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鮮卑:王爺和周亞文(2 / 2)

美洲日不落 道士仗劍行 10667 字 6個月前

不等人反應,直接將第四排一個個頭最高,足有一米九的學生叫了起來。

“我……”、

大高個學生先是愣了一下,隨後開口回答:

“鮮卑地區的工業分彆是以采礦業,礦產加工業,金屬加工業,機械工業,電力工業,水利工業,乃至水產業以及機械農業加工等產業為主的工農礦複合型產業……”

高個同學雖然平時被人叫做“傻大個”,但其實人一點都不傻,且記性相當的好,一般的課程說個一兩遍,他也就記住了。

“很好,請你坐下。”

王老師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伸手示意對方坐下。

對於這種好學生,他一貫都是以自認為最好的態度對待他們的,最少他自己是這麼認為的。

“各位同學,請看,這是我們的鮮卑……”

王老師轉身指向一副被他進來之後,就掛在黑板上的地圖,上麵有整個鮮卑總督區的劃分和主要城市。

“同學們,這裡是我們山城,這裡就是北海。”

王老師拿起一根藤條棍,指著上麵一個周邊有巨大藍色湖泊的城市看著周圍的所有學生,緊接著又說:

“大家都知道我們整個鮮卑的核心是北海行署,那麼你們知道,,為什麼是北海地區成為了核心,而不是順天半島,順天市,也不是內陸的其他城市嗎??”

【勘察加半島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市】

王老師回過頭對所有學生發出了提問。

“是水資源!!”

前排一個留著學生短發的女同學主動開口回答。

“對,就是水資源!!”

王老師立馬將棍子指向北海的地區,尤其是湖泊所在的地區。

“這裡有整個亞洲最大的內陸湖,光是在這裡每年發展的水電,就足以整個北海地區使用,使我們可以將寶貴的燃煤,用於蒸汽機動力能源,而不是去用來發電……”

“而且當地的漁業資源也非常豐富,相信大家都吃過北海的鮭魚和鱘魚……”

“而當地的水資源,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搞灌溉農業這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補充。”

“而反觀其他地方,則沒有那麼好,內陸地區的土壤中,很多都是岩石,一旦入冬,將比北海地區更加寒冷,也更加難熬。”

“對於早期那些大多數來自南方和中原地區的移民來說,這裡實在是太寒冷了,北海地區以及沿海地區,其實就是他們所能夠忍耐的極限……”

王老師將棍子指向上方的鮮卑內陸地區,隨後麵向所有人繼續說:

“而對於目前我們這代人來說,同樣如此,寒冷的冬季,是我們鮮卑地區,難以繞開的現實折磨。”

學生們露出了認同的表情,他們這代人,自從出生之日開始,每年超過一半的時間,都要接受嚴寒的考驗,哪怕因為時間的問題,他們已經完全適應了北海地區的天氣,但是這終究隻是“適應”,想過的想法現在這樣舒服幾乎不可能。

“因為天氣嚴寒的原因,所以我們的住所也和漢國其他地方不一樣,這張圖是金山的郊區……”

“刷”的一下,又一張圖被掛了上去,展現在所有人麵前的是一個江南風格的庭院,庭院前是一個小孩和一條圍著他歡快轉圈的漢州牧羊犬,讓很多至今都還沒有離開過鮮卑的同學大為“驚訝”,雖然他們已經在書本裡見過“金山市”,也見過曆史上的“金山飯店”,“金山大橋”,但是金山到底怎麼樣,其實他們也沒有什麼具體的概念。

畢竟這個時候不是後世那種信息高度發達,一個視頻,隨便一個轉載,全世界都可以知道的時代,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金山,乃至西京,就像是夢幻裡的城市,是他們可望不可及的存在。

甚至在很多人心中,一直把去西京,去金山,當做畢生的夢想,是一個必須要實現的東西。

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突然一副這麼清晰,好似油畫一樣的圖片,出現在他們麵前,他們才第一次直觀的感受到了“氣溫”的直接差距。

最起碼在他們這裡,帶庭院房子,更多的都是在鄉村,哪怕手郊區都很難看見,因為他們必須要考慮到“取暖”的問題。

(此時鮮卑地區,通常使用煤炭供暖,也就是所謂的燒鍋爐,這種鍋爐產生的熱氣,需要靠鐵管散發,而如果每家每戶都單獨鋪設取暖管,修建鍋爐房,其成本一般人家根本承擔不起,光是普通取暖工的工資,因為工作的特殊性,一般情況下都比普通人要高百分之十五,在這樣的情況下,將所有人集中在一種大概不超過八層的中型樓房裡,是最優點解決辦法,這種房子因為是北海地區第一個建造,所以又叫北海樓,暖房。)

而在漢國本土,除了類似北部地區,其他地方,其實都隻需用“煤爐”或“西式壁爐”簡單取暖就可以。

而西海岸地區這種溫暖地帶,完全不需要為取暖而發愁,因為根本沒有多少冬天,就算因為北部寒流而氣溫降低,但都在可承受範圍之內。

這和隻要不取暖就得凍死人的鮮卑地區,產生了巨大的差彆。

………

“從這幅圖就可以看出我們和本土之間的差距。”

“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沒有我們鮮卑自己的優勢,最起碼當地儲量驚人的各類礦產,已經把我們送進了工業化這個全世界隻有少數國家才能夠達到的領域。”

王老師自豪的將棍子放在了桌上,隨後走下了講台。

“這位同學,伱來說一下,什麼才是鮮卑的未來。”

“啊……”

本來還好好畫畫的周亞夫感受自己肩膀上的壓力時,整個人都懵了。

“老師……”

“我覺得是人才,而不是那些礦產!!”

周亞夫其實根本就不知道礦產在哪裡,更多工業沒有任何興趣,所以乾脆把話題繞到了他最熟悉的文科領域。

“哦,說說看,為什麼是人才。”

眼皮向下暼了一眼那個“烏龜吃魚圖”,王老師不動聲色背著手,在周圍轉了起來。

“這礦產什麼的,農業什麼的,前幾天都說膩了,我就覺得這些都是皮毛,所謂礦,不過是拿機器,用人工挖出來,然後再送到工廠提煉,最後加工出產品,這些其實都隻是表麵……”

“真實情況是,我們,就是我們這群生活在北海,出生在山城的學生,我們才是未來,如果沒有我們,下一代是不是沒有人了,機器是不是沒有人會修了,設備是不是沒有人維護升級了,科技是不是沒有人創新了??”

周亞文經常寫散文詩,腦子轉的很快,一下子就把所有人“忽悠”上路了。

“所以要我說,工業,是我們強大且靈活的軀乾,隻有持之以恒的培養人才,培養心向鮮卑發展的好少年,才是我們北海,我們鮮卑,走向光輝的開始!!”

“青年人,是草原年輕的雄獅,是未來的霸主,是人世間的第一束光,隻有青年人強大了,一個地區,一個國家,才會強大,少年強,國恒強!!”

“謝謝大家!!”

周亞文“習慣性”的向四周鞠躬。

“啪啪啪!!”

熱烈的掌聲在巨大的教室內響起,久久不願停息。

很多學生都麵帶潮紅,手都拍紅了,也不願意停下來,周亞文剛剛說的那些有關“青年”句句說進了他們心坎裡。

相比於王老師每天枯燥的教學,動不動就抽查提問,搞一大堆記不住的工業數據。

周亞文這種“慷慨激昂”,打雞血式的演講,才更能夠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甚至對帝國的熱愛。

“你叫什麼名字??”

“周亞文!!”

周亞文昂首挺胸的看著對麵的王老師。

“演講不錯,來,上來幫我列一下,我們一棟北海樓,一天需要消耗多少煤炭,一棟樓一個月需要的花銷是多少……”

“對了,你既然說青年是我們的未來,那麼就請你這個青年告訴我們,如果鮮卑鐵路線斷了,敵人包圍了北海,我們該如何生存下去,並抵抗住敵人??”

王老師目光“單純”的看著這個“很適合當官”的年輕學生,麵露微笑的看著對方。

“啊……”

本來還在接受“歡呼”的周亞文聽到這裡,人直接傻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