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設立內閣?(2 / 2)

“皇爺爺,曆代,六部均隸屬於丞相,凡事必須秉承宰相的意誌,自您裁撤中書省、提高六部品秩後,六部變成直接對皇帝負責,直達天聽。”

“過去,宰相擁有決策權、議政權和行政權,您把原來宰相擁有的決策權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

“內閣簡單來說,就是隻有議政權,沒有決策權,決策權在皇帝手中。”

“議政權分給內閣,行政權分給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軍事、行政,直接對六部負責。”

“內閣與六部各司其職,國家政令又應天府發出,通過全國1936處驛站,全長公裡的驛道,層層下發到國家每一個角落。”

“簡單來說,您找幾個聰明的人,遇到事情上了,讓他們商量出幾個辦法。”

“然後您來決定最優方案,或者讓他們選出最優方案,讓你過目,可行就下發六部,讓六部官員去執行。”

“內閣獨立於六部之外,內閣管不到六部,六部也管不了內閣。”

“這麼說,可明白?”

朱元璋聞言點點頭。

朱元璋不是傻子,他能理解出裡麵的道理。

內閣製強化了君主專製製度。

內閣製度隨著皇權的高度強化而建立,權力的來源,由君主所授予,對君權的製約作用有限。

不管如何,大權依舊掌握在皇帝手中。

不會再出現宰相誤國的事情。

“雄英,若是這裡麵的人意見產生了分歧呢?”

“這個簡單,內閣裡麵肯定要有個一把手,就叫內閣首輔。”

“如果意見分歧,那就聽首輔的。”

“首輔把意見上報皇爺爺,讓皇爺爺批閱即可。”

朱元璋點點頭道:“嗯!這倒是個不錯的主意。”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可不能讓太監代筆。”

“咱已經立下祖訓,太監不能讀書認字。”

“這點大可放心。”

朱元璋擺擺手淡淡道。

朱雄英想了想,如今有了自己這個變數,大明之後應該不會讓朱棣一脈當政。

應該也不會出現曆史上那些太監亂政的現象。

眾所周知,明朝的太監在曆史上可是出了名的。

王振、劉謹、魏忠賢等等,哪個不是讓百姓恨之入骨的存在。

宣宗以後,人主怠荒,深居內宮,不親政事,不見大臣,又把太監當作心腹委以重任,朱批便由秉筆太監處理。

司禮監便淩駕於內閣之上,內閣權力僅止於票擬。

無論皇帝親自掌權或者是假手於司禮監代批,大學士隻能承旨辦事,由是司禮監便趁機竊柄專權。

內閣臣即使有理想,有主張者,也必須先勾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