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快兩個月,萬曆皇帝不理朝政。雖然說皇帝好像是在搗鼓什麼改良火槍,甚至還很囂張地鄙視過當前的火槍,但是,已經有一些禦史言官上奏勸諫皇帝了。
當然了,這些奏章都被留中,萬曆皇帝忙著打造後裝槍,理都沒理。不像以前一樣會生氣,會處罰。
騙不到廷仗,就無法刷聲望。於是,很多文官就都在等著皇帝忙完。
等到皇帝忙完了,拿出他改良之後的新式火槍,再噴就是了。
隻要存心想找問題,那問題就一定是存在的。
因此,當內閣和六部尚書收到皇帝旨意,說武英殿議事之時,六科給事中,都察院的禦史言官,頓時聞風而動,紛紛上奏要求麵聖。
理由當然不是說你這個boss出來,趕緊刷聲望,而是各有各的理由要上奏。
萬曆皇帝在之前發飆之後,他母後再也沒有管過他,讓他感覺身上少了一座大山。如今手中握有改良後的火槍,底氣十足,聽到文官的要求,二話不說,立刻就答應了,也不在武英殿議事了,改金鑾殿。
對於這些文官,動不動就頂他的,他也早就想治一治他們了。
朱海軍因為事先知道,便在他開朝會的時候,也時空通訊,連上萬曆位麵看熱鬨。
金鑾殿上,見禮完畢之後,內閣首輔王家屏先出列奏道:“陛下,青海蒙古已被擊退,大軍凱旋,封哱承恩為遼東總兵,並調離寧夏,但其向朝廷上了奏章說患病無法成行。”
“哱承恩之依仗,在於他的兩千多家丁。朝廷所慮,也是其兩千多家丁。”
萬曆皇帝知道,如果是在原本的曆史上,那哱承恩已經造反了。但是因為他得到恩師的提醒,事先派了大軍過去坐鎮,所以哱承恩還沒有造反。
內閣的處理意見,本來是把哱承恩調離老巢,正好倭寇要入侵,就讓他去打倭寇,消耗他的手下家丁。結果哱承恩不上當,竟然借口生病不肯去。
寧夏巡撫黨馨也有奏章,說他派人去看過,生病是真,但是其不想離開也是真。按照黨馨在奏章中的意思,哱承恩已經尾大不掉,對朝廷又沒有忠心,不如趁機解其職。
萬曆皇帝聽了之後,便問道:“內閣是什麼意思?”
“陛下,一個哱承恩並不足為慮,所慮者為西北歸化將領皆有不少家丁,一旦反叛朝廷,則聲勢極大。不止西北如此,各路邊軍,皆是如此。”
包括有名的李如鬆,甚至之前的李成梁,同樣都是有幾千精銳家丁。他們忠於朝廷,那還沒什麼。要是像哱承恩一樣對朝廷沒有多少忠心的,那問題就大了。
在正月裡的時候,皇帝把這事揭開了鍋蓋,暴露出了這個問題,王家屏等人仔細統計各地情況之後,就甚為憂慮。
這一次,他先上奏西北之事,最根本的目的不是說怎麼收拾哱承恩,而是這個家丁製度,已經到了非變不可的時候了,但是,該怎麼變,還沒有結果。
首輔一說完,另外一個內閣輔臣張位便也站了出來,向萬曆皇帝奏道:“陛下此前所言,要重建京營,如若京營真能強大,則進行家丁製革新,或可考慮。然陛下一直在宮中,不見京營動靜,不知可有章程?”
兵部尚書石星看了戶部尚書一眼,也跟著出列奏道:“所謂京營強大,非一般強大便可。九邊邊軍,各將家丁,皆是能征善戰之士,京營久未征戰,要想威壓邊軍,非一般想象便成。微臣以為,還是要從邊軍抽調精銳之士才行。”
京營不能打仗的問題,從嘉靖朝一直頭疼下來的。也從邊軍抽調過,但是沒過多少年,京營就又不能打了。
事實上,從土木堡之變之後,京營就一直被邊軍壓製,戰力根本就不能看,這是公認的事實。
石星顯然覺得萬曆皇帝怕是不知道邊軍和京營的差距有多大,因此特意提醒了一下。
他們兩個人帶了頭,其他文官便也紛紛上奏。雖然一開始的時候,還是革新軍製的問題,但是,到了後來,矛頭就開始慢慢轉移,變成了攻擊皇帝不作為,又縮在宮中不好好處理朝政。各衙門官員的空缺不補,衙門運轉不靈。
甚至還有的禦史言官,開始攻擊皇帝假借太祖皇帝之名,行怠政之實。要求皇帝為祖宗江山社稷計,每日理政,儘快補足官員之空缺。
朱海軍聽了一會之後,也不得不搖頭,就這樣的場景,在洪武朝或者永樂朝哪有見到的。
他不是沒看過洪武皇帝上朝,那些文官哪個不是規規矩矩的,皇帝說什麼,他們就跟著議什麼,絕對不會出現這樣說著說著就開始指責皇帝的事情來。
朱海軍也知道,歸根到底,還是萬曆皇帝的威信不夠。
於是,他便對臉色有點不好看的萬曆皇帝說道:“你不用擔心,你先拿出後裝槍震懾他們,至於其他事情,我都有計劃,我們一步步來,等到你有初步的威信之後,我再讓太祖皇帝顯靈一次,給你撐腰。”
如果皇帝沒有一點威信的,哪怕放朱元璋的視頻,這些文官也不會毫無保留的相信,反而會從各個角度挑刺,發疑問。
就如同之前一樣,他們還想核實太祖皇帝到底是不是太祖皇帝。隻有建立了威信,這些文官才會時刻認得自己臣子的本分。
說到底,還是文官體係已經膨脹到很強大了,不要說武將了,就是皇權要想治文官體係,那也得是英明的皇帝才行了。
萬曆皇帝聽到這話,心中感激,連忙說道:“那就真得麻煩恩師了!”
聽到他突然說話,金鑾殿內頓時安靜了下來。不少之前沒有見過的,便都有點詫異地觀察了起來。
他們都聽說過,皇帝有一個神仙當老師,也不知真假?
萬曆皇帝看到他們都不說話了,便冷聲開口說道:“朕在恩師的幫助之下,在太祖皇帝的指點之下,已經改良出了新式火槍。這是強大京營的第一步,其餘事情,也都已有章程,就等朕在恩師和太祖皇帝的指點之下,一步步來便是!”
石星一聽這話,心中歎了口氣,當即出列,向萬曆皇帝奏道:“陛下,軍隊之強大,非是靠火器厲害便能強大的。就算火器再厲害,遇到久經戰陣的精銳之師,怕也難有多大用處。”
理論上來說,確實是這樣。
但是,萬曆皇帝聽了之後,卻是冷笑一聲道:“火器再厲害,也不能決定戰場勝負?”
石星自認為,對此是有發言權的,便自信地回答萬曆皇帝道:“陛下,決定戰場勝負的,從來不是武器!”
聽到這話,萬曆皇帝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讓金鑾殿內的文官都聞之色變。
皇帝這是癲了麼?
兵部尚書這話說得一點都沒錯,皇帝自己不懂兵事,怕不是要露醜了!
正當他們這樣想著時,卻見萬曆皇帝把笑聲一收,然後冷然喝道:“那是你們沒見過,真正厲害的火槍是怎麼樣的。或者說,你們怕是做夢都沒想到,原來火槍還可以這麼厲害的!今日,朕便讓你們瞧瞧!”
說完之後,他便一揮手,站在他身邊的太監就立刻示意內侍端著一個長條形的托盤上前,上麵還蓋著一塊紅色綢緞。
金鑾殿內的文官看到這一幕,不由得都看向那托盤,不是很長,又能托住,如果蓋著的是火槍的話,就不會很粗大,應該和現有的火槍差不多,既然如此,這火槍的威力,又能大到哪裡去?
他們在想著,萬曆皇帝卻已經指著那托盤,帶著驕傲之意大聲說道:“這便是朕花了差不多兩個月的心血,在朕恩師和太祖皇帝的指點下打造出來的新式火器。石卿是兵部尚書,那就讓卿先鑒賞一下,下次說話就不要無知者無畏!”
石星一聽這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