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天使號也好,密涅瓦號也好也都從原來的主攻徹底變成了輔助。在蜂群戰術麵前,兩艘艦船的那幾架ms、mA、戰機根本就不夠看的。
惠東雖然不會什麼高大上的戰術,但他也知道靠十倍、數十倍、數百倍的單位淹沒對手,結硬寨打呆仗也是一種基本戰術,而且還是最無解的戰術。想要破解這種戰術那就必須癱瘓掉對手的後勤才行。
事實上紮夫特原本還想作壁上觀來著,但是自從宇宙中也突然出現物理法則被扭曲的區域以及未知艦隊,而且還有多顆殖民衛星遭到圍攻後,也不得不和地球聯邦坐在了談判桌上。
密涅瓦號、大天使號也臨時加裝了由惠東友情讚助的納米蜂巢,納米蜂巢可以回收資源,用來生產零件、修複船體和載具。這種裝置的缺點就是占地方,高達世界的艦船動力係統都不算太過發達,而且不知設計艦船的是怎麼想的,就這麼大點的船,居然還想讓它多功能,多功能的要麼你就放大船身,要麼就老老實實的走專業化。而高達世界的艦船幾乎把另一個世界,正常國家發展海軍絕對不會走的坑通通都踩了一遍,也許是因為創造這個世界的人是個腦子進水的海軍馬陸?畢竟ijn就完美地踩中了不少坑。
每艘船也隻塞了一個納米蜂巢,結果居然沒有多餘的空間裝船員了,惠東看了看自己的龍騎兵級和主宰級……嗯,這兩種型號的船為了塞足夠的無人機,其實也沒有給船員留多少居住空間。
因為是三班倒,護衛艦隻需要三個人就可以開起來,驅逐艦隻需要九個人就可以開起來,巡洋艦隻需要二十七人就可以開起來,戰列巡洋艦隻需要八十一人,戰列艦隻需要二百四十三人,旗艦七百二十九人,超級旗艦也隻需要兩千七百八十一人。
要知道超級旗艦最小的有3032米,最大的可以達到17176米!如果沒有先進的自動化,這麼大的船單靠兩千七百八十一就能開起來那純粹是在做夢!當然了,達芬奇的數據庫裡也不是沒有更大型的超級旗艦,但是目前惠東主要發展的就是《eve》世界的科技,陸軍則是以《命令與征服》係列的科技。其他的科技不是不好,而是那些科技要麼難度太高,要麼就是太耗費資源,所以惠東也隻能先這樣了。
由於戰錘40k的人類除了亞空間航行技術壓根就沒點其他超光速航行技術,而亞空間引擎體積巨大,小船根本裝不了。星門技術,目標地區又必須有另一個星門才行。所以知道目前為止達芬奇號也是整個艦隊唯一一艘可以超光速航行的船……
目前惠東比較看好《質量效應》裡的超光速航行技術,《光環》、《星球大戰》的超光速航行技術……從原理和技術上來看,基本和人類帝國的亞空間引擎沒啥區彆。至於曲率飛行……戰錘世界那無比脆弱的現實宇宙和亞空間的隔閡,飛船稍微出力大一點就能一腳油門直接鑽亞空間裡,如果運氣差一點,飛船沒裝蓋勒立場發生器……基本就和鈦的結局差不多,當然了,大多數情況下是比鈦還要慘。但是大多數文明早起也隻能用這個來進行星際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