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器改良的事情,朱元璋之前一直是保密的,這從兵仗局外麵是錦衣衛守衛就能看出來。
除了朱元璋和朱標之外,就隻有他的那幾個就藩的兒子知道,這還得排除燕王朱棣。
外麵的人,最多是知道皇帝把所有打造火器的工匠都調入了兵仗局,並且把兵仗局中非打造火器的匠人調往工部所轄的軍器局。
他們最多是猜測,皇帝這是要把兵仗局改為全部打造火器的衙門,由內宮掌管,等於是皇帝把火器掌握在自己的直接掌控之下。
對於火器的重要性,大明朝的這些開國將領當然是知道的,畢竟此時大明軍隊中已經是十個軍卒中配備一個火槍手,這個比例不可謂不高。
但是,他們對皇帝如此重視火器,甚至到了要親自掌握的程度,其實還是有點不以為然的。
就這個時代的火器而已,射程沒有弓弩遠,甚至標槍都能和火器比下射程;至於準頭,那就更不用說了,隻能是隨緣。
火器的唯一優勢,就是可以短時間內大規模訓練出火槍手。並且一旦近距離打中敵人,非死即殘,就算戰時沒死,戰後基本也是活不了。
完全可以說,這些開國武將,對於火器的優劣,那是非常門清。
此時,他們得到旨意,跟隨皇帝和太子去兵仗局,心中就有疑惑:皇帝這是要乾什麼?這麼大張旗鼓的,是有什麼事情?
很自然的,他們就猜測到京師如今最有熱度的神仙上去了。
看著皇帝和太子在前麵騎馬而行,並且被曹國公和韓國公擋住,跟在最後麵的南雄侯趙庸,吉安侯陸仲亨便低聲交談了起來。
“你說會不會是哪個神仙施展仙法把這些火器都變成仙器了?”
“不可能,要真是這樣的話,神仙直接現身,然後施展仙法,把蒙元殘餘全部乾掉,這不更簡單嗎?還要費老大勁給火器施加仙法乾嘛?”
“對了,好像確實沒聽說過,神仙的法器是用火銃那樣的!”
“所以說啊,神仙一直不現身,隻有太子殿下才能看到,我懷疑是有我們不知道的原因,所以不能隨便給我們大明朝幫助!”
“那這樣就奇怪了,皇上帶我們來兵仗局,到底是為什麼?”
“……”
聽到後麵的說話聲,李文忠往後看了一眼他們兩個,不過沒說話,又轉了回去。
趙庸和陸仲亨見了,反正馬上就到兵仗局,便不再聊天了。
兵仗局門口,掌印太監早已帶著手下在門口恭迎,看到皇帝和太子領人過來,便連忙上前見禮。
朱元璋的臉上略微有點好奇,隻聽他問道:“今次火器的打造,快了不少,是何緣由?”
以前的時候,不是沒打造過火器,大概的進度,他肯定是知道的。原本是以為,新火器的打造,至少還要十天半月的。
掌印太監聽了,連忙回奏道:“全賴陛下鴻福,新法巧妙,因此進度比原先的火器打造要快不少。”
說完之後,他稍微猶豫了一下,然後才補充道:“還有匠人儘心儘力!”
如果按照原本曆史的進展,火器的打造是慢慢演變發展起來的。先是純手工打造,後來發明了泥模鑄造法,也就是用泥胚的方式來鑄造火器。
這種泥模鑄造法,雖然比手工打造要快,成品規格也比較統一。但是存在質量上的缺陷,炮管內部可能會存在氣泡之類,導致容易炸膛。
等到十九世紀清末時候,浙江省嘉興縣丞龔振麟發明了鐵模鑄炮。這種鐵模鑄炮技術改變了泥模鑄造法每製造一門炮就要做一次模具的繁瑣,加快了速度,基本實現了型號統一,還降低了發射時炸裂的危險性。
換句話說,這種鐵模鑄造法比起朱元璋認知中的火炮打造法,是經曆過兩次技術變革的。不管是打造速度還是打造出來的火炮質量,肯定是有不小提升的。
此時,朱元璋聽了後並沒有再問,而是率先進入兵仗局大門,顯然是想急著看到成品。
李文忠和李善長等人,看到門口的錦衣衛眾多,他們互相看了一眼,沒有說話,緊隨皇帝而入。
朱標剛進入兵仗局衙門大堂外的院子,就看到了朱海軍提供的圖紙上的火炮火槍。
火槍有三把,就擺在院子中間的一張桌子上,在這張桌子的前麵則擺放著一門大將軍炮,一門子母炮和一門虎蹲炮,其中大將軍炮是有炮架子的那種。
於是,他連忙對朱元璋說道:“父皇,看起來和海軍賢弟給的是一樣的!”
朱元璋當然看到了,聽到兒子的話點點頭,然後快步走到近前,仔細打量了起來。
相對他們來說,李文忠等武將,就從來沒見過這樣的火器,這一見之下頓時吃了一驚,也是連忙上前,一邊睜大了眼睛看,一邊問道:“陛下,這些都是火器?”
明初的火器也可以分為火槍和火炮,但是所謂的火槍其實就類似於後世聽響的那種火銃,或者叫做火門槍,很簡單的構造。
至於火炮,那個時候叫做碗口銃,不外乎是把火槍的槍管做大一點,類似碗口那麼粗,就變成了火炮而已。
以後世的眼光來說,明初這個時候的火槍火炮,真的是非常原始的。
而朱海軍提供的這些火槍火炮,是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並且吸取了西方火槍火炮的特點,大規模實戰後的那些。
不管是外形上,還是實際效果,都是有非常大差彆的。
也是因此,李文忠才想要向朱元璋確認一下,這就是他們理解中的那些火器。
朱元璋聽到他的問話,一邊眼睛打量著那些火器,一邊回答道:“當然了,這前麵的三種,分彆是三種不同用途的火炮,而桌子上的這個則是火槍。”
李善長早已聽到剛才太子殿下的話,明白這些火器都和哪個神仙有關係,便忍不住好奇的問道:“陛下,這些火器的威力都很大嗎?”
陸仲亨則走在桌子邊上,跟著好奇的問道:“陛下,這個火銃怎麼這麼奇怪?”
他馬上要和朱元璋結為親家,也就是他兒子要娶公主,因此膽子就比趙庸要大,也就跟著李善長的後麵問了。
朱元璋看著這些火器,心情很好,聽到他們的問話,當即大聲說道:“威力大不大?到底好不好?拿出來遛遛就知道了!”
掌印太監一直伺候在皇帝和太子的身後,此時聽到皇帝的話,他便連忙低聲提醒道:“陛下,這燧發槍可以在兵仗局試,但是這火炮射程太遠,兵仗局內怕是不夠!”
有關射程多少,這些都是在圖紙上有標注的。因此,他才會有這個提醒。
朱元璋早就看過圖紙,當然知道這一點,因此他便豪邁的一揮手說道:“那就去城外試炮!”
聽到旨意,掌印太監連忙去準備起來。
大約半個時辰之後,朱元璋等人便到了城外郊區靶場。外圍則是調動的禁衛嚴密把守,防止閒人誤入。
最開始的是火槍試射,操作火槍的人便是打造這火槍的工匠。
李文忠隻是看了一會,就覺得不對,便馬上對朱元璋說道:“陛下,那靶子為何如此之遠?這都百步開外了,比起弓箭射程都要遠了!”
事實上,在這個時候的火槍根本就不管準頭的,因為就沒有準頭,靠的是大量集火來殺傷敵人。
其他武將見了,也都是非常詫異,這個距離,絕對超出了他們對火槍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