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鹽政革新(1 / 2)

手機裡的大明朝 叫天 9280 字 9個月前

朱標一走之後,國子監就轟動了。

物理組這邊,就怕彆人不知道他們有了電子書閱讀器這個法寶一樣,那是四處宣傳。

這也難怪,因為數學組那邊自從有了投影儀那個法寶之後,走路都用鼻孔看人的。不是數學組的人,想要看眼仙女投影,絕對不容易。

如今好了,物理組這邊也有法寶了,雖然沒有仙女投影,但是至少也是個法寶;雖然不是神仙直接給的,而是從抄書組那邊搶過來的,可畢竟有了法寶不是!

於是,數學組和物理組的人遇見了,爭執也就開始了。

“我們有仙女投影,你們有麼?”

“仙女那叫一個漂亮,看著就讓人心情大好,你們有麼?”

“嘖嘖,我們晚上做夢都能夢到仙女,你們呢,什麼都沒有!”

“……”

一開始的時候,物理組這邊很難爭過數學組那邊,畢竟人人向往仙女不是!

但是,吵到後來,物理組這邊終於找到了突破口。

“我們開始用仙界的學問做法寶,你們可以麼?”

“對,我們要做一個叫望遠鏡的法寶,不用法力都能用,很遠的東西就能近在眼前,知道這其中的學問麼?”

“還有,可以看到很小的東西,平時你肉眼看不到的東西,都能用我們做出來的法寶看到,就為你們能不能吧?”

“什麼叫學以致用?隻有我們物理組的人,才能學以致用,是仙界學問的真正傳承人!”

“……”

數學組這邊的人,聽到物理組的這些話,還能爭辯一二,畢竟他們有仙女投影;化學組那邊,就開始炸鍋了。

學得好難不說,連個鎮組法寶都沒有,是三大組中最弱勢的了。

幸好組內有爵位最高的潭王朱梓,年紀這時候隻有十三歲,雖然性子弱了點,但是在三大組較勁的氣氛中,他被其他組員一拱火,也是有意見,當即對其他組員拍了胸脯,然後請求入宮覲見。

文華殿內,潭王向朱元璋奏道:“父皇,我們化學組也要一個法寶輔助學習,要不然,一直沒有成績,兒臣臉上無光,也給朱家丟臉了。”

朱元璋其實已經通過錦衣衛的稟告,知道了國子監那邊的事情,便笑著對他說道:“國子監一共就隻有那麼多,哪來多餘的給你?等物理組那邊學完了玻璃相關的學問,或者再給你那邊的化學組看看;又或者,就再等幾天,伱大哥已經讓抄書組那邊,先抄寫你們物理、化學兩組的書了。”

潭王本來來找他父皇,就是鼓足了勁才過來的。此時聽了他父皇的話,下意識地便答應,不敢再爭辯,可當他準備告退的時候,想起國子監內的情況,最終還是鼓足了勇氣,又對朱元璋說道:“父皇,就不能讓神仙再賜下一個法寶給我們麼?”

聽到這話,朱元璋有點意外。

這個兒子,生性懦弱,一點都不像他,讓他不是很喜歡。本來以為,他已經說過了,這個兒子就會回去做學問了,結果沒想到,他竟然又開口了。

這個情況,讓朱元璋有點意外,便重新抬頭看向他,見他臉色通紅,顯然是鼓足了勇氣在說話。

朱元璋見此,不想打擊他的這個改變,便微笑著說道:“你是說海軍賢侄麼?他在近段時間準備好東西給爹,因此短期內不可能再給其他東西了。”

聽到這話,潭王有點失望,便不敢再說,就想告退了。

不過朱元璋卻開口說道:“這樣吧,物理組那邊,相信他們已經看過玻璃那一塊,你去找你大哥,就說是爹說的,讓他安排,先給你們化學組也趕緊抄一些學問出來學,如此可好?”

潭王本來有些失望了,聽到這話,很是開心,當即激動地告辭退下了。

朱元璋看著他消失在殿門口,心中若有所思。

兒子有些改變,這是好事,如果能做出一些成績,有了自信,估計這個改變會更大。而且聽海軍說過了,化學的學問也是非常重要,能儘早學會也是好的。

那回頭得吩咐一下標兒,讓國子監那邊,給化學組這邊偏重點才好!

不過話說回來,國子監那邊的氣氛,似乎也不錯,就讓他們爭起來,這樣才能學得更快。

朱元璋想了會,感覺有些滿意,便笑了下,然後就繼續處理國事了。

第二天,駙馬梅殷和潭王便在玻璃廠相遇了。

梅殷一見,有點好奇道:“殿下,您那邊也要用到玻璃麼?”

潭王聽了,連忙解釋道:“真的是難怪了,我們看知識要點看不明白,看了課本之後才知道,原來是要做實驗,從實驗中得到學問。而做實驗,是要各種原料和玻璃器皿,所以孤過來,就是要玻璃廠這邊定做玻璃器皿,用於實驗。”

梅殷聽出來了,潭王是就怕彆人說他們學得慢,所以就趕緊解釋了。

於是,他有些好奇地說道:“這化學實驗是做什麼的?”

潭王一聽,昂首而答道:“就是把一種東西變成另外一種東西的學問!”

梅殷一聽,頓時吃了一驚,這就開始學上變東西了?看來這個化學果然不可小覷!

他也有心想看看這化學,到底是怎麼變東西的。不過想起自己身上肩負的重擔,要儘快做出望遠鏡和顯微鏡,這是太子殿下過問的事情,甚至可能是皇帝在關注的事情。於是,他隻好按捺住了好奇之心。

隨後,有關化學組這邊的事情,也隨之傳開。

一時之間,原本被人嘲笑墊底的化學組,也開始變得人人羨慕起來。同時,也印證了一個說法,學好了仙界學問,那就能學到仙人的本事!怎樣能飛還不知道,但是仙人的神通之一,變東西這個,似乎是有眉目了!

………………

讓朱元璋沒想到的是,第二天的時候,他又收到了一個好消息。這個消息,來自於福建那邊的齊王。

鹽田之法,已經有了結果。

根據齊王的奏報,隻要天氣好,鹽田的收獲非常大,當然,要是遇到刮風下雨台風天,就會嚴重影響鹽田的產出,甚至從頭開始都有可能。

但不管怎麼樣,綜合來說,用鹽田法產出的食鹽,大概成本是一文錢一斤左右;

朱元璋看到這個結論,不由得大喜。

要知道,以湖廣江西地區為例,官鹽的價格在低價時約為四五文錢一斤,高價時則達到二三十文一斤,而在大明開國之前的戰亂時期,甚至能飆升到七八十文一斤甚至更高。

就朱元璋所掌握的消息,朝廷屢禁不絕的私鹽,也是要三文錢一斤左右。

如果朝廷把官鹽價格定在三文錢一斤,都不用讓地方巡檢司追捕私鹽販子,就能杜絕私鹽的存在了。並且就算加上運費,朝廷估計也能賺一倍左右的利潤。

而根據朱海軍的分析,鹽價大跌,能有效改善百姓的生活,也會讓百姓對食鹽的需求大增。如此一來,對百姓,對朝廷都有好處。

於是,朱元璋立刻著手鹽政革新,下旨廢除鹽丁用鐵鍋煮鹽的做法,各大產鹽區,包括內陸的一些鹽湖,全部采用鹽田之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