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和房地產一直是香港的支柱產業,現在或許還能再加上製造業和科技業,但由於九成九的港商不思進取,固守低門檻,小規模的模式,不投資技術,不建立品牌,隻接勞動密集型訂單,按訂單招人開工。
這樣的模式,客源和開工時間都不穩定,也就不可能去擴張,更不可能進行產業升級,以至於曾經興盛一時的製造業,跟不上時代發展,從有到小,又從小到近乎於無,逐漸萎縮掉了。
科技業更是一把辛酸淚,從香港製造走向香港創造,從勞動力走向科技,僅有的亮點隻出現在機械和電機兩個行業。
在聲勢浩大的數碼港項目,被李澤楷折騰成房地產項目之後,科技股泡沫破滅,香港資本徹底失去了投資高科技的勇氣。
從此,大資本再也不會在製造業和科技業浪費一分錢。
1980年,香港銀行資產2950億,是1970年的近13倍,年複合增長率近30%。第二年,香港的股票總市值位列全球第十。
1982年,《福布斯》報道說全球擁有10億美元財富的141個人中,香港有6個,主業無一不含房地產。
到2000年,《福布斯》公布當年香港個人富豪排行,前三是李嘉誠,郭應湘,李兆基,前十清一色的都是地產商。
一項項數據,仿佛在向世人展示一條真理:在香港,除了金融和房地產,你彆無選擇。
選擇金融和房地產不能說錯,因為資本逐利,向容易賺錢的產業聚集,這是資本的天性。
但是之於普通人,就彆無選擇了,隻能一次又一次的被資本收割。
年複一年的吸血者,之前是港英政府,之後就是一統香港,渴望萬世富貴的各大家族。
直接盯上金融和房地廠,很明顯可以看出,在農村待了兩年多的王旭東,誌向並沒有被磨平,心裡依然是野心勃勃的。
對於林啟風而言,這也算是件好事了,畢竟沒有哪位老板,會希望自己精挑細選出來的人才,是個誌向平平的平庸之人。
“萬泰的金融和房地產,也都是這幾年才剛剛涉及的行業,經驗少底子薄,尤其房地產,前兩年投資失敗,虧了不少錢,現在上來就主攻這兩項,有點冒險了吧?”
林啟風看了他一眼,繼續道:“有勇氣是好的,但股民可不一定有勇氣跟你一起冒險,彆說出錯,就是乾不出成績,股民信心都有可能受到影響,進而波及到股價,股東如果不滿,罷免掉你的職位也不是沒有可能,這個後果你有考慮過嗎?還要堅持選擇這樣做嗎?”
王旭東鄭重回道:“後果我都考慮清楚了,我有信心把工作做好,儘快做出成績,不讓公司股價受損。”
林啟風笑了笑,道:“說說你的具體計劃吧。”
王旭東沉聲道:“房地產市場現在已經開始回暖,可以說隻要手裡有地,就能賺錢,這個不用多說,我重點解釋一下金融。
金融主要分為銀行,投資和保險三大類,而陸總的經營業務已經涉及到了銀行和投資兩大類,為了避免競爭,所以我想先從保險類開始試水。
對於我們而言,趁著收購戰引起的關注度,順勢推出保險業務,時機正好,能夠迅速打響知名度,之後隻要維持好信譽,賺到錢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