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圍攻(1 / 2)

手機裡的大明朝 叫天 10012 字 8個月前

此時的多爾袞,心中有不滿。

阿濟格竟然沒有遵從他的旨意,這是挑戰他的權威。

但是,他更多的,還是驚喜。阿濟格所部趕到京師,雖然不足三萬,但是對他來說,真的是雪中送炭了!

因此,多爾袞把阿濟格的不滿埋在了心底,立刻緊急召開禦前會議。

要是可以打敗明國皇帝,他當然不想灰溜溜地離開京師。

幾乎與此同時,趙大牛這邊操縱小型偵察機的將士,也很快發現了異常,飛往南方一看,頓時嚇了一跳,便連忙稟告趙大牛。

崇禎皇帝剛回到中軍帳,屁股都沒坐下,就收到了趙大牛的消息。

這一下,他也緊張了。便立刻召集各營統領,全都趕往火炮營這邊查看敵情。

這麼重大的敵情,肯定是不可能謊報的。無人機在高空的偵查,而且還是華北平原上,就顯得更準確。

將近三萬的蒙、滿、漢八旗,這可是韃子最精銳的軍隊,實力絕對不容小覷。

步兵營統領之一趙文壯有點不滿地說道:“南邊的軍隊怎麼就沒稟告呢?”

太平軍可是有對講機的,可以遠距離通訊。事先通知的話,可以提前做出防備。

趙大牛聽了,馬上回答道:“看這支韃子軍隊趕來的方向,應該是從保定一線過來。而黃大帥他們,是沿著京杭運河北上,沒發現這支韃子軍隊也是正常。”

崇禎皇帝聽到他們的對話,也開口說道:“第二軍已經過了天津衛,不容易發現韃子軍隊。此事再議並無意義。”

提起第二軍,這也給了崇禎皇帝提醒,他也還有援軍的,便調了自己的對講機頻道,直接呼叫黃得功道:“在江南的韃子阿濟格所部已經趕到京師,第二軍必須加快速度,趕來京師彙合。完畢。”

一般情況下,各地的對講機通訊,是要先在通訊組那邊中轉,否則崇禎皇帝就不用處理其他事情了。但是,緊急情況下,崇禎皇帝也可以直接和能聯係上的對講機通話。各路將領,分彆是什麼頻道,他是肯定掌握的。

黃得功那邊一聽崇禎皇帝的話,頓時大吃一驚,連忙表示立刻加快行軍速度。

事實上,黃得功所部北上的速度已經不慢了。

他不是直接北上,而是要沿著運河,一個城一個城的打下來。

幸運的是,太平軍的新政,還有韃子剃發易服,跑馬圈地的不得人心,使得太平軍所到之處,隻要沒有韃子軍隊鎮守的地方,基本上是聞風而降。因此,黃得功所部的速度,已經算是很快了。

他最主要的耽擱,其實還是在滄州。

滄州之戰,俘虜了三萬韃子兵,基本上都是大同、宣府的原大明邊軍。

這些兵,其實能算精銳了,至少他們懂得戰場技巧,甚至不少都是打過仗的,比起剛參加太平軍的農民,是要強上很多的。

因此,黃得功奉崇禎皇帝的旨意,還要整編這三萬俘虜,花去了不少時間。

這些俘虜,在非常時期,被編為準太平軍,意思是隻要他們為大明打幾戰,立下功勞,就能轉為正式的太平軍將士,享太平軍的待遇。

由此,黃得功所部第二軍,就擴編為將近四萬軍隊,正在趕來京師的途中。

再說崇禎皇帝這邊,根據空中監視到的情況,他便嚴肅的下旨道:“各營立刻回去備戰,特彆是應對韃子騎軍的衝鋒,修女牆,陣前設絆馬索和拒馬,除火槍兵和火炮營將士之外,其餘各營,立刻動起來。”

“末將遵旨!”各營統領立刻抱拳領旨。

防禦工事,本來就有一些的。但是如今韃子騎軍很多,工事就還要再修。

這時候的崇禎皇帝,已經不是菜鳥了。深知太平軍的優勢,就是空軍和火槍兵,而斷於短兵相接。因此,他必須發揮太平軍的優勢,避免暴露太平軍的短板才行。

隻要等到天黑,那就是太平軍的主場,利用無人機可以騷擾韃子大軍。

畢竟這寒冬臘月的,韃子大軍不可能散的很快。

另外,白天的時候,小型無人機偵查,就盯著韃子的頭目,記下他們的動向。回頭大型無人機出動,就重點照顧這些韃子頭目。

不得不說,崇禎皇帝的判斷,沒有一點錯。

京師內的韃子,在聽到和碩英親王的主力大軍趕到之後,一個個全都喜出望外。這一下,所有韃子,都是一直要求和明軍開戰了。

多爾袞也不例外,立刻開始緊急部署起來。

而城內已經造反的綠營兵,聽到又有韃子援軍趕到之後,便都慌了。甚至很多人都四處尋找被他們丟掉的金錢鼠尾,萬一有事,還可以粘回去。

很明顯,大部分綠營兵都是牆頭草,要指望他們在京師城裡能裡應外合打韃子,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再說阿濟格這邊,看到京師城頭上,依舊飄揚著大清旗幟時,便鬆了口氣。

他正想領軍進城時,被幾騎從城裡趕出來的快馬攔住了。

為首那人,就是愛新覺羅尼堪,向阿濟格轉達了多爾袞的安排。

阿濟格一聽,頓時大感震驚。

他沒想到,他要是晚來半天,京師就不是大清的了。

他更沒想到,原來明軍有那麼多匪夷所思的手段,不但能丟石頭,丟火油罐,還能丟人!

不過還好,多爾袞已經想出了應對的措施。

他轉頭看看身後的隊伍,雖然大軍一直趕路,都很疲憊。但是他也知道,一如多爾袞交代的,要是不在天黑前結束戰事,那明軍那些詭異手段太過厲害,指不定軍隊還是會出現問題。

於是,他立刻下令,大軍各部散開,繞過京師,直接趕往明軍大營那邊。

而城東濟爾哈朗那邊,同樣收到了來自多爾袞的旨意,讓他領兵趕往城北,參與圍攻明國大營。

在京師城內,多爾袞自己也集結了滿清精銳,同樣出城趕往城北的明軍大營。

看這個架勢,他就準備一戰而定崇禎皇帝所部,絕不過夜了。

這麼一來,滿清軍隊這邊,一共湊出來了大概五六萬人。就人數上來說,隻是比明軍稍微多一點。

但是,這五六萬人,都是滿、蒙古和漢八旗,這是滿清最核心的軍隊,算是精銳之軍了。

如果是冷兵器作戰的話,崇禎皇帝所部,絕大部分都是農民,才參軍半年多而已,絕對沒法抗衡滿清的精銳之軍。

最多是守城還可以,在平原上野戰,肯定不是滿清軍隊的對手。

甚至太平軍將士這邊,精銳與否,在滿清頭目的眼裡,也是一眼就能分辨出來的。

也是這個原因,之前差點被太平軍逼的要滾出京師,是他們非常不甘心的。

此時,滿清大軍雲集,散開來圍向明軍大營,一眼看去,幾乎整個平原上,全都是滿清軍隊,根本望不到頭。

這種場景,給了滿清軍隊以極大地心理優勢。

相對應的,明軍將士這邊,看到四麵八方,全都是一眼看不到頭的韃子軍隊時,特彆是他們以前一直打得順風順水,沒有麵對過很大的壓力。

因此,此時一見之下,大部分太平軍將士的臉上,雖然他們的兵力其實並不差韃子多少,但是還是露出了恐慌之色。

不過好在大部分人都有活乾,不會閒在那裡看著,要不然,隻會越來越恐慌。

此時,早已過了午時,京師城裡的韃子,自然沒有離開。留守城裡的韃子,還包括他們的家屬,全都站到了京師北麵城牆上觀戰。

所有人都知道,京師城外一戰,將決定大清的命運。

甚至可以說,這京師城外的一戰,是決定明清的命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