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突如其來的消息,令李安眉頭緊蹙,秋菊也是麵露驚愕。宮中的士兵為何來捉拿他?難道是有什麼誤會,還是另有隱情?
李安心中儘是疑惑,與梁青雲的盟友之情豈是易於動搖?此事中必有蹊蹺。他迅速從床上起身,準備迎接可能發生的一切。
李安的心念如同秋風掃過殘葉,急轉直下,猜疑如同蛛網般迅速在其心中蔓延。他自問,這莫非是皇上之名被人借用以為難己身?
思忖間,他將疑雲投向了趙丞相、六王爺,乃至那些在京城潛藏的胡人餘孽。他們對李安的恨意,不啻如磨刀霍霍的仇敵,對他的怨懟深似海淵。
正是出於這種深謀遠慮,李安在第一時間內便意識到了這些來人的身份不明不白。他的直覺告訴他,南山衛守軍的心中,也正盤旋著相同的疑慮。這才導致了眼前這一幕僵持不下,兩軍對峙,氣氛緊繃如弓弦待發。
李安於是點頭準許,聲如洪鐘:“隨我出營一探究竟。”他揮袖而去,率領眾人走出戰帳,朝對峙之地邁進。
然而,當李安踏至對峙之地,眼前之景讓他略感訝異,因為他竟然認得領頭的內衛。那人,正是忠心耿耿的影衛一員,而且他周圍還有一眾影衛的身影。南山衛與影衛雖無交集,但李安與影衛卻是互識互知。
目睹李安的身影,那影衛領頭人露出一絲苦澀的微笑,向他恭敬地施了一禮:“屬下參見李大人。”隨著他的舉動,南山衛的士兵們也紛紛放緩了戒備,儘管依舊手握兵器,但緊繃的弦已稍稍鬆弛。
此刻的李安,儼然是波瀾不驚中的主宰者。他揮手示意,聲音溫和而堅定:“住手,兵器入鞘。來者是客,豈可如此待自己人?備酒備肴,為兄弟們接風洗塵。”
聽罷李安的話,那影衛的麵龐上掠過一絲無奈和苦澀。他們禮貌而堅持地擺手,聲音中有著不可推卻的決意:“李大人,您的好意我們心領了,但是皇命在身,我們不敢擅離職守。請大人先閱此聖旨,然後跟我們一同前往。”
話畢,影衛領頭人從懷中取出一個精致的竹筒,小心翼翼地遞向李安。李安身邊的侍衛立刻戒備起來,伸手欲接。但李安卻是信任滿滿地擺了擺手:“無妨,他們是影衛,對皇上忠心耿耿,不會有任何問題的。”
影衛們在心中對李安肅然起敬,感受到了被信任的溫暖。然而,李安接過竹筒時,卻將開口微微偏向一旁,心中雖然充滿信任,但行動上卻極為謹慎,彰顯了他深沉如海的心計。
李安輕撥竹筒,如撥開重重迷霧,內裡所藏確是一紙書信,非聖旨。信箋展開,上麵梁青雲的筆跡躍然紙上,字裡行間皆是憤然之氣,仿佛每一筆墨落,都重重地刻在他的心上。
“無賴之徒,竟敢肆意妄為!朕命影衛縛你至禦前!速速束手就擒,莫要逞強!”信中字跡,如同刀劍,寒光四溢,墨跡的浸透顯露出梁青雲書寫時的怒氣與力道。
李安不禁苦笑,那笑中帶著幾許自嘲,似是在說,皇上啊,你的怒火豈非因那日的驗兵?他心中雖有千言萬語,卻也知道此時非是爭辯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