缺的其實是糧食,根據我的觀察,車臣人的糧食,一旦開戰後,最多隻能保證一個半月的消耗,如果沒有外界的補給,他們很快就會因為缺糧而失敗!!”
(格羅茲尼是當地的首府,最早是按照軍事要塞造的,起建於1818年,距今也才不到六十年。)
“是迫擊炮!!”
秦風同樣用俄語糾正了對麵那個叫杜卡耶夫的錯誤。
也正是這個原因,所以在俄國人打回來的時候,他們又果斷把波斯也賣了,重新投靠了仁慈的“東羅馬爸爸”,當起了所謂“三等公民”。
(霍依特部落的一部分)
杜卡耶夫回答的很利索。
“對,就是迫擊炮,我總是記不住這個奇怪的俄語!!”
杜達耶夫嘴裡的“迫擊炮”,聽起來就像漢語俄化的音譯版本。
看著一個還在拾馬糞的少年,秦風轉過頭對杜卡耶夫開口:
“你們養了很多馬嗎??”
杜卡耶夫十分自豪的看著對麵的這個問題很奇怪的外國人。
宇文洪泰看了秦風一眼,隨後又補充了一句:
“剛剛他說的缺少大口徑火炮是真的,經過我的考察,我發現人他們不止缺少大炮,還缺乏足夠的炮兵,如果不解決這個,沒準炮給了,人沒有了!!”
當地的阿塞拜疆人,尤其是那些上層,其實根本沒有獲得多少好處,而這也是在巴庫淪陷後,他們沒有任何抵抗的緣故,因為這裡根本就不是他們的財產。
秦風瞧了瞧周圍貧瘠的房子,怎麼看都不像養的起這麼多馬的地方。
“我們是放牧的民族,整個高加索都是我們的牧場!!”
秦風放在手中的“地理命運”,隨後看著宇文洪泰說:
“你剛剛說的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口,整個車臣部落到現在也才三十萬人出頭,這麼點人,招一次,就不可能招第二次,就算招到了,也永遠不可能招第三次,因為已經沒有人了!!”
“我們哪怕給他們足夠的武器,他們人不夠,其實也白搭。”
秦風的臉上露出無奈的表情。
“但有總比沒有強,車臣人總比那些阿塞拜疆人靠譜。”
宇文洪泰的話,讓秦風微微點頭,緊接著又說:
“目前俄國人的軍隊,把持了所有通道,想要大規模的將武器運過來,恐怕不容易吧??”
秦風最擔心的就是這點,畢竟起事了,但是武器沒有到位,就算這幫車臣人都是“鐵金剛,活羅漢”,其實也頂不住多久的。
“不,可以運進來,而且是俄國人自己幫忙運進來!!”
宇文洪泰聽到秦風提起運輸武器,臉上就不自覺的露出了笑容。
“你的意思是,賄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