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晚輩自投羅網,哪能是前輩突兀相邀呢?”
劉懿尷尬一笑,順勢坐在了蒲團上,與老者對坐。劉懿餘光所致,他驚奇地發現,屋內露土之地,居然鬱鬱蔥蔥長滿了綠植和蔬菜,這與塞北冬季百綠衰敗的景象,截然不同。而從綠植茁壯的長勢,也可以看出,這老者的確已經等候多時了。
回心收念,劉懿小心試探著問了一句,“前輩不辭艱辛,在此等候晚輩,不知所謂何事?”
“也沒啥事兒,這幾年,老頭子在鋒州開荒,寂寞的緊,聽說此處有位少年奉命推行了《五穀民令》,老頭子我便來此看看熱鬨。”老者慈祥一笑,“老頭子我種了一生的芋頭,若小友不棄,叫我一聲芋老即可。”
“芋老精神矍鑠,晚輩羨慕。”
見對方大略地報了名號,劉懿心裡有了底,最起碼老頭子目前沒有惡意,不然,以他的境界,自己帶的這幾個人,都不夠人家塞牙縫的。
“哈哈!看你這張巧舌如簧的嘴,卻係‘曲州三傑’之首的兒子啊。我有一問求教小友,不管你怎樣回答,是對是錯,老頭子我待你答畢即走。”
劉懿慢慢回到,“前輩請將。”
芋老揪了揪頭上的芋葉,笑嗬嗬地問道,“關於《五穀民令》,小友如何看待啊?”
劉懿才不信這老頭會千裡迢迢跑來隻問一個答案,若自己答非所意,恐怕自己的小命,就得留在這青燈之下了!
聯想到方才芋老說自己種了一輩子地,劉懿一個激靈,計從心來,話從口出,“芋老,此令浩瀚而精煉,囊括農事巨細,晚輩雖所學舛駁,卻不精通農桑之事,前輩若讓晚輩就《五穀民令》做解,實為荒謬。”
此話說完,本想搪塞過關的劉懿,用眼角餘光看著芋老,隻見其依舊麵帶笑容,不過,頭上那片綠色的芋葉,卻發出了淡綠色的光芒,劉懿判斷,這是芋老動心起念要殺人的前兆啊!
劉懿內心駭然:看來,自己所料非虛,這老頭子,性格陰柔得很。
想到此,劉懿話鋒一轉,即刻補充道,“不過,晚輩既然身負五郡平田之責,對《五穀民令》中平田一章,還是略有心得。要不,晚輩給前輩念叨念叨?”
見芋老表情不變,不動聲色。
劉懿咽了口吐沫,對於手無縛雞之力的他來講,此時此刻便是絕境,一種絕地求生的欲望,從他眼中流露,旋即,他的眼神卻堅定了起來,決然道,“近年來,黃牛默默而不歇肩,三尺犁耙,苦累作園田,豐收一片、顆粒歸倉,卻仍有百姓食不果腹,原因在何?歸根結底,耕的田,乃一些世族的田,歸的倉,乃一些世族的倉。晚輩五郡平田之舉,定會生死難料、得罪權貴,可如果能讓百姓重奪失地,安樂耕作,有口飽飯吃,懿九死而不悔!”
說的是題外話,答的卻是真性情,這正符合正道江湖的心中大義。
一個“善”字脫口,芋老已經飄忽而去,桌上徒留一片芋葉,空靈的聲音充斥在屋內,“日月顧影,明鏡不空。小友保重,留好此葉,或可救你於危難,咱們,改日再見!”
劉懿小心翼翼地收起了葉子,後背已經被淋汗浸透。
......
或許,劉懿窮其一生都想不明白,遠在千裡之外的農家,為何要不遠千裡來此尋他一個毛頭小子的晦氣。
這個答案,都藏在他那早已經改名為江瑞生的二叔心裡啦!
......
晚飯,眾人在一片篝火中圍坐一桌,劉懿事無巨細,向諸人說起了小屋內暗藏殺機的敘談,飯桌上的氣氛,頓時壓抑了許多。
夏晴畢竟是走過江湖的人,聽完劉懿所言,便娓娓道來,“若我所料不錯,今日屋內老者,乃農家五老之一,芋老。”
劉懿問道,“何以見得啊?夏老大。”
夏晴淡淡地道,“泱泱中華,灑為九流,入於玄波。先秦諸子百家,世人自有定論排名。西漢時的史官司馬談將‘諸子’概括為陰陽、儒、墨、名、法、道德六家;班固在《漢書·藝文誌》中,新增三家,合為九大學術流派,包括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農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九流之中,以儒、道為最優,同那西域傳來的佛道,又並成為上三教。‘三教九流’的稱謂沿用至今,農家作為當世顯學,地位十分尊崇啊。”
一口熱水入喉,夏晴繼續開講,“農家注重農本商末,曆代農家人都以‘修饑謹,救災荒,除五害’為己任,民望頗高,也是九流之中弟子最多的流派。其門下弟子,是上三教弟子的總和。”
講到這,夏晴不禁露出了欽佩的眼神,“農家的據點本不在西邊的鋒州,當年秦漢一戰後,大半個西域和經年大雪的西南高原納入大漢版圖,當時的農家魁首為了替帝國屯田,帶領十萬農家子弟離開中原,遷徒鋒州,從此落戶鋒州楓橋郡,勸課農桑,上一代農家魁首更是散儘了禦術境修為,一鯨落、萬物生,以自身修為滋潤土地,四十餘年的耕耘,鋒州農耕不濟、滿目荒涼的慘狀得以大改,被天子稱為西北江南。而這其中,農家功不可沒啊。”
聽到此處,劉懿心潮湧動,“以彼之寸莖,蔭百尺之條,農家大賢也!”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