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欽回想著給自已封王,那加不加九錫呢?
思考了片刻後,李欽決定還是先封王吧。
等滅了金陵朝廷,再加九錫。
平定了天下,直接過戶戶口本。
一氣嗬成。
在傳令給錦州的弟弟李文啟,讓他儘快來到遼東,給他坐鎮遼東,看好老家,畢竟把老家交給外姓將領,他可不放心。
在做好了這一切之後,李欽就帶著大軍前往了沈陽。
在大軍抵達了沈陽之後,韋校寬立刻就帶著的留守在沈陽的眾將來參見了李欽。
李欽在看到了他們之後,立刻就一臉笑容的將他們扶了起來。
並且不停的表示,他們都是有功的。
等自已回了京師一定重重的封賞他們。
全程李欽笑容中全是對他們的看重和信任。
完全看不到對他們的忠誠的擔憂。
對於自已在和韃靼大軍對峙的時候,為什麼他們也不出兵支援。
哪怕騷擾也不騷擾一下韃靼人後方的事情隻字未提。
李欽在抵達了沈陽之後,就緊急籌辦了自已在韃靼部落的推舉下,繼任韃靼大汗的事情。
並且處理了一些在這次韃靼人入侵的事情裡麵辦事不利的官員。
在處理完了一些官員之後,李欽立刻開始了繼任韃靼大汗的儀式。
在眾多的韃靼部落的擁戴下,繼任了韃靼大汗。
李欽看著
他們知道,這些在草原上隻是一部分。
在草原上,還有很多零散的其他部落呢。
他們估計是不會承認自已韃靼大汗的位置的。
不過無所謂,他今天在沈陽繼任韃靼大汗。
就是為了給將來留下一個由頭。
哪怕他這個韃靼大汗隻能控製漠南,漠北甚至漠西都不會聽他的。
但是他有這個身份,他將來就可以出兵壓垮他們,逼著他們承認。
因為他是非常清楚的草原不是中原,他是不能對草原強行生搬硬套中原那套管理模式的。
因為草原那貧瘠的經濟基礎是無法承載中原的管理模式的。
兩者根本就不適套。
中原想要實現管理就是依靠大量的官僚,還有編戶齊民等,建立穩固的收稅源泉,但是草原上那貧瘠的經濟基礎,根本就無法承載那麼多的官僚。
而且因為草場不是農田的原因,他們隻能到處遊牧,到處走。
今天這裡的草場吃完了,就去另一個地方吃。
在沒有手機電話的年代,他們這一走,你根本就聯係不上了。
收稅難度極大,根本就是入不敷出。
最後隻能依靠中原源源不斷的輸血維持。
結果隻能引發中原地主士紳極大的不滿。
他們辛辛苦苦交上去的錢,源源不斷的砸向了草原的那個無底洞。
他們中原也到處都是要用錢的地方啊。
黃河基本上幾年都要花大錢來治理,各地的水利設施,還有道路驛站都需要錢來維護。
天下這麼大,一年下來,肯定有地方會受災,這都需要錢來賑災。
你卻把錢一直扔到草原那個深不見底的洞穴裡麵。
麵對如此大的各種開銷,在王朝強盛,皇權強大的時候,還可以維持。
但是隨著王朝勢力減弱,收入減少,官員地主的不滿會進一步的加深。
最後放棄草原,收縮邊疆是一定的事情。
而且自已現在還要留著錢去打南方呢。
怎麼可能扔到草原上。
所以他決定先繼任韃靼大汗,在草原上建立另外的一套管理模式。
就是他們自已摸索出來的這套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