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惠文王後,也就是現在的趙國太後,當年邯鄲大戰事趙太後親自登城樓為將士補衣做飯,二今她成為趙國太後。但如今的趙國青黃不接,大將趙奢已死,文臣藺相如為入,就連平原君也病倒,整個趙國唯一可用之人也是已經八十的廉頗,而就是這樣的局麵,趙太後也要頂在前麵去支持住廉頗老將軍。同時敢用年輕的李牧為將守雁門關,一戰殺得邊關血流不止,匈奴不敢再踏入中原一步,雁門關外人頭鑄京觀百餘座。至今無人敢夜間外出撒尿。所以我認為趙太後也可當的七國太後。”李海默說道。
“趙王昏聵,有大將而不用,聽信讒言,逼得老太後不得不出來為老將大將守住後方,丟儘了趙武靈王的臉。”老婦人怨憤的說道。
“那最後一位呢,公子快說,今天的酒錢我請了。”掌櫃的也溜了出來坐在一邊崔道。
“最後一位則是齊國當今太後君王後。”李海默說道,然後看著老婦人的變化,隻見老婦人先是一愣,然後是驚喜。
“何解?”掌櫃問道,也是很開心,七國四公子有我們齊國,七國四太後還有我們齊國。
“很簡單,齊國自田單複國至今多久了?可還曾經曆過戰事,可曾加過賦稅徭役?臨淄城人口近百萬,乃七國第一大城,舉手遮天,行走肩碰肩,這是誰的功勞,齊王建還是君王後,不用我多說了吧。”李海默說道。
“我聽說儒家並不喜君王後,認為她德行有虧。”雪女不合時宜的說了一句。老婦人也神色黯然。
“隻能說太史敫太過於重禮而忽略了儒家本意。儒之一字,人之所需,那什麼是人需要的?金錢,地位還是香車美女,華服珠寶?又或者是臉麵禮儀?其實都不是,人需要什麼?首先是解決自己的溫飽,隻有解決了溫飽,人才會去考慮其他,解決溫飽以後呢,我們需要什麼,是不是要保證我們的生命安全,保證我們的錢財安全,保證我們不生病不受傷不出意外。”李海默看著四周,不僅僅是賓客,還有了許多儒生。
“所以我們首先需要的就是保證我們的溫飽和安全,那麼在這些有了解決以後呢,我們需要什麼?雪女你告訴我等你不用擔心溫飽並且生命安全也有了保障以後,你需要什麼?”李海默看著雪女問道。
雪女想了一會兒才紅著臉說道:“有人關心,有人愛護。”
“對,就是這樣,當著這都得到解決之後,我們需要的是有家人的關心,有朋友的關注,有妻子丈夫的疼愛,因為我們需要有個家。”李海默說道,然後發現不少人恍然大悟,眼眶發紅。
“當我們有了家以後,我們需要什麼?掌櫃的,你說我進門就朝你吐口水,你還會歡迎我麼?”李海默問道。
“我不拿刀砍死你就不錯了,還想歡迎你。”掌櫃的笑著說道。
“你知道為什麼會這樣麼?”李海默單位道。
掌櫃的搖了搖頭,所有人也都在想,這不是本能反應麼?有什麼為什麼的。
“因為我們在有了前麵的東西以後,我們需要彆人的尊重,同時也要去尊重彆人。這些年我們走南闖北去過很多城市,見過很多人,那我問你們,對於路上馬車很衝直撞,你們有什麼辦法杜絕這種現象發生?”李海默問道
“頒布法令,加大刑法力度!”老婦人說道。
“真的有效麼?王公貴族子弟誰人會在乎這個?”李海默說道,所有人也都點頭。
“但是我在一個忘了名的縣城見到過,他們不用任何法令就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李海默說道。
“什麼辦法?”所有人問道。
李海默看向其中一個錦衣青年,然後說道:“這位公子,如果你騎馬疾行在管道上路過一個水潭,而水潭邊上有兩個老農,你會停下來牽馬走過去麼?”
青年臉一紅,低聲說道:“不會。”
“不用不好意思,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會,但是如果那兩個老農遠遠看到你之後,在路邊跟你行了一禮讓你先過呢?”李海默又問到。
“那我會停下馬,讓他們先過。”青年想了想說道。
“所以這就是那個縣城的做法,他們縣學要求所有學子學習這門禮儀,在路上遇到車馬的就停下先行禮,等車馬過後再複行,於是不管是當地的車馬還是外來的車馬,在當地都是緩車慢行,但他們根本沒有法令約束。”李海默說道。
“這就是因為每個人都需要尊重。”李海默說道。
“說的好!學了這麼多年儒家,至今才明白,原來這才是儒家,先生當的我等一拜。”一群儒生走了上來,十分莊重的行了一禮。
“不用著急,之前的那些說的都隻是儒生,而真正的國士無雙,大儒是什麼?那就是在這些基礎之上,去實現自己的抱負,將自己的能力最大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說的就是這個,也是人在前四個需要得到滿足以後的最高要求,那就是自我理想和價值實現的需求。能夠使得五者得到滿足,就是真正的儒。”李海默說道。
“多謝先生指點。”所有人都站了起來,以儒家之禮向他行先生之力。
“所以回到最初的問題,君王後與其父太史敫,究竟誰對誰錯呢?”李海默反問眾人。
“都沒有錯,卻都有錯。”李海默說道。
“君王後錯在未經媒妁之言而私自成親,在這件事裡,老杜人你認為君王後錯在哪裡?”李海默問道。
“錯在沒有尊重她的父親。”老婦人說道。
“大錯特錯,你知道一個父親最在乎的是什麼嗎?君王後得做法將一個父親的一切都給摧毀了,君王後離家出走,她的溫飽,她的安全,都是太史敫最擔心的,然後還將本來完整的一個家給拆散了,最後才是把父親的尊嚴踐踏了,同時太史敫坐位齊國太史,一生的清白抱負也鬥毀於一旦。所以君王後的做法,將太史敫的所有需求全都毀了。”李海默說道。
老婦人眼淚不停的落下,原來自己當初的任性,將父親得一生都給毀了。
“如果君王後能留書出走,走了以後時常有口信報平安,有話語告知太史敫自己有了丈夫的關愛,然後然後齊王登門下聘,那麼這一切都不會發生。”李海默說道。
“但是太史敫沒有錯麼?君王後是他的女兒是沒有錯,男兒誌在四方,女子也需要愛人,他能給的是父親的愛,但是君王後也有入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結果作為父親,隻因為一個媒妁之言,因為女兒對自己的不尊重,而去放棄了自己的家庭,至死不讓這個家重圓,也導致了君王後一生的痛苦。隻因為他分錯了需要的先後順序,才導致就君王後和他自己後半生的淒涼。所以說,一句活該其實也不為過。”李海默說道。
“而且君王後最大的錯在於,至今不回家看一眼,給老父親上一炷香,不要跟我說什麼家不給,儒家不讓。實際不過是拉不下臉去求儒家。求鄉裡人。以君王後如今的權勢,整個齊國又有誰敢阻攔?但是終究是自己家長老父墳前,這樣做終究是不合適。那就從城外十裡亭,三拜九叩而歸,君王後年老,齊王建代為行禮,試問天下那個儒家敢阻擋女兒給父親墳前上香,隻要君王後敢做,誰敢阻擋,有一個算一個,看看本公子的劍是否不利了。”李海默說道。
“對,我們看看那個儒家敢阻擋,我們就去將荀夫子請出來。”一群人也都熱血上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