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教育與醫療(1 / 2)

當蔡重海下來後,上去的不是彆人,正是已經在教育部工作了幾十年,先後曆經胡均訂,乃至朱道兩任內閣幾十年的周錫。

說起周錫,其實他算是如今漢國內閣官員的“鐵釘子戶”,要是一般的官員,基本上乾十年八年,基本就到頭了,而他能夠乾三十年,一直熬到現在,幾乎可以用奇跡來形容,而這些都是其他人所辦不到的。

就像有一次劉鵬接見這位已經頭發白,從西京大學第二任校長乾到官場的周錫的時候,曾經開玩笑似的說過一句:

“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彆人都是喊喊口號,撈點好處,你是真的在乾啊,爭取再乾五十年,乾到新朝!!”

而周錫的回答也很乾脆,直接就是一句:

“五十年後,若還是陛下,臣便乾!!”

也是因為這句話,周錫也成為首個還沒有退休,就被封為伯爵的文臣。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他上去的時候,掌聲甚至比蔡重海剛剛上去的時候,還要大。

“老朽今年六十九歲了,用傳統的計年法,虛歲七十了,我這個歲數,在如今的大漢朝,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哎,人老了,容易記錯,我到今天還記得陛下當初辦帝國大學所說的一句話。”

【漢國因為建國早,官員普遍年齡不高,七十算是頂高了,除了那些開國功臣。】

“網天下之英才,結守善向上,強國富民之果!!”

“一晃眼,大漢都四十年了,四十年春秋轉頭過,白了多少青絲少年華發,我啊,老了,乾不動了!!”

“這估計是我此生參加過的,最後一次內閣最高會議了,這份報告,就是我為官三十載,在校育人五載的成績單,人都說老人容易回憶,我啊,不回憶,隻向前,隻看遠方——”

周錫簡短的發言,引起的“轟鳴”好似鞭炮如海,在人的耳邊不斷炸開。

而在開場白結束後,周錫中氣十足的說:

“龍武三十九年,我國在校大學生突破十四萬人,這個數字是同期英國和法國的兩倍,平均每五百人就有一個是在校大學生,而這還隻是統計了本土的數據,如果加上我們在海外的近六萬名大學生,我們的大學生數量將會達到二十萬人,這個數字,實際已經是比英國和法國兩國加起來的總和還要多了。”

【這個時期世界通用的精英教育,考大學的標準比後世高多了,基本出來就是人才。】

“這個數字,其實還不算準確,因為還沒有把過去那些年畢業,乃至往後考上的人算進去,如果單純的把那些已經畢業參加工作的人口算上,我們的大學教育實際已經為我國培養了超過百萬人的人才,這些人才分布在各行各業,正是有他們的存在,整個大漢帝國才能夠繁榮興旺!!”

【漢國曆屆大學生總數大概和總人口的比例大概是一百比一,這個數字是包括海外大學生的。】

“啪啪啪!!”

周錫說完後,不斷的喘著粗氣,台下的掌聲如同雨後春筍一般接連冒了出來,最後又彙聚成一團。

台下的齊成棟在聽到“百萬”“二十萬”這兩個數字的時候,微微皺眉,作為一個貫通中西的文臣,也是一個十足的經濟學家,他其實對於數字的敏感性要超過很多人,在聽到這些數字後。

他第一個念頭是以後越來越多,該怎麼安置,要知道哪怕是科舉製其實也是一種“篩選機製”,所謂的大漢科舉,其實從一開始就篩選了不少人下去。

其中光是大學學曆報名的資格,就天然篩選下去不少人,再就是各個部門的專考,尤其是考技術性官僚,又一次篩掉了不少人。

【漢國科舉,其實是有專考的,隻不過每年名額有限,一般都是給那些大學能拿到獎學金的理科精英的,畢竟現在和原來不一樣,工業時代,單靠文科,做官可以,做事不行,文理合一才是正道。】

除了這些以外,光是正考中的“國論”又篩選下去一波人,你要是完全是個普通人,讓你評價歐洲各國的實力,依靠書本上學來的知識,你還可以胡侃一下,但是一旦把各國國情實力列舉出來,這就不是你能乾的,所以在漢國,一直有將國論嘲諷為“勳貴後門”的聲音。

畢竟還有誰比這幫勳貴,世代文官清楚朝廷的機密,那玩意在他們家就是吃飯的時候,拿來閒聊用的。

所以在國論之外,又有了所謂的論題,也就是一些要靠腦子才能處理的國事題目,雖然這玩意也被那幫勳貴文官的後代占了先機,但最起碼是給普通人留了後門的,完全靠腦子,誰上去,靠情商,誰上去,誰下去,一目了然。

雖然哪怕如此,依舊有一半人“落榜生”高呼不公平,但就像原來的宰相胡均訂說的那樣:

“如果這還不公平,麻煩各位去歐洲,那裡才是公平,畢竟人家從一出生,就通過高貴的血統,解決了所有麻煩!!”

而對於此時的齊成棟來說,他想的是“人數填坑”的問題,雖著精英的數量越來越的多,但是位子還是原來的數量,這樣下去是會出問題。

如果是古代王朝,基本想都不要想,供應百萬大學生,基本等於給自己挖好墳墓,但好在現在大漢是工業國,還是全球最強大的工業國,百萬人還是供應起的。

而且隨著經濟的繼續發展,漢國能夠容納的高端崗位也越來越多,百萬隻不過是個起點,甚至說千萬都可以不是終點。

但是最讓齊成棟這個大漢第一“會計”擔憂的是,那就是經濟不可能永遠增長,工業規模也不可能永遠擴大,早晚有一天大漢帝國會觸碰到他的國力天花板和工業極限,但是最可怕的是,人口是繼續增長的,而人口增長,在疊加生活越來越好,上大學的人口越來越多,這些東西集合在一起。

基本就是一個非常恐怖的問題,要麼到時候開啟下一次工業化,打破財富,工業的天花板,要麼經曆非常痛苦的學問貶值。

前者還好,要是後者,想想都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

而在台上的周錫還在彙報他那讓人心潮澎湃的數據:

“龍武三十九底計算,我國目前在技術學校就讀的學生,高達一百三十萬,這部分人口,是我們真的重點所在,他們的重要性,遠高於所謂的二十萬大學生。”

“畢竟他們才是我們帝國商品的真正生產者,一切財富的來源,而且根據我們今年一月份的統計,本土七千萬人中,有至少有一千五百萬人是上過初級技術學校,又有大約六百萬人,是上過高級技術學校,哪怕是剩下的新移民,小孩,老人中,也正在經曆小學,乃至有過小i學教育,以及掃盲班升級後的小學文憑。”

【龍武三十二年規定,凡是當年有過兩年期掃盲,且後來有過其他社會教育的老移民,以及新移民,一律改為小學教育文憑。】

“哪怕是統計我們的海外人口,我們也依舊可以自豪的說一句,整個大漢帝國,沒有一個文盲,更沒有一個人不會寫字,不會基礎的數學和生活常識,除非這個人身體上有殘缺,但是哪怕是殘疾人,我們去年殘校的錄取率也高於百分之八十——”

【漢國對殘疾人有特殊補助,發達地區有完全免費的補貼。】

“而這也是我們今天在全世界立足,並傲立於其他國家之上的勇氣,以及意誌力來源!!”

“少年強則大漢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