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太陽從西邊出了(1 / 2)

手機裡的大明朝 叫天 10148 字 8個月前

萬曆二十年正月的內閣,空蕩蕩的,幾乎就沒什麼人。

武英殿大學士許國因為在年前與王家屏上疏請求明春冊立太子,被萬曆皇帝拒絕之後,一直要和萬曆皇帝爭辯,惹惱了萬曆皇帝已經離職。

以母親患病為由,武英殿大學士王錫爵於去年請假探視,滯留不歸。

……

總之,如今的內閣中,閣臣就隻有兩個了。一個是內閣首輔王家屏,另外一個是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趙誌皋。

還有一個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張位也是閣老,不過還在忙吏部的事情,要過幾個月才能正式入閣。

王家屏之前上了請求致仕的奏章,一直沒有消息,他知道大概是被留中,也就是不批準。要是他走了,內閣就更加空蕩蕩了。

此時,王家屏坐在自己座位上,看著滿桌子的公文,有些頭疼。

內閣人手太少,以至於要處理太多的事情。這其實是小事,關鍵是,國本不定,首輔位置就太燙手。

因為立太子之事和皇帝杠上了,首輔是百官之首,自然要代表百官勸諫皇帝。皇帝不聽,就是首輔不稱職,他請求致仕,皇帝又不準。

他都可以想見了,接下來那些禦史言官的矛頭,就會對準他這個首輔不作為了。

可是,王家屏知道,他真的是已經儘力了,皇帝不答應,哪有什麼辦法?

這個首輔的位置實在不好坐,看來還得要再上請求致仕的奏章才行。也不知道哪個首輔有哪個能耐,可以勸動皇帝,早日立皇長子為太子。一直這麼耗下去,真的是與國無益啊!

至於讓百官退一步,任由皇帝指定太子,那是萬萬不可的。大明開國以來,就因為皇位繼承之事鬨過一回,引發了驚天大變,這是萬不可有變的。

如若皇帝任性,壞了嫡長子製度,那各家也是有樣學樣,沒有了嫡長子製度,上到皇位繼承,下到家主之位,都會亂套的!

想到這,王家屏不由得又在心中歎了口氣。

正在這時,就見東閣大學士趙誌皋手中拿著兩個奏本,走到了王家屏桌前,臉上的表情非常無奈,用一隻手拍拍那個奏本,向王家屏說道:“又來了兩本,一本是吏科都給事中鐘羽正的奏章,說獻可之疏,臣實讚成之,請與同謫。”

王家屏一聽,頓時就頭疼了,這是和皇帝針鋒相對了啊!

之前李獻可和六科的奏章觸怒皇帝,皇帝要嚴懲,被他給封還回去,皇帝已經非常不高興在那,這鐘羽正還說他也讚成李獻可,希望同罪,皇帝要是知道了,估計會氣得七竅生煙!

他在想著呢,趙誌皋又晃了下另外一本奏章說道:“吏科給事中舒弘緒的奏章,說言官可罪,豫教必不可不行。”

王家屏一聽這話,頭就更疼了。

這個舒弘緒,真的是和皇帝硬頂啊,竟然說你可以給我定罪,但是太子這事必須要定下來。

皇帝看到這兩本奏章,怒氣更盛,到時候估計不會給他這個首輔麵子,硬要處理這些沒有眼力的臣子了。

趙誌皋自然看出王家屏在想什麼,他憂心忡忡地說道:“我擔心,這事鬨下去,還會出現更多類似的奏章。皇帝一怒之下,估計朝堂為官的人就更少了。”

當今皇帝回應的手段,他們都能猜出來,不是貶官,就是撤職,然後吏部送上的新官員名單,皇帝一直按著不批。官員少了,煩他的人就少了。

可是,這麼一來,諸多國事無法及時處置,就算不是大事,積少成多,也是會出大問題的啊!

但是,有什麼辦法,國本之爭,誰也不可能後退的。

這不,就聽王家屏苦笑一聲道:“我是已經遞上了致仕奏章了,要是陛下不批,我就再上一次,回頭,就要辛苦汝邁了。”

趙誌皋一聽,也是跟著苦笑一聲道:“估計我也當不了幾天的,兩頭為難,這首輔太難當了,就這樣吧!”

在原本的曆史上,他很快接替王家屏暫時擔任了首輔,一直到明年王錫爵返回。不過王錫爵很快就辭職返鄉,他就又擔任了首輔。

兩人正聊著呢,忽然就聽到殿門外傳來動靜。兩人轉頭看去時,卻見是皇帝身邊的太監張誠:“傳陛下口諭!”

王家屏和趙誌皋一聽,不由得互相對視了一眼,兩人都看出對方眼中的無奈。

他們猜測,估計是陛下不肯罷休,或者是怒氣未消,反正是要訓斥他們。

不過對於皇帝的這個反應,他們也在意料之中,並不意外,便都過去行禮接旨。

“陛下口諭,明日早朝,欽此!”

張誠的話說完,他就看到那兩位內閣輔臣就愣在那裡了。

於是,他就不得不再特意重複了一下:“欽此!”

聽到這個聲音,王家屏和趙誌皋才回過神來,連忙回應道:“臣領旨!”

說完之後,王家屏連忙站起來,叫住了準備走人的張誠道:“張公公,還請稍等。”

張誠聽到這話,便站住腳步,重新轉身看向內閣首輔,說道:“首輔大人是要咱家再說一遍陛下口諭?”

萬曆皇帝從六年前開始,就開始不早朝了,甚至到了後來,內閣輔臣人來人去,就硬是沒見過皇帝。

更甚至,到了萬曆後期,在萬曆十五年後中進士當官的,哪怕是做到了內閣輔臣,也沒見過皇帝,不知道皇帝長啥樣的!

因此,王家屏和趙誌皋突然聽說皇帝要早朝,說真的,他們懷疑太陽要從西邊出來了。

他們想問問皇帝為什麼突然要早朝了?但是張誠是有眼力的,特彆是宮裡發生了那麼奇怪的事情,他又怎麼敢說?

王家屏和趙誌皋得不到準確的消息,兩人便不由得猜測起來,猜測可能萬曆皇帝見最近頂撞他的官員太多,因此要當著眾人的麵大發一次脾氣?

因為從萬曆十四年開始,皇帝就慢慢地不再見外臣,哪怕內閣輔臣有要事要麵聖,也都沒批準。皇帝的意思,都是通過聖旨的形式傳遞到外廷。

如今,這突然的要早朝,肯定不是啥好事。

但是,不管怎麼樣,他們兩個也是很無奈,皇帝傳旨了,他們就要去執行。

回頭早朝上會發生什麼事情,他們都已經看得到了。

那些官員好不容易能見到皇帝,肯定有一個是一個,都會上奏勸諫皇帝立皇長子為太子。然後皇帝勃然大怒,會選幾個人殺一儆百。

想到這,王家屏和趙誌皋都是搖頭歎息,明日的早朝,腥風血雨啊!

他們兩人,明日必定非常難過,想要居中緩和皇帝和文官們的衝突,恐怕會非常艱難。

隨後消息傳出,頓時朝堂轟動。

張居正還在的時候,為了減輕皇帝的負擔,將早朝的頻率調整為每月的三、六、九日進行,其他時間則休息。

但是到了後來,萬曆皇帝根本都不露麵了。結果明天既不是三六九,皇帝竟然要早朝,真的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大概的原因,那些文官的猜測,自然和兩個內閣輔臣的猜測差不多,但是他們就沒見有怕的,一個個就像打了雞血一樣,不約而同的開始寫奏章,就準備在早朝上奏。

對於他們來說,這絕對是個刷聲望的好機會,又豈能錯過!

雖然已經有多年沒有上早朝了,但是等到第二天一早的時候,每個官員都是精神抖擻的,早就起來了。天還沒亮,就到了午門樓前。

他們見到要好的,便紛紛低聲詢問,然後又表示自己準備了奏章,要死諫皇帝,一定要抓住機會,當麵讓皇帝立皇長子為太子。

因為他們都在說這個事情,因此說到後來,就不再局限於要好的官員之間了。

有嗓門大的官員,甚至開始公開發言,激昂慷慨地說了起來。

“諸位同僚,陛下肯見我等,機會千載難逢,定要把握住機會啊!”

“沒錯,我已和家裡訣彆,不勸動陛下立皇長子為太子,便一頭撞死在禦前,你們誰也不要攔我!”

“……”

一直到上朝時間到了,在禦史的維持下,他們才開始安靜下來,然後排隊入午門。

看很多文官那走路的姿勢,就像是要上戰場一樣。似乎生怕彆人不知道,他是要向皇帝勸諫一般。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