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盛世同慶(1 / 2)

手機裡的大明朝 叫天 9517 字 9個月前

朱海軍一聽,點點頭說道:“是啊!”

朱元璋得到答案,很是高興,便笑著說道:“那樣就太好了,圖案夠精美,能讓人一看就知道非同一般!”

說完之後,他便又謙虛地請教道:“那這個照片該怎麼印到報紙上去呢?”

朱海軍一聽,頓時回過神來,自己這個時代,可以激光打印,印刷什麼的,都沒什麼問題。自己看多了照片在報紙上的報紙,卻忘記了,明朝洪武年間能不能做到這個事情。

隨後,他轉念一想,也不對啊。至少他看過明朝的一些插畫,還是很不錯的,比如《天工開物》中的插畫,還有一些什麼山水花卉和人物的插畫,似乎都有彩印的,還有凹凸印刷之類的,說明明朝的印刷術也很高明的吧,至少比自己看到這報紙上的插畫是要絕對更好的。

這麼想著,他便回答道:“我先查下看看。”

說完之後,他便立刻在電腦上查了起來。

這一查,他就無語了。

要想把照片印刷到報紙上,就算是原始的手段,也需要一種叫做照相製版技術。

而這種技術,是利用照相複製和化學腐蝕相結合的技術製取金屬印刷版的化學加工方法。

至少在明朝那邊,在化學有發展結果之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隨後,他又有點不死心,便查了下他看到明朝書畫為什麼那麼精美的問題,這一查之下,他才明白了是什麼情況。

在這洪武年間的時候,圖版雕刻繼承了宋元時期樸拙簡練的風格,構圖、畫樣和版式設計通常由刻工一人完成。因此,朱海軍報紙上看到的插圖完全是看刻工的技術,有非常多的局限,這也是他為什麼覺得那插畫不好看的原因。

等到了明朝中期之後,這種單色圖版雕刻技術才達到成熟,不僅在工整秀麗、黑白對比等方麵有所創新,還利用木紋等雕刻技法。

然後朱海軍以前看到明朝書中插畫好看,是因為到了明朝後期,圖版雕刻更加工整細致,畫麵極富雅麗生趣。

換句話說,在明初時候,就隻是先在木板上雕刻出插畫的圖案,然後塗上墨水,再將紙張覆蓋在木板上進行印刷而已。

但是,明朝中後期的時候,就有彩色版畫套印術以及刷版套印技術,甚至還發明了用凸凹兩版嵌合,使紙麵拱起,以便讓畫麵更富有立體感的“拱花”技藝。

完全可以說,明朝的插畫印刷技術,是達到了非化工方法的巔峰。

查明白了這個情況之後,朱海軍便如實給朱元璋說了下情況,然後建議道:“原本明朝中後期的印刷技術,我相信明初時候其實也能做到,我把這些技術給找出來傳給你們用。至於近代化的這些技術,還需要你們把化學基礎提上來才行。你們看怎麼樣?”

朱標聽到這話的時候,就不由得感慨道:“這個化學難學,但是用處是真的很大啊!”

說完之後,他才把朱海軍的話轉述給了他父皇。

朱元璋一聽,毫不猶豫地說道:“沒問題,先學會能學會的,然後加緊化學方麵的攻關,叔就不信了,集合我大明朝的才子,還有賢侄的指導,這個化學城寨還拿不下來!”

他還知道,火器方麵要想再突破,變成類似朱海軍視頻中播放的那種厲害無比的火器,也同樣需要化學方麵的進度。

還有,朱海軍也說過那個什麼化肥,同樣是要用到這個化學技術。

如此種種,完全可以說,從各方麵已經佐證,大明朝的實力,要想再上一個台階,這個化學技術就必須要重視,加大投入才行了。

不過要想這麼做,人才又是關鍵了。

朱元璋頓時就感覺,大明朝的人才還是太少了。

不說當官處理政務的了,光是新學推廣的,新學研究的,新學應用的,如此等等,全都需要大量人才。

想著這個,朱元璋便又說道:“看來必須要擴建國子監才行了!”

朱海軍聽到這話,倒是沒有懷疑,甚至他相信,就這麼發展下去,可能大明朝第一所大學都會很快出現了。科學的爆發式發展,絕對會導致大學的誕生,導致教育的普及。原因無他,缺人才!

隨後,朱海軍這邊立刻搜了原本明朝印刷術上的技術,然後給朱標傳了過去。他那邊自然立刻讓原本的雕版工匠學習,重新製定報紙的樣板。

終於,趕在年前,大明朝第一版報紙,《大明月報》正式發行。

這個時候,各衙門都發一份,至於民間,則是需要購買。

朱元璋特意下旨,用快馬把報紙送往北平那邊,同時過去的,還有一道密旨。

徐達這邊,收到報紙之後,一邊組織軍中讀報,另外一邊,便按照密旨交代,讓夜不收把報紙撒向遼東那邊。

遼東聚集的韃子,原本就是盤踞中原的。特彆是那些高級彆的將領,自然是有認識漢字的。

不過這個報紙已經改版,不但是後世的書寫方式,並且也采用了簡體字印刷。因此,這些韃子將領從不同渠道拿到報紙之後,都是偷偷藏起來然後研究這個報紙上的內容。

上到韃子主帥,下到韃子的普通將領,在大雪紛飛的日子,都在蒙古包裡連猜帶蒙地理解報紙上的內容。大概搞清楚了報紙上說了什麼。

第一,大明朝解決了天花瘟疫,從此以後,不會有人因為天花瘟疫而死。

第二,大明朝解決了打擺子瘟疫,從此以後,打擺子瘟疫有藥可治,不會因為打擺子而發生瘟疫。

第三,大明朝的疙瘩病正式更名為鼠疫,可有效進行預防,不會再讓鼠疫危害大明朝。

第四,大明朝推廣新學,凡適齡兒童,包括男女,皆免費就讀社學。

第五,大明朝新設匠人功名,以鼓勵各行匠人取得更高成就。

第六,大明朝廢除絕大部分賤籍,以示皇恩浩蕩。

第七,大明朝革新官吏選拔之法,不但官取自於吏,且吏也有俸祿。

第八,大明朝永不加賦,實施一條鞭法入田賦中,且田賦稅收按階梯遞增收稅。

第九,大明朝不再實施征召之慣例,改為雇傭之法,使百姓更為富足。

第十,大明寶鈔法革新,朝廷無限製回收,倒鈔免收折舊費,準許和金銀糧食兌換。

第十一,大明朝實施國旗、國歌以及軍旗新法.國旗之下,皆是大明子民。

第十二,大明朝加快新式紡織,推動布匹價格更低,爭取人人都有新衣穿。

第十三,大明朝發明水泥,可用於鋪橋修路以及房屋建造,不怕雨水泥濘。另外發明的玻璃,替代窗戶紙,讓住家窗明幾淨,改善生活。

第十四,大明朝發明蒸汽火車,日行千裡,在不久將來,必定會讓大明朝出行更為方便。

第十五,大明朝推廣新式養雞之法,爭取大明百姓都能吃到雞蛋和雞肉。

第十六,大明朝新的高產作物,可不占用糧田,卻能畝產千斤,育苗完成之後便會在全國推廣。

第十七,大明革新鹽政,官府售賣,價格低到原本一半還多。

第十八,大明朝軍備革新,戰力更為強大。

第十九,大明朝新設官吏養老金,倡導廉潔為官,老有所依。

第二十,大明朝新設衙門銀行,用於鈔錢借貸,解決大明朝百姓用錢之難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