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戰火為何而燃(1 / 2)

時間荏苒,很快就來到了八月下旬,清晨和夜晚的氣溫開始下降,而紅星機械廠卻越發的繁忙熱鬨了起來。

畢竟等到十一月中旬,土地開始上凍的時候,土建工程就沒有辦法繼續施工和進行了,距離現如今還有兩個多月的最後窗口期,整個工廠的擴建工作,已經進入了滿負荷工作狀態。

現如今的機械廠鋼鐵聯合體下屬,已經分成了四個部分,分彆是機械一廠、鋼鐵二廠、紅星研究院、和紅星中等專業職業技術學校。

最後,王燁也沒有拿到大學的辦學許可證,甚至哪怕五機部和國防部,其實也沒想著給王燁協調到什麼大學的辦學許可證,畢竟雖然給王燁發配了大量的退休返聘的高級技術人員、高級工程師、甚至還有一部分院校的退休老師和教授,但是總體而言,數量和質量都隻能說一般,撐不起一所大學該有的水平。

而且現如今的華夏,大學還是非常金貴的存在,和幾十年後到處都是大學,瘋狂擴招學生的年代,是根本沒有辦法比較的。

現在的每一個大學,都是赫赫有名的存在,簡單來說,紅星機械鋼鐵聯合體,還不配擁有大學。

不過。

對於這個結果,王燁並不意外,能擁有一張中專的辦學許可,並且同意自己沿著全省分數排名,在魯齊省範圍擴招學生,王燁已經非常的滿意了。

現如今是高考前報誌願,也就是說,會有很大一部分人因為誌願報的不太妥當,最後分數高卻沒有學上,而王燁正是撿了這批漏。

第一批招生,一共一千二百餘人,按照王燁和眾多老師們的商談,一共劃分成了七個專業,分彆是兵器工程、電子科學、車輛工程、飛行器工程、船舶工程、材料科學、應用化學。

作為直接對口的中專,這一點還是比較好的,擁有一定的自主權,不需要嚴格按照教育部的規章製度,設計對應的專業院係和門類,可以按照對口企業的情況自主設定。

當初王燁批示一千二百人時,其實預留了一定的餘量,防止有人看不上這個剛成立的中專,而不過來報名,畢竟有人心氣高,寧願再讀一遍高三,也要衝刺名校,這樣的人,大有人在。

但是不管怎麼說,這個招生規模,在這個時代也算相當可觀了,但是王燁並不在意,畢竟自己要搞產學研一體,學生不隻是學生,也可以是工人,那自然多一點無所謂。

未來可以根據學習情況,科研天賦,努力程度再進行篩選,最優秀的就繼續搞科研做研發,中等的就去做工程師,手巧就去做高級技工,非常的合情合理。

另外。

除了中專以外,還有另外一個新設立的結構,那就是研究院。

簡單來說,未來絕大部分研究工作,都會掛名到研究院的名下,而機械廠和鋼鐵廠,會變成一個純粹的生產和研發支持單位,甚至後續兼並和創建的新工廠,也是如此。

而研究院、中專、和兩廠本質上來說是互相交叉的關係。

簡單來說,目前研究院還隻是一個空殼子,純理論研究的幾乎沒有,所有的研究都是偏實用性的,而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可以是中專的老師,也可以是鋼鐵廠的高級技工。

就比如老陳,他兒子陳航是旋翼機試飛第一人,他們父子都參與了旋翼機的生產和測試,所以隨著研究院的成立,旋翼機的後續研發計劃也轉移到了研究院,雖然還在機械廠進行工作,但是他們這些工作人員,也被掛名到了研究院名下,當老陳拿到“研究員”的身份證明小本本時,整個人激動的直接哭了!

畢竟曾經的他,隻是一個精通汽車維修技術的工人罷了,研究員?做夢都不敢這麼離譜!

事實上王燁非常認同一個道理,那就是天才和能力,都是需要平台進行發掘和支持的,簡單來說,如果華夏沒有恢複高考,可能自己會成為一名下礦井的“煤黑子”,怎麼可能去搞研究?

所以現如今王燁願意給這些人,無論是歲數大的、曾經的工人、還是補錄的學生們,提供一個足夠優秀和足夠高的平台,挖掘他們的能力和潛力。

目前就是這麼個情況。

但是在未來,研究院將會增加大量的純理論和探索性質的研發人員,但是那已經是未來的計劃了,目前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這麼做。

同時為了保持研究院的科研氛圍和純粹性,王燁在這裡使用了“平行”的管理辦法。

簡單來說,整個研究院最重要的領導機構就是“委員會”,其次是“評議會”,最後才是“秘書處和後勤管理辦公室”。

王燁當然了研究院的院長,也是委員會的委員長,而所有主持科研項目的技術帶頭人,都是委員會的委員之一,可以尊稱為某委員。

就比如那位禿頂的老人,他就是委員之一,他帶領的團隊,正在進行武器站和59式坦克的結合工作。

而項目如果完成,那麼該項目組注銷,那麼委員就會失去自己的身份,變回他原本的身份,比如中專的老師,兩廠的技術人員,或者單純的研究員。

換句話說,在研究院采用了內行管內行的辦法,防止出現外行管內行的錯誤。

而評議會就更簡單了,如果某個人想要立項一個新的項目,想成為委員,那麼他就需要在評議會上說服諸位評議員,獲得半數以上的投票,才能成行。

至於評議會的成員,有研究院的委員、有中專的老師、有兩廠技術人員、甚至是行政人員、銷售人員,畢竟一個項目成立,有沒有商業未來,也是需要考核的角度之一,起碼在目前這個階段,就是如此,沒有市場的純理論研究的項目,暫時無法立項。

當然了,如果能說服王燁這個評議長,那自然可以立項,而且可以獲得最高等級的資金和物資支持。

最後的秘書處和後勤管理辦公室,就是負責在項目成立後,給他們提供物資和方方麵麵的支持,是整個研究院唯一的行政機構。

總而言之。

如果說研究院是腦袋,那麼中專和兩廠,就是一個是偏學術和學習的左手,一個是偏生產和實踐的右手,然後這三者是互相交叉,形成了產學研的體係。

而目前的研究院,固定的工作人員就是五機部和國防部,聯係教育部給爭取來的一批大學生、大專生和中專生,合計共有二百多人,其中大學生最少,隻有不到十個,中專生最多,有一百五十多人。

他們在研究院,將會暫時充當那些委員們在項目中的“員工”,負責打下手。

畢竟讓禿頭老人那樣的委員,親自去操作吊機,給59坦克上麵調運武器站,甚至是搬運炮彈,似乎也太不尊重和關愛老人了,而這些年輕人就是乾這個的,弟子服其勞嘛!

很快紅星中專的學生就位後,也會來這邊幫忙的。

八月二十九日。

新生報到的前一天,大清早王燁再次來視察學生宿舍,為了控製工期和成本,中專的教學場所和科研場所,那自然都是樓,甚至是各種車間,這沒什麼好說的。

而住宿的地方,就比較具有時代特征了,是平房和大通鋪的炕!

畢竟最不值錢的是地,平房雖然占地麵積比較大,但是施工速度快,製造成本低,現如今王燁沒有能力在全廠範圍內都搞什麼集中供暖,用平房是最好的辦法,大炕加火牆,冬天也比較暖和。

“乾的怎麼樣了?孩子們住進來不會潮吧?”

王燁站在一間宿舍裡麵問道,每個宿舍占地麵積大概二十四五平米,炕上能睡八個人,燒火的火口在房間外,以防出現一氧化碳中毒的事故,地麵有桌子和書架,標準的八人間。

旁邊一名負責施工的工程連長笑道:

“您就放心吧,這幾天我們可沒有給您省著,天天燒火,烤的已經差不多了!”

“要我說,這平房住著舒服著呐!可比樓房得勁兒多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