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大戰一觸即發(1 / 2)

南山城,已成為奇跡的孕育之地。在連續的觀察與試驗之後,梁青雲對此深具信心。南山衛的戰士們,每人已配備火繩槍,手雷不下三十枚,更有大型爆炸武器無數。

而最令梁青雲自信的,是那才試射不久的神威乾坤炮。其力足以摧枯拉朽,非比尋常。

現如今,這大炮已能造出十門,雖於戰場之廣看似寥寥,但莫忘,今日之戰非如後世般四散開來,而是必須城池相繼,一步步的推進。

若能將這大炮布置於玉門關上,便能讓那些胡人縱有千軍萬馬,亦難以向前跨半步。

然而,儘管這般布局如夢如幻,但梁青雲亦清楚,於如此短暫的時間內,運送這些龐然大物至玉門關,非同小可。

戰報傳言,那眾胡之蹄聲雷動,三日可至於玉門關下,然而,信報之真偽,時日之長短,實非篤定,胡人或已悄然逼近玉南關矣。

而玉門關之衛,能否挺身而出,拒敵於外,此亦是另一番心事。

畢竟那十三王爺,對梁青雲皇位垂涎已久,若他們忽開城門縱敵,那胡人鐵騎可就得以勢如破竹,直逼中原腹地。

屆時,我方大炮之布置,便成了一樁終須解答的難題。

不過,經過深思熟慮,李安與梁青雲已有定奪——嘉峪關,這被山嶽環抱的天險,將是他們計策的關鍵。

嘉峪關,中原與蠻域之界,關內乃中華疆土,關外雖亦梁土,常有盜匪橫行之苦。

正因如此,此關險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若能將那十門威猛大炮一一運至,足以讓胡人嘗儘苦頭。

且不說,嘉峪關與玉門關並無遙遠,中間隻隔兩城,守軍之力,足以為我爭取黃金時間。

依李安與梁青雲之謀,即便十三王爺貪戀皇位,亦非得以肆無忌憚,而這段時間,足可調遣火器,安置軍隊。

梁青雲的目光便轉向了李安,聲線中藏著戰略決斷之意:“李安,汝覺得,是否如先前所謀,舉行部署?”

李安肯定地點頭:“不錯,敵軍已至玉門關外,守軍不會有過多拖延,勉強五日而已。屆時,定有急報傳來,告知我等玉門關危急,或是胡人已破關而入。”

話音未落,影衛的通報聲已經響起,一名影衛女子步履匆匆,低身請求覲見天子。

隨著玉蟬一去一歸,手中已添急奏書信。不必翻閱,便知是玉門關之急報。

梁青雲接過信箋,略一瀏覽,便冷笑著丟給李安:“如你所料,此乃玉門關之急奏。言胡人鐵騎勢如破竹,守軍力竭聲嘶,一夜抵抗後城破,無奈何遁退至一隱穀之地。”

在座諸人心知肚明,此乃推諉之辭。玉門關堅固高大,易守難攻至極。三十萬胡人欲啖此硬骨,非得損兵折將,至少亦要葬骨十萬。

眼下之景,胡人竟未流血便破關而入,此中必有蹊蹺。無需多言,此事必是十三王爺已與敵人暗中議和,避戰旁觀。

這一切的背後,何嘗不是權謀之爭,皇位之爭的一幕幕冷峻鋪排?

雖然真相如日中天般躍然於眾目睽睽之下,眾臣卻個個緘默不語,無人躍躍欲試,挺身而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