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稅收(1 / 2)

手機裡的大明朝 叫天 8485 字 9個月前

朱海軍見他認真地聽著,便給他解釋道:“你看,你父皇的這個政策,一是為了引導人心,扭轉社會風氣奢華糜爛的現象,二是強調人的尊卑等級。從這個禮製的設計來說,該是強調一個穩定,所有人都遵守這種規定,簡單方便易於管理,對不對?”

朱標聽了,想了想,然後點點頭,不過沒說話,繼續看著朱海軍,聽他講解。

於是,朱海軍這邊便繼續對他說道:“而科技發展是什麼?研究事物的客觀規律並能為人類所用,強調一個變化,就是追求更美好的事物,追求更美好的生活。這麼解釋,能理解麼?”

朱標聽到這話,腦海中立刻閃過他父皇對科技發展的評價:貪欲。

不過他自然是不認同他父皇的評價,反而和朱海軍此時所說差不多的想法,便點點頭,同時也明白過來,向朱海軍說道:“就是說,我父皇規定的禮製,重在穩定,或說是固化不能變;但是科技發展卻追求變化,往更好的方麵變化?”

朱海軍聽了,點點頭,給予肯定回答道:“對,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之所以如此,是你父皇規定地太細了!”

朱標想了下,然後認真地問道:“但是父皇要糾正奢華風氣也是有必要的,否則貪腐更多,人心敗壞!不知道賢弟以為,可如何解決此等衝突?”

朱海軍自然是有想法了才會提這個事情,便回答道:“我就說點我得不成熟的想法,伱可以傳達給你父皇。這個禮製規範,我認為確實是有必要有的。但是沒必要規定那麼細。連麵料、顏色、款式等等全都定下規定,真沒必要。你想想,以後大明的經濟發展了,所有人都能有錢了,他們是不是就想過更好的日子?比如穿更好的衣裳,住更好的宅子?當規定和所有人的意願相違背的時候,這個規定就必然成為無效規定。”

朱標一邊聽著,一邊認真思索著,沒有說話。

而朱海軍這邊,就接著往下說道:“糾正社會風氣,一個重要的特點是不能一切向錢看。在社會發展中,貪官汙吏和商人是最可能獲得比社會平均財富更多很多的錢財。如果他們能過更舒服的日子,讓彆人更羨慕的日子,那肯定會帶壞社會風氣。因此,隻要針對這個進行限製就可以。”

“另外,難以監督的方麵就放寬些,方便監督的方麵就嚴格一些,也有利於製度的實施。”

“比如說,住這一條。按身份做了規定之後,如果想突破身份,住更好的房子,那就要求在引導社會風氣方麵做出貢獻才可以。可以是修橋鋪路,也可以是資助貧困學子,總之,就是有利於朝廷的事情都可以。具體的分級規定,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製定。雖然有用錢買住房的意思,但是這個錢至少是用到社會上,利於社會風氣向好,多少能拉低一下貧富差距。”

“出行方麵也可以類似規定,隻要是方便監督的,都可以進行規定。”

“另外,基準線的規定,最好隔一段時間,比如幾年,幾十年,隨著經濟發展,百姓富裕程度進行調整。”

朱標聽到這裡,終於開口,不過是用那種不確定的語氣問朱海軍道:“海軍賢弟,你說這個,為兄怎麼感覺和你以前說要減少貧富差距,調配收入類似。就是你說以後朝廷要雇傭而不是征召那次。”

一聽這話,朱海軍想了下,便馬上笑著說道:“沒錯,確實差不多。上次是給低收入者更多收入,這次是從高收入者中收取更多的稅。我們這邊對於這種叫做個人所得稅。不過這種稅收,你們那個時候不好收。”

能聽出來,朱標是有在認真思考的。對此,他也是高興的。說明他的想法,是被認真對待的。

此時,朱標聽了朱海軍的話之後,馬上就說道:“父皇有給為兄說過,他準備按照每戶的糧田數目收稅,一戶人家多少畝不收稅,再往上,稅會越來越重。”

一聽這話,朱海軍不由得驚訝了下,然後用非常肯定的語氣說道:“這個想法可以啊!你們那個年代,基本上都是以糧田為最好的資產,用這個來衡量,還能最大程度的保證土地兼並不至於太嚴重。”

說完之後,他立刻想起後世有名的攤丁入畝,似乎也可以在這個時候說說。不過具體細節記得不是很清楚,好在有電腦,因此他馬上在電腦上搜了下。

看了一下具體的內容之後,朱海軍頓時眼前一亮。

因為在明朝,田賦製度相對複雜,實行的是“兩稅法”,即按照夏秋兩季征收。而田賦的征收標準主要是根據土地的質量和產量來確定的,不同地區的征收標準也存在差異。

明朝中後期開始,一些地區還實行了“一條鞭法”改革,將田賦、徭役和其他雜稅合並為一,按人口數量征收,使得稅收征收更為簡便。在張居正當政的時候,把這個一條鞭法推向全國範圍,使得後世人以為這個一條鞭法是張居正想出來的。

到了滿清時候,在這個一條鞭法的基礎上,實行了“攤丁入畝”製度,將丁稅(人頭稅)並入田賦中征收,使得稅收更加公平合理。

從這些可以知道,稅收的演變,是朝簡單化、合理化發展的。而明朝的稅收,卻是太過雜亂。這個鍋,確實是朱元璋的。

因為朱元璋認為,向老百姓少收稅好,因此他執行這個稅收原則,甚至還讓後邊的大明皇帝都遵守。

結果很自然的,朝廷和地方衙門一個不小心就沒錢了,經常是衙門裡一些必須的辦公開支。

讓衙門裡的官員自己掏錢,那是不可能的。於是,自然而然地就進行攤牌,讓老百姓交這個錢。

今天這個開支要攤牌,明天那個開支要攤牌,一來二去,就讓明朝的苛捐雜稅超級多。甚至有不少本來不是必須的,但是貪官汙吏就打著名號收稅,然後入自己的腰包。

要是朱元璋不那麼短視,這些地方開支的來源都有明文規定,那就能減少貪官汙吏的這些攤牌了。

理解了這些,朱海軍便笑著對朱標說道:“標哥,這裡有曆史上演變出來的收稅法子,會讓收稅更加簡單,更加公平的,你要不要聽?”

朱標一聽,當然是要聽的了。於是,朱海軍便把這個內容講了一遍。

在這個過程中,朱標一直聽得很認真,聽完之後,他嚴肅地對朱海軍說道:“賢弟,稅收之事,事關重大,為兄會整理今天所得,上奏父皇。”

對此,朱海軍當然是理解的。一個國家,特彆還是大國,不可能把最為重要的賦稅,讓他說了下就能定下來的,那就真得是兒戲了。

這個話題基本上就是這樣了,朱海軍想起自己準備的,便又對朱標說道:“標哥,有關明朝藩王宗室分封的這個事情,我給你整理了一份你那個時代的世界人口、資源分布圖。現在還是一個手稿,等我去買個世界地圖,然後給你標上,這樣你就會直觀一些,如何?”

朱標聽了,自然是歡喜,便又是一番感謝。

隨後,兩人約定,等明天早上辰時再視頻,以便於把接下來幾天不再視頻的一些事情先做了。

說完這些,朱海軍便關掉了時空通訊軟件。然後把那些漢服整理好了發給合作方,又剪輯視頻上傳視頻號,整理文章發公眾號,自有一番忙碌。

明朝這邊,朱標在結束了電話之後,便立刻根據視頻回放,整理出他和朱海軍討論的重點事情。

馬皇後沒有打擾他,隻是走到殿外看看天色,然後感慨道:“這場雨有點大,不知道會下多久?”

雖然她不關心政事,但是她也聽說在長江上遊,雨水很大,已經下了好多天,這不長江的水都漲了不少。

過了好一會兒之後,朱標寫完了對話奏章,收拾好了東西,走到殿門口,看到他母後依舊在看著外麵的雨,便對他母後說道:“這雨確實有點大,但是應該不會下太久,母後勿憂。”

每年的夏季或者秋季,長江都會發洪水,有的時候甚至會漫延到京師城裡。為此馬皇後都會去關注下民生,甚至去慰問下受災百姓,減輕朝廷壓力。

朱標說完之後,沒有耽擱,冒雨趕往他父皇那邊去了。

等到他趕到文華殿這邊時,雨勢小了不少,但是還是在下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