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欽身穿鎧甲站在山海關的城牆上,背著雙手,靜靜的注視山海關的西邊。
剛剛他派出去的探馬已經回來了,說朝廷的大軍已經出現在不遠處了。
人數還不少,應該在七萬人左右。
行軍極其的規整,沒有任何的混亂,軍容絲毫不遜色於他的遼東兵。
最關鍵的是這支大軍打著的是一麵趙姓的帥旗。
李欽在知道了這些信息之後,立刻就意識到了,這正是朝廷薊鎮的兵馬。
而這支大軍的統帥正是薊鎮的守將,同時也是總督,和原主的父親打過不少的交道的趙率鎮。
根據原主的記憶看,趙率鎮可不是一個好對付的家夥。
看他們的樣子,他們應該正是朝廷征討大軍的先鋒。
在他們的後麵,就是朝廷京師三大營的大軍了。
李欽看著遠處天際線中,逐漸出現的部隊。
行軍極其的嚴密,沒有絲毫的破綻。
最後還是歎了一口氣,對旁邊的齊獨塵說道
“你讓彭家虎帶著那萬餘騎兵,撤回到山海關內吧。
這個趙率鎮真不可能是父親吹噓過的名將,治軍是真的厲害啊。
在行軍的過程中,軍陣絲毫不亂。
原本我還是準備,讓彭家虎帶著萬餘騎兵在外麵駐紮,以逸待勞。
等著趁著敵軍遠途而來,立足未穩,狠狠的打一下呢。
但是看趙率鎮的治軍樣子,極其嚴謹,他現在衝上去,就是找死。”
李欽看著遠處大軍,也是不由的讚歎的點了點頭。
他前世是不懂軍事的,對於什麼排兵布陣,什麼號令軍旗什麼的,也是一點都不了解。
你要是說軍旗前傾旋轉一圈,和軍旗豎立左右揮動,分彆是在命令軍隊做什麼?
他是一點都不知道。
但是這在古代的軍隊卻是必須要知道,因為人一多起來,前麵的軍官說什麼,在嘈雜的戰場上,遠處的士兵們根本就聽不到。
他們隻能看到軍官的軍旗,軍旗怎麼揮動,他們就怎麼走。
其中千人隊,有千人隊的旗幟,百人隊有百人隊的旗幟。
每個旗幟都不一樣,就是為了區分,讓自已的士兵可以在嘈雜的戰場上看到自已的軍旗。
就好像學校開大會,為什麼一個係,或者一個班什麼的都要舉個旗子。
因為不舉旗幟,一但動起來,茫茫人海,你一時間根本找不自已的班級在哪?
這就是為什麼古代的軍隊,都要打著那麼多的旗幟了。
為什麼奪旗,會被列為戰場上的頂級軍功之一了。
因為一旦奪下旗幟,等於是直接癱瘓了軍隊的指揮,在茫茫人海裡麵,眾多士兵立刻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很快軍隊就會陷入到混亂裡麵。
而軍官就算是喊破了嗓子也隻能組織起來,自已周圍的一些士兵。
原本對於這些李欽前世也是不知道的。
但是隨著他穿越之後,接收了原主的記憶之後,對於這些,他就是輕車熟路了。
原主在幾歲的時候,就跟著原主的父親,在軍隊裡麵摸爬滾打。
同時也精通各種兵法謀略,善於弓馬騎射。
要不然李欽當初也不可能騎著馬從寧遠一路狂奔到山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