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8章(1 / 2)

大唐第一逆子 存不易 6522 字 2個月前

然而,就在李世民滿懷壯誌,正欲著手於入股盛唐集團,共謀國家繁榮昌盛之際,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猶如春風拂麵,瞬間喚醒了他的全部精神。這個消息仿佛是一道曙光,照亮了前方的道路,讓他看到了國家未來的無限可能。

當日,陽光明媚,碧空如洗,萬物都沐浴在溫暖的光輝之中。李世民正在禦書房內翻閱著奏章,思考著國家的未來。他眉頭緊鎖,目光深邃,似乎在尋找著一條通向繁榮富強的道路。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書房的寧靜,一名侍衛急匆匆地闖入,神情激動。

“陛下!大喜啊!”侍衛的聲音裡充滿了喜悅,仿佛有什麼天大的喜事即將發生。李世民抬起頭,疑惑地看著侍衛,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期待。

“何事如此歡喜?”他問道,聲音裡透露出幾分好奇。

侍衛深吸一口氣,激動地回答道:“陛下,跨海大橋已經要造好了!”

李世民一聽,手中的筆頓時停住,雙眼放光,仿佛見到了久違的曙光。他猛地站起身,大步走向侍衛,臉上露出了難以掩飾的興奮之色。

“真的嗎?”他聲音微微顫抖,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千真萬確,陛下!”侍衛恭敬地回答道,“大橋已經接近尾聲,不日即可完工。”

李世民聽後,心中的激動難以言表。他深知這座跨海大橋對於國家的意義有多麼重大。自從決定建造這座大橋以來,已經過去了好些年,期間經曆了無數的艱辛和挑戰。如今,終於要完工了,他怎能不激動?

他轉身望向窗外,隻見藍天白雲下,海麵上波光粼粼,仿佛預示著美好的未來。他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氣,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他知道,這座大橋的建成將極大地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讓盛唐集團在國際舞台上更加熠熠生輝。

李世民迫不及待地回到書桌前,開始起草宣布消息的詔書。他的心情格外舒暢,筆下流暢,字字珠璣。他詳細地描述了大橋的建設過程、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以及最終的勝利。他讚美了工匠們的辛勤付出和智慧創造,也表達了自己對國家未來的美好願景。

詔書完成後,李世民命人立即傳令,讓房玄齡、皇後以及文武百官前來禦書房。他要親自宣布這個好消息,讓所有人共同分享這份喜悅和榮耀。

陽光透過精致的窗欞,灑在禦書房內的金磚玉瓦上,映出斑駁的光影。這光景,仿佛是上天特意為即將到來的喜訊增添的喜慶氛圍。不一會兒,禦書房外便傳來了陣陣急促的腳步聲,隨後房門被輕輕推開,房玄齡、皇後以及文武百官紛紛趕到,他們的臉上洋溢著期待與激動,仿佛已經預感到將有重大的好消息即將揭曉。

房玄齡,作為朝廷的股肱之臣,他身著紫袍,頭戴玉冠,步履穩重地走進禦書房。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睿智與深邃,似乎早已洞察到即將發生的事情。皇後則是一襲華麗的鳳袍,頭戴金冠,她的麵容溫婉而端莊,眼神中滿是期待。緊隨其後的文武百官,也是各懷心事,但無一例外地都懷著對李世民的敬意和對即將揭曉的喜訊的期待。

他們一進入書房,便感受到了李世民身上散發出的喜悅氣息。這位英明的君主,此刻正坐在龍椅上之上,臉上洋溢著前所未有的笑容。他的眼中閃爍著光芒,仿佛看到了國家繁榮昌盛的未來。

房玄齡率先走上前,行了一個標準的禮節後,問道:“陛下,有何喜事?可否與臣等分享?”他的聲音中充滿了敬意與好奇。

李世民微笑著舉起手中的詔書,他的聲音洪亮而有力,仿佛能夠穿透整個禦書房:“朕今日得到喜訊,跨海大橋即將完工!此乃國家之大事,百姓之福祉。朕決定擇日舉行盛大慶典,以示慶祝!”

話音剛落,整個禦書房頓時沸騰起來。眾人歡呼雀躍,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他們紛紛上前祝賀李世民,為這一曆史性的時刻而歡呼。房玄齡更是激動得熱淚盈眶,他深知這一工程的完成對於國家的意義有多麼重大。它不僅連接了海的兩岸,更是連接了國家的未來與希望。

皇後也上前祝賀李世民,她的聲音柔和而溫婉:“陛下英明神武,國家有您這樣的君主,真是百姓之福啊!”

文武百官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喜悅之情。他們或高談闊論,或低聲細語,但無一例外地都在為這一喜訊而歡欣鼓舞。

禦書房內,歡聲笑語此起彼伏,仿佛要將整個宮殿都掀翻。這一刻,所有的憂慮與煩惱都煙消雲散,隻剩下喜悅與激動。

李世民看著眾人興奮的樣子,心中也充滿了滿足與自豪。他知道,這一切都是他們共同努力的結果。他站起身來,走到窗前,望著窗外的藍天白雲,心中湧起一股豪情壯誌。

“朕要感謝各位愛卿的辛勤付出,是你們的努力才換來了今天的成果。”李世民的聲音中充滿了感激與敬意,“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要繼續努力,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奮鬥!”

話音剛落,房玄齡便站了出來,他的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陛下所言極是。跨海大橋的完工,不僅彰顯了我大唐的國力,更是對百姓生活的一大改善。微臣以為,我們應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國家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緊接著,一位武將也站了出來,他聲音洪亮,氣勢如虹:“陛下,臣認為跨海大橋的完工,不僅方便了百姓的出行,更是加強了我大唐與周邊國家的聯係。我們應借此機會,加強與周邊國家的貿易往來,擴大我大唐的影響力。”

另一位文臣也站了出來,他聲音溫和而堅定:“陛下,微臣認為,除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擴大對外交流外,我們還應注重文化教育的發展。一個強大的國家,不僅要有堅實的物質基礎,更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應大力發展教育,培養更多的人才,為國家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隨著越來越多的大臣開始發表自己的看法,禦書房內的氣氛變得更加熱烈。他們或談論國家大事,或探討民生問題,或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建議。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激動與自豪的笑容,仿佛已經看到了大唐未來的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