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首都洛川城,一個再次進行改建的城市。
按照最新的人口統計,整個齊國的人口已經突破了二百五十萬,到達了二百五十三萬兩千一百二十六人的非洲高水平人口。
是的,兩百五十三萬人,在此時的非洲,確確實實是算高水平人口,而且是排名靠前的那種。
根據最新的人口統計,非洲殖民地最大的法屬北非殖民地,總計人口為兩千五百三十二萬六千二百人,而在這麼多人口當中,又有至少兩千萬是本地的北非土著,至於所謂的純種西羅馬人,其實隻有四百萬人不到,剩下的一百多萬人口中,還有很多是當年因為反抗西羅馬,而被流放當地的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
這部分人口經過幾十年的繁衍生息,目前總規模已經成為僅次於本地北非土著,以及法裔移民的第三大群體。
考慮到這些人都是非洲的少有歐洲白人,也是正統的西方人,西羅馬當局在最近五年內,也將他們納入到了歐洲白人當中,甚至為了讓他們感受所謂的“帝國仁慈”,還給他們一個沒有任何民族的身份證明。
且和那些法蘭西移民的差不多,基本就屬於一種身份層麵的拉攏。
而排在第二的則是南非殖民地,考慮到目前布爾人已經和英國人徹底翻臉,所以大概率這個第二名要被德屬非洲取代。
【整個德屬非洲的人口超過五百萬,達到了五百四十二萬五千六百七十五人,這一切都得益於整個德國這些年瘋狂的移民,在獲得挪威地區後,又將挪威當地的人口中的很多一部分遷移到了德屬西非和德屬中非,當然,這些遷移都是以分地為名義的,至於是不是真的分了土地,分自然分了,但這些土地基本屬於蠻荒地區,土地也需要瑞典人自己去開墾,而且在開墾的過程中,隻有差不多半年的口糧,以至於在很長一段時間,當地的瑞典移民都是靠野果和土豆充饑,至於說那些動物,不怕死倒是可以嘗嘗。】
至於第三名,其實就是如今隻剩下東非靠近紅海那塊土地的漢屬東非。
這部分人口大概在四百七十萬人左右,主要人口也不是華人,而是當地的黑白混血,這部分屬於大漢帝國口中的“可控人口”,通過引進從中東來的阿拉伯人青壯,不斷的稀釋體內的“黑色素”,保護大漢帝國的殖民地的純潔。
在這四百七十萬人中,大約有一百五十萬是被遷移到當地的華人,其餘的都是當地的土著人口,也就是漢國人口中的“東非人”。
至於排在大漢帝國之後的,既不是什麼歐洲殖民地,也不是所謂的土著種族,而是整個非洲發展時間最長的工業國:
“海東公國!!”
整個海東公國,從建國到現在,已經從登陸時期的幾百人,發展到了如今的四百五十五萬人,距離排名第三的漢屬東非,其實也隻是一步之遙。
而且更加難得可貴的是,因為海東公國是通過幾十年如一日的移民發展起來的,所以整個海東公國的人口比例,也是整個非洲華人比例最高的,幾乎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五,而且這部分人口,還在持續擴大,預計不超過七年,整個海東公國就再也沒有非華人人口了。
而這一切都依賴於當初海東公湯霖望製定的“華人劃分標準”,按照他當初製定的要求,隻要父係是華人,且第二代沒有和土著混血跡象,就可以被劃分到華人。
【海東公國的土著基本都是黃種人。】
在考慮到當地的膚色組成,在這樣雙管齊下的搞法下,所謂的土著,自然也就消散一空了。
至於排在海東公國之後的,其實就是所謂非洲三雄之一的韓國,這塊地區開發的最早,先後經曆過葡萄牙人和漢國的兩代的殖民,地理條件也十分優越,一個以“金城海峽”為名的海峽,就足以證明,整個韓國的地理優勢有多麼的好。
【韓國最新人口統計為三百八十五萬三千四百八十五人。】
【韓國成立之後,將原來的莫桑比克海峽改名成為了金城海峽,寓意固若金湯的意思。】
至於排在海東公國之後,其實就是還剩下的葡屬西非,也就是後世剛果的那塊地盤。
這片地區的總人口超過了超過了三百萬人,達到了三百三十七萬八千零四十五人,至於說為什麼當地的人口會這麼精確,那得問問當地那些實際掌握人口的葡萄牙奴隸主了。
至於排在葡屬西非之後的,其實就是齊國和趙國,趙國的人口是三個國家當中最少的,至今也隻有二百二十四萬五千零三十九人,這雖然是去年底的統計人口,已經過去了幾個月,但考慮到目前非洲的總體移民已經趨於放緩,趙國的人口,最起碼在未來一到兩年內,其實都不會有太的變換。
【移民人口也是有周期性的,不是說每年的都是固定的,有的年份受到神州本身,還有美洲外出移民人口影響,移民人口每個月份都在劇烈的波動。】
至於說排在非洲三雄後麵的,就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日屬中非。
這一點其實也是超乎很多人想象的,甚至在很多人自己看來都是不可思議,畢竟此時的日本,其實已經擺脫了後世那種對土地資源無限渴望的時代,一個小小的新本州,開發到現在,其實總計投入就超夠了二十億日元,相當於十億華元,這對於財政不算太寬裕的日本來說,已經很是非常大的投資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將人口大量遷移到自然條件相對惡劣的日屬中非,本身就不是什麼聰明的行為。
甚至在很多日本人看來,都是愚蠢到不能愚蠢的。
但時代的笑話,恰恰就在這裡,自從被安排到了臨近漢屬東非的中非地區,日本本以為是跟在宗主國屁股後麵撿便宜,但誰能夠想到,一個小小的中非殖民地,周圍竟然有這麼多競爭對手。
而且這些國家一個比一個強硬,這從一開始就出現的邊境衝突就可以看出,這塊中非殖民地完全就是一塊資源不高,但是卻牢牢將日本卡在漢屬東非殖民地之前的擋箭牌。
可以說,從拿到手的第二個月,日本人就後悔了!!
隻是哪怕再後悔,日本也必須在當地投入巨量的人力物力,去開發這塊被日本精英戲稱為“蘿卜”的中非殖民地。
而之所以叫蘿卜,而不是其他的什麼的東西,第一是因為蘿卜是日本的主菜,在貧窮時期,還曾是大部分人的主食。
看似是好詞,其實想想就知道了,蘿卜吃多了,窩心啊!!
但是哪怕如此窩囊,日本人也必須在當地投入資源,就算不為了所謂日本王國的尊嚴,也得為了大漢爸爸的安全考慮啊!!
畢竟大漢爸爸對他們日本這麼好,又是送殖民地,又是“輔助工業”的,甚至還是把他們日本人從古代愚昧中,解救出來的救星。
無論如何,讓大漢帝國滿意,都是日本現在,乃至未來百年的既定主題,甚至就像一故日本作家竹內俊在生前所說一樣:
“凡日本之事,聞則生厭,凡漢國事,聞則生動,若受些許恩惠,則喜不自勝,如父母誇孩童,孩童自喜也,若再受所謂厚恩,則恨不得自詡忠臣孝子,如此賤夷,何足道哉……”
用竹內俊生前和友人說的那句話概括就是:
“我們真是沒有出息的種族!!”
……………
“巨大的齊王宮,就像是一座森嚴的圍牆,圍牆外是像螞蟻一樣的眾生,而在圍牆之內,則是讓人讓人不自覺感到畏懼的齊王!!”
日屬中非總督森澤太郎在自己第一次來到齊王宮的日記中,如此寫道。
而當他第二次來到這裡的時候,站在王宮的紅牆之下,森澤太郎忍不住對身旁的侍從小立五說:
“這裡才是真正的王者禁區,站在這裡,我仿佛聞到了一絲大漢帝國的味道,喲西,真不愧是龍武皇帝的兒子……”
小立五看了幾眼周圍高聳的紅牆建築,跟著回答:
“可是這些建築很常見啊,在漢國,據說龍武陛下,有很多這樣的行宮,這種地方,怎麼會有什麼禁區呢??”
“愚蠢,真正的王者是可以提高周圍建築的氣場的,你隻看到了差不多的建築,你卻沒有感受到那位齊王大人的強大,他是我見過的,最深不可測的人!!”
森澤太郎語氣嚴肅的打斷了小立五想要說下去的話,說起這位隻見過一次麵的齊王劉昊,語氣中,充滿了崇敬。
一旁的小立五忍不住還想說什麼,就被一聲“請各位進去”打斷。
“多謝!!”
森澤太郎對一旁的侍從點了點頭,隨後便帶著有些不滿的小立五走進了這個他隻來過一次但記憶猶新的宮殿。
看著人工湖中心的佛塔,小立五小聲的詢問:
“這位齊王信佛??”
“不,他不信佛,但他的母親信,他的母親已經死了,這是為了紀念他母親的。”
(莫氏姐妹中的小妹死於肺癌)
小立五走過的時候,眼睛不斷的打量著這座金塔,對於這個齊王的形象,又有了新的想象。
最起碼這個人可以確定是個孝子。
當他們兩個正式進入內宮的時候,在一處塔樓上,一個身著白色絲質襯衫,麵相威嚴的男人正看著他們走過的道路。
“宋軻,你說這幫日本人為什麼希望將中非的鐵路和非洲大動脈相連。”
“回齊王,無非利益二字,非洲大動脈,聯通整個東非,所轄人口,何止千萬,而日本所占之中非之地,地不廣,民雖豐,卻也是強拉硬拽而來,這麼搞下去,早晚出事……”
“而將自己鐵路和非洲大動脈相連,則可借助整個東非的資源,東非的市場,發展自身的殖民地,何樂而不為!!”
(整個日屬中非人口一百九十五萬二千七百八十六人)
宋軻的話讓劉器搭在欄杆上的手,微微緊握,隨後轉身下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