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日本軍工的過往與坍塌(1 / 2)

美洲日不落 道士仗劍行 10050 字 6個月前

大阪海航,一座曆史不是很長的軍民兩用造船廠,整個造船廠的曆史,也才堪堪二十年出頭。

但就是這麼一家在曆史短,技術積累慢的造船廠,卻硬生生搞出了日本第一艘漢製標準的巡洋艦,第一艘鐵甲艦。

而現在,甚至如果去五號船台,你甚至還可以看到一艘還在建造船體的重巡洋艦。

如果要追溯整個大阪海航造船廠,其實就要從當初日本早期的江戶造船廠說起。

最初的日本,實際是有軍用造船廠的,尤其是和漢國接觸後,也曾造過千噸級的風帆戰艦,甚至在鐵甲艦時代來臨前,當時的日本造船技術,甚至已經可以勉強造出三千噸級的一級風帆戰艦。

甚至當時日本海軍司令三島紀夫還曾說過:

“日本海軍的未來在於造船業,早晚有一天我們可以和漢國海軍平起平坐!!”

是的,當時的日本還沒有完全成為大漢的附屬國,還處於屈服的狀態,當時的日本人甚至還曾天真的幻想過成為一個和漢國比肩的強大國家。

甚至當時還處於幕府時代的日本當局,還曾用心搞出了一個二十年工業投資計劃,計劃在未來二十年代,拿出三分之一的財政收入補貼給包括造船,鋼鐵,鐵路在內的數十家重要的工業企業。

隻不過時代的玩笑總是在不經意間對日本人露出鋒利的獠牙,就在日本的那艘一級風帆戰艦正式打算建造的時候,大漢第一艘鐵甲艦下水了。

當女媧號的消息從漢國傳來的時候,日本造船業再次麵臨了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繼續造已經沒有什麼用的木製風帆船,還是加大投資跟隨漢國搞鐵甲艦??

最後的結果是江戶造船廠的股東不乾了,他們無法容忍投入這麼多錢,卻換不來一點回報。

最後的結果就是江戶造船解體了,隻不過解體歸解體,最核心的部分還是保留了下來,這個部分,就是如今大阪海航的前身,大阪造船。

之所以後來改名成海航,而不是沿用造船廠這個一看就懂的名字,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當時的日本造船業,如果單純隻靠造船,實際是很難養活自己的。

所以當時的日本造船業,是掀起過一陣海運浪潮的,而已經更名為大阪海航的大阪造船,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經過小二十年的發展,如今的大阪海航,已經基本拿下了整個日本航運業務中的四成,甚至就連就近朝鮮王國的海運業務都搶到了不少。

依靠海運業務帶來的巨額資金,再加上日本王國當局大力的支持,整個日本海航於十年前重啟了當年未曾完成的軍工計劃。

而這次有過一次慘痛失敗經驗的大阪海航管理層,在這次的研發建造過程中,沒有一味的追求建造所謂的“戰列艦”“重巡洋艦”。

而是很聰明的選擇購買一艘漢國已經退役的鐵甲艦,開始了鐵甲艦的研製工作,而非很多人想象中的那種一上來就要造巡洋艦的架勢。

在經過長達三年的研究,通過一步一個腳印這種“測繪研究”的跡象方法,硬生生搞出了全日本第一艘鐵甲艦“富士號”。

而在完成富士號之後,整個大阪海航又立馬投入到了對後續艦型的研製工作。

在隨後的幾年內,又先後完成了掃雷艦,驅逐艦,輕巡洋艦的建造工作,研發建造的速度,基本處於一年一個台階的狀態。

這背後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當時日本工業的整體進步。

眾所周知,日本的工業化水平,其實在全世界都處於相當高的水平,尤其是他的紡織業和配套輕工業,一直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這背後固然有漢國轉移工業產能的部分原因,但最主要的一個原因還是因為這代號稱“黃金時代”“家慶之虎”的日本人,確實肯吃苦。

就拿去漢國留學的日本人舉例,往往他們的成績雖然因為基礎素質的原因,很難達到一流的水平,但是基本處於二流,三流的水平。

如果隻是幾個人也就算了,問題是日本每年的公費留學生名額是九百人,個彆年份還曾過千。

這麼多年累計下來,光是留學生就超過兩萬五千人,還不算自己本國內部培養的人才。

就算因為實力差距,培養出的人才也很難接觸到世界最先進的科技和工業,從而提高自身的眼界和能力水平。

但是不要忘了,很多行業其實不需要這麼高的眼界水平的,尤其是日本從漢國獲得的紡織業,雖然在原材料上還受製於大漢,但整體棉紗紡織製造方麵,其實在如今的世界上,僅次於大英帝國,甚至比西羅馬的排名還要高。

而紡織業是第一次工業化的核心產業,是真正意義上弱國崛起的火力推動器。

在依靠紡織業的崛起後,日本其他工業,借助紡織業提供的龐大資金,迅速的完成了原始積累,慢慢的帶領日本,走進了工業國的殿堂。

隻不過這個所謂的工業化,其實也是跛腳的,最核心的就是日本的重工業,尤其是重工業的核心軍工業。

日本軍工業有多慘,用一個數據就知道了。

按照當時日本工業廳統計,全日本的軍工企業大概隻有六家,其中有至少三家還屬於組裝廠水平。

他們最大的工作就是從漢國的軍工企業購買零配件,組裝帶有“日本製造”標誌的步兵武器。

其中日本陸軍廣為使用的“野狼戰車”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這款戰車其實就是漢國雄獅四戰車的減配版,減輕了重量,削減了防護能力的一款輕型戰車。

整個野狼戰車的國產化率不足不足百分之三十,隻有百分之二十七點六,而這個部分主要是座椅,檔把等簡單玩意。

就連給戰車潤滑的七號潤滑油,也是從漢國采購的。

這還不算從漢國購買生產線的漢製步槍,整個日本的槍械產業,基本就屬於漢國槍械的平替,而且是那種隻有百分之五十國產化能力的低級平替。

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六家竣工企業中,唯一一個可以自主建造巡洋艦,驅逐艦的造船企業,大阪海航這幾年受到了支持,那是前所未有的。

甚至因為日本工業經濟發展的好,還拿到了超過兩億日圓,約合一億一千五百萬華元免息貸款。

(日元兌華元比例依舊處於二比一,因為是掛鉤貨幣的原因,華元貶值的時候,日元也跟著貶值)

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阪海航也正式開啟了重巡洋艦,乃至戰列艦的前期研發工作。

千萬不要覺得日本造出戰列艦是什麼笑話,事實上按照漢國海軍給出的評估,一旦完成萬噸級重巡洋艦的建造,積累出足夠的技術經驗,再過兩三年,造一艘一萬五千噸以上,兩萬噸以下的戰列艦,是完全可行的,畢竟這玩意大漢都造了超過上百艘了。

可以說到了門清的節奏。

也正是在這樣一個“威脅”的角度上,大漢帝國露出自己最殘暴陰險的一麵,提前引爆了鋼鐵業造價這一涉及上百個行業,上千種工業製成品的大雷。

而作為和江戶鋼鐵聯係最深,還指望五號鋼鐵完成重巡洋艦“大阪號”的主體工作的大阪海航,不出意外的停工了。

而停工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高達兩億七千萬華元的索賠。

幾乎所有買了大阪海航所造商船的國內外企業,都一同向大阪海航索賠。

索賠的理由就是這些船隻基本都使用了江戶鋼鐵的鋼材。

二十年代訂單累計起來,就算一些船隻已經老化,甚至過了索賠的期限,但問題是大阪海航賣的多啊,疊加起來的數字,很快便超過了兩億華元,來到了一個讓所有人咋舌的數字上。

用大阪海航的總經理武秀夫的話說就是:

“我們距離破產,隻差一個法院通知書!!”

曾經有多爽,占領的市場有多大,現在要賠錢的時候,就有多痛苦。

現在的大阪海航,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現實世界的殘酷!!

……………

“納尼,有漢國企業願意收購我們??”

大阪海航蕭瑟的總經理辦公室內,武秀夫瞪大了眼睛,看著對麵給他彙報“天大好消息”的秘書丸滕羽,整個人直接從椅子上爬了起來,看起來極為激動。

“是的,他們自稱是來自西京造船的考察團,希望進入日本市場,聽說我們最近的困難,希望並購我們,不過就是不願意接受太多的負債。”

“納尼,不願意接受負債,開什麼玩笑,我們要的就是他們來解決債務啊!!”

武秀夫聽到不願意解決負債以後,本來還開心的臉,瞬間又陰沉下來,語氣也開始不善。

“不是的,他們說就可以解決部分債務,不是什麼都不解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