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聞道官軍收河南河北,初聞涕淚滿衣裳(1 / 2)

手機裡的大明朝 叫天 9020 字 8個月前

英俄爾岱曾多次和朝鮮打交道,因為是代表滿清,就等於是朝鮮的太上皇一般。

因此,朝鮮君臣都非常害怕英俄爾岱,稱呼他為龍骨大。

此時,新義州守將突然見到英俄爾岱駕臨,頓時嚇了一跳,便連忙迎接。

結果,讓他沒想到的是,英俄爾岱駕臨朝鮮,竟然提出要朝鮮這邊出步兵立刻過鴨綠江,協助大清剿滅明軍,出水師趕往遼東半島,斷明軍的海上退路。

聽到這個要求,新義州的守將頓時就懵了。

大清不是都打進關內,據說已經奪取大明的江山了麼,怎麼還有明軍殺到遼東來了?

關內的事情,到底怎麼樣,朝鮮這邊並不能確認!

但是,有一點能確認的是,遼東是肯定來了明軍,並且光靠大清自己沒法剿滅這支明軍,因此英俄爾岱才會跑來朝鮮要求朝鮮出兵!

那換句話說,關內的形勢,絕對不是傳說中大清要馬上一統天下的形勢了!

明軍竟然還能打到遼東來,並且大清自己都沒法剿滅,那就說明,明軍還是很強大的?

新義州的守將隻是簡單想想,就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他表麵上對英俄爾岱唯唯諾諾,內心卻是歡喜的。

綜合來說,如果讓朝鮮自己選宗主國的話,肯定是選明朝而不是清朝。隻是以前清朝的實力強大,打得朝鮮壓根沒法生出彆的念頭,而明軍又救不了朝鮮,因此,朝鮮才會臣服清朝。

如今,局勢似乎有變化。新義州守將便答複英俄爾岱,說新義州這邊並沒有多少兵力,水師更是沒有,而且他自己沒有權力,一切需要稟告朝鮮國王才行。

英俄爾岱是滿清中最了解朝鮮君臣的人之一,也是如此,多爾袞才會派他趕來朝鮮。

雖然這個新義州守將的說法,確實有道理,但是他卻不講理,管你要不要朝鮮國王同意,就隻是立刻要求新義州守將先把他能調集的所有步騎,立刻跨過鴨綠江,前去協助大清軍隊作戰。

另外,再要他八百裡加急,送信去朝鮮都城,要求朝鮮國王立刻派出水師,趕往遼東半島。

這兩個要求,絕對沒有商量的餘地。

麵對英俄爾岱的強勢,新義州守將根本沒辦法,隻能是照辦。

八百裡加急,隻是一天時間,就趕到了朝鮮都城漢城。

讓滿清這邊萬萬想不到的是,這個消息對朝鮮這邊來說,卻是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如今朝鮮掌權的,是仁祖李倧,他是所謂的仁祖反正事件當上的朝鮮國王,是親明的一次政變。不過在第二次被滿清攻占之後,他不得不屈服,向皇太極三跪九叩,從此朝鮮臣服滿清。

但是實際上,朝鮮君臣,其實皆是以此為恥。在他們看來,都是這種看法:“我朝三百年來,服事大明,其情其義,固不暇言。而神宗皇帝(萬曆)再造之恩自開辟以來,亦未聞於載籍者。宣祖大王所謂義則君臣,恩猶父子,實是真誠痛切語也。”

因此,朝鮮這邊雖然臣服了滿清,但是也就是對滿清的文書上用滿清年號。而朝鮮國內,一直用崇禎年號,以至於在朝鮮那邊,最終都到了崇禎兩百多年的紀年方式。

當多鐸奪取了南京,多爾袞認為天下已定之時,在發布強製剃發易服令的同時,也釋放了被滿清當作人質的昭顯世子李澄,但是沒想到李澄回國沒多久就暴斃。隨後,同為人質的鳳林大君李淏也回到了朝鮮。

此時,滿清的消息一到朝鮮都城,李淏就立刻求見其父王,非常興奮地說道:“父王,兒臣所說沒錯吧,大明地大物博,人才輩出,豈會長久被韃子欺壓!”

仁祖當年向一個蠻夷行三跪九叩大禮,唯唯諾諾才能保全性命,一直是他的奇恥大辱。對於這個兒子所持反清複明的態度很是讚賞。

因此,昭顯世子死後,朝鮮官員提議立昭顯世子的兒子為王太孫,但是被仁祖給拒絕了。按照曆史發展,他很快就會立李澄為世子,李澄也就是孝宗了。

此時,仁祖也是高興,同時也是驚奇道:“真的是沒想到,明軍竟然還能殺回遼東,而且還殺得韃子要向我們朝鮮求援!真是難以置信啊!”

李澄聽了,毫不猶豫地說道:“之前兒臣剛要回國的時候,就因為韃子的剃發易服令,聽到大明南方群起起兵反抗,兒臣就斷言,此便是元末明初之時無疑。我們也要早做準備,如此便可配合大明那邊一起滅了該死的韃子!”

他在曆史上,一直以光複大明天下為己任,倡議北伐。

他曾對他的朝鮮臣子說:“群臣皆欲予勿治兵,而予固不聽者,天時人事,不知何日是好機會來時。故欲養精兵十萬,愛恤如子,皆為敢死之卒,然後待其有釁,出其不意,直抵關外,則中原義士豪傑,豈無響應者!”

並且,李澄也付諸實施。為了北伐,孝宗首先采取措施,擴軍備戰。駐漢城的都城禦營廳軍由7000人增加到21000人。禁軍由600名增加到1000名,全部改編為騎兵。禦營廳增加了大炮攻堅部隊,還計劃將守衛漢城的訓練都監軍增加10000名,禦營廳軍增加20000名。

不過這個計劃,由於財政困難,大部分未能實現。後來又因為滿清鎮壓了風起雲湧的反清複明運動,江山越坐越穩,最終這個北伐計劃才沒有實施。

但是此時,明軍都打到了遼東,李澄要是不配合下,那就怪了!

此時仁祖聽到他的話,便非常有興趣地問道:“那我們這邊該如何做為好?”

李澄聽了,想了下說道:“不管是步軍還是水師,我們都可以找借口拖延時間。如果等我們的步軍或者水師到了之後,勝負還未定,那就敷衍之。暗中聯係明軍那邊,看看明軍到底是什麼情況?要是真的事有可為,可以不怕韃子報複,不妨配合明軍滅韃子。”

“如此一來,父王助明國之舉便能證明,父王一直是忍辱負重,有越王勾踐之能,回報率大明神宗皇帝的再造之恩。如此壯舉,定能名垂青史!”

仁祖聽得非常高興,便立刻說道:“好,好,好,那就讓金自點領兵前去,如此孤也放心。”

金自點是從龍之臣,並且一直以來,都是堅定地站在仁祖這邊。就比如說,仁祖被迫向滿清臣服,滿朝文武都是不滿,但是金自點就挺仁祖。因此,他就很受仁祖信任。

但是,李澄一聽這個提名,卻立刻反對道:“父王,我們出使滿清之使臣,一直是他,就兒臣觀察,他和滿清的關係很不錯。如此重要之事交給他,萬一出賣我們怎麼辦?”

說完之後,他馬上補充說道:“兒臣願親自領兵前去,如此對滿清那邊來說,我們是拖拉了,但是我們很重視!對於大明那邊來說,我親自去聯係,也能表達父王的誠意。之前暫時向滿清屈服,實在是有苦衷!”

仁祖聽到他的這些話,想了一下,便立刻同意了。

…………

遼東半島這邊,太平軍第四軍通過無人機觀察到,後麵還有一支韃子步軍在追趕他們。不過此時,他們也已經到達了金州地界。

黃蜚有些猶豫,是入金州城,憑借城防先守一波,打敗跟著的韃子步軍;還是說,直接撤到旅順去,那裡更靠近登州,水師到了的話也能直接登船?

如果守金州的話,好處當然是有城牆作為依托,但是壞處是可能會被韃子圍住,且時間久了會有物資短缺的問題。特彆是線膛燧發槍的火藥,還有特製的鉛彈,就隻剩下一半左右,消耗完了就沒補充了。一旦戰事持久的話,第四軍就可能會有危險。

而如果退守旅順的話,那邊並沒有城牆,原來的鎮子早已被韃子燒毀,沒有城牆作為掩護,麵對優勢韃子的進攻,隻怕防守會艱難。

黃蜚正難以決策之時,忽然就聽到有聲音一起響了起來道:“第四軍,第四軍,能收到消息麼,這裡是皇城島。完畢。”

不用說,這些聲音來自各個對講機。

黃蜚和莊子固彼此看了一眼,頓時都是麵露狂喜之色。

皇城島是登州府和旅順中間的一個海島,在他們出征遼東的時候,崇禎皇帝就給他們說過,等到後麵天師賜下的對講機足夠多之後,他會安排一台對講機到皇城島,甚至再後麵,會安排到遼東半島這邊的島上,通過中繼的方式,讓第四軍能隨時和崇禎皇帝這邊保持聯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