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番激戰之後,敵軍對李安手中所握的殺器已有大致了解,特彆是那些可怖的炸藥包,其破壞力在這古老的城牆麵前極為凶猛,因為此城非比後世堅固的鋼筋混凝土。若真有炸藥落於城根,勢必地基不保,自是敵軍無須攻城便得城矣。由此,炸藥包絕不能就此棄於敵下,至少需投之城外一定之距離。
然而,一旦敵軍擁至牆下,又豈是輕易退回攻擊之範圍?至於火銃,其數量終究有限,每次震天響的鳴放雖可奪去一敵之命,但敵人浩浩蕩蕩,其數目之多,令火銃之效仿佛杯水車薪。這遠射之兵器,唯有在敵軍衝鋒之際方能顯其威力。
而此刻,更多的依賴是滾木和雷石——這才是真正可靠的防禦。唯獨不幸,李安未有多備此物,城上存貨寥寥,使得老兵們心中起了不安的波瀾。
他們俯瞰著洶湧澎湃的敵軍,仰望著一座座達天的雲梯,每一張臉上都不禁顯出了惶恐與不安的神色,甚至不自主地歎息,認為李將軍雖勇猛,卻因年輕而不懂考慮周全。
敵軍如洪流猛獸一般洶湧而至,雲梯一立,形勢便極為危急。與之心有戚戚者,還有那些銳氣已消的老兵。他們首要之念頭是火速入城,以尋找更多的滾木雷石,唯有此法,才能在第一時間內擊退敵軍。
老兵首領急匆匆來至李安麵前,建議立即燒熱瀝青油,以備不虞。但李安聞言後,唇角卻挑起一抹淡淡的微笑,示意無需驚慌。
此等從容的回答反倒加劇了老兵的擔憂與焦慮,他們在心裡默默疑惑:這位年輕的將軍究竟打的是何算盤?
眼看敵軍即將攻破城池,他們手中那些威力驚人的火銃雖然鋒利,但絕非近身肉搏之利器,一旦陷入近戰,那些蠻橫的胡人將占儘優勢,畢竟一名胡人足以匹敵兩名漢人士兵。
“無需憂慮,一切儘在掌握之中,爾等隻需靜待風雲變幻。”李安淡定地回應。
老兵領頭者想再勸,但見將軍定海神針般的堅毅表情,隻得長歎一聲,帶領部下將那些城上僅存的滾木雷石儘數投下。
可惜此番全力以赴,猶如滄海一粟,敵軍數量之多,遠非他們所能抵禦。
敵人波濤般地推進,雖有滾木雷石之阻,卻也隻掀起了波瀾微小的漣漪。
這些粗糙的防禦武器,每一擊最多隻能打倒一敵,而若敵人避開,則毫無所成。
於是底下的敵軍越聚越多,蟻群般不斷向雲梯爭先恐後地攀登。
守軍之中,箭矢如織,與火銃的轟鳴交織成一曲淒厲戰歌,雖然這強行編織的旋律稍顯顫抖,但仍堅強地在空中回旋。此種攻勢,儘管增強了一線生機,卻仍舊難以完全阻擋敵人的攻城腳步。時間之沙漏中,兩個時辰的流逝似乎成了這座城池命運的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