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矛盾之辯(2 / 2)

“不是,我質疑先帝什麼了?”楊泰有點迷糊。

“你不是說我朝推行的租庸調製度有問題嗎?這不是質疑先帝推行的政策這是什麼?”黃烈義正言辭地質問道。

楊泰聞言都被氣笑了,“老頭,你是不是耳朵有毛病?我何時說過我質疑先帝推行的製度了?我隻是說租庸調裡麵有一點不妥之處。”

“何來的不妥之處?武朝租庸調自實行之始,於民有利,於國更有利,豈容你在這裡質疑。”黃烈質問道。

楊泰冷哼一聲:“你說得這麼好,那我問你,為何現在國庫會空虛?連三十萬兩都拿不出來?”

黃烈悲憤道:“那是因為我朝去歲先是經曆了災荒,後又逢戰事,才導致國庫一下子入不敷出。”

趙勳沒有出言打斷,而是想看下楊泰會怎麼回答。

尤記得去歲在小酒館,楊泰曾經說過武朝的律法不健全,如今又說武朝的賦稅製度有瑕疵,因此趙勳想看看楊泰對此有何見解。

“你說得有道理,不過要是我朝國庫充盈,怎麼會被一場戰事,一兩次自然災害就拖垮了?”楊泰反問道。

“黃口小兒,無知至極!”黃烈怒罵一聲。

“我去,你個老幫菜,竟然罵我,你說我無知,好啊!今天我就和你好好掰扯掰扯,看誰無知。”楊泰卷起袖子,大有一言不合就要乾架的架勢。

“注意朝儀,不得放肆!”

殿禦史皺眉提醒道。

楊泰和黃烈相顧冷哼一聲。

楊泰接著說道:“每一項政策出台都是根據當時當事所麵臨的主要矛盾製定出來的,後期隨著矛盾的轉移,政策就需要隨之做出改變。”

“武朝建國初期,由於長年戰亂導致人口銳減,田多人少,租庸調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在保障國家稅收的情況下,與民讓利,恢複民生;然而隨著武朝逐漸走向穩定繁榮,武朝人口大增,但是田地的數量是一定的,我想這點戶部應該有確切的數字記錄吧?”

高雲海看向楊泰,沒有回答,但是已經收起了輕視之心。

楊泰的一番話深入簡出,在場的文武百官都聽明白了,對於楊泰,百官心中各有看法。

“故此,我認為租庸調應該做出一定的調整,這不是否定租庸調,也不是質疑,而是隨著時代變遷,矛盾的轉移,所做出的轉變。”

“滿嘴胡言……”黃烈厲聲嗬斥,隻是話沒有說完便被趙勳打斷了。

“閉嘴,楊泰你繼續說下去,你認為該如何轉變?”

趙勳突然打斷黃烈,並直接喊楊泰的名字,而非官名,這讓百官心中忍不住有了一些猜測。

尤其是今日長寧縣伯楊泰突然就出現在了朝堂上,還說出來這麼一番話,是不是皇上私下授意的呢?

大家都知道楊泰前期在長安所扮演的角色,他就是皇上在民間一手扶植起來的旗幟,是用來凝聚寒門子弟,向士族發動衝鋒的急先鋒。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