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文縟節免了,速速告訴朕,前線詳情如何?
李將軍是否安然無恙?”
士兵連忙磕頭謝恩,急忙將手中的捷報送至頭頂,未等吩咐,一旁小宮女已迅速接過遞上。
梁青雲當眾拆開捷報,閱後臉上綻放出欣慰的笑靨,
心中的石頭也緩緩落地,不由自主地將手覆在小腹上。
意識到周圍有人,她僅在心中默念:
“孩子,放心吧,你父親一切安好,還為我們贏得了勝利。
真是不負為娘的眼光啊。”
“宣旨,賜銀百兩,以表本宮心意,並傳朕口諭,厚賞三軍將士!”
雖輕描淡寫,梁青雲的話卻重如千鈞,不僅是她意誌的體現,亦是朝堂立場的昭示。此令一下,京城即刻沸騰,無數馬車滿載金銀珠玉、美酒佳肴,披星戴月,直奔嘉峪雄關,誓要讓遠征的勇士們感受到帝國的溫暖與榮耀。
這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獎賞,更是梁青雲喜悅心情的流露,是李安麾下英雄們應得的尊榮。歸來之日,每一名戰士都將戴上功勳的光環,迎接他們的將是前所未有的榮耀與恩賜。
次日早朝,勝利的喜訊已傳遍朝野,每位官員皆沐浴在這份榮光之中,神色各異,卻無一不洋溢著振奮與激動。就連心中或許已暗自腹誹多時的趙丞相,也展露出了勉強卻真摯的歡顏。無人膽敢在此刻拂逆梁青雲的心意,尤其是在這場大捷後,她已穩穩地在大梁國樹立了不可動搖的地位,即便是權傾一時的十三王爺,怕也要忌憚三分,隻能偏安一隅,自封逍遙王聊以慰藉。
叛亂之事,短期內已無人再敢輕易妄動。區區三十萬大軍,在李安的帶領下灰飛煙滅,誰還敢輕言挑戰?而那個被視為弱勢的太監,竟指揮著幾萬兵馬擊潰胡人數倍之眾,這等壯舉,史無前例,令人震顫,也悄然種下了敬畏與恐懼之種,尤其是那些仍被兩位王爺掌控的官員,心中更多了幾分盤算與活動。
今晨早朝,戶部尚書首當其衝,向陛下獻上祝賀,此舉無疑是在眾人麵前表明了立場,向梁青雲遞上了忠誠的橄欖枝。緊要關頭,他的倒戈無疑為他爭取到了難以想象的好處,梁青雲自然樂見其成,不僅欣然接納,更將犒賞三軍的重任交由其手,此舉向所有曾依附趙丞相或六王爺的大臣傳遞了一個清晰的信號:向我靠攏,共享輝煌,絕無偏私。
縱使趙丞相麵色鐵青,眾多大臣依然紛紛離座慶賀,為李安請功,其意圖昭然若揭——誰能不知李安與梁青雲的緊密聯係?此刻表態,便是選擇了站在勝利者的一邊。
殿中最為歡喜的,莫過於老將軍劉。望著陛下的風光無限,老將軍唇角不禁上揚,無需多言,他心中的喜悅已不言而喻。作為皇親國戚,他的立場無需贅述,眾人皆知。
麵對朝臣們的阿諛奉承與為李安請賞的聲音,梁青雲輕輕撫上小腹,臉上洋溢著滿足的微笑,“好,既如此,李安之功,朕必不吝賞賜。待其凱旋,即為封賞之日!禮部,你部需籌備盛大的歡迎慶典,搭台獻禮,迎接我們的英雄歸來!”
禮部尚書連忙上前,恭敬行禮。作為李安治下的部門,這份榮耀讓他倍感自豪,自是全力以赴。加之戶部尚書的立場轉換,財源滾滾而來,一切籌備工作進展順利。
眼見朝堂氛圍漸漸複蘇往日景象,兩位王爺麵色陰沉,心中咒罵李安的同時,更在密謀如何將這位邊關英雄永遠留在遠方。但未來如何,尚屬未知。
而在遙遠的邊疆,影衛呈上一封來自胡人的密信,送信之人,正是桑多斯。“將軍,這是對方的來信,請您過目。”
當李安緩緩展開那卷軸之時,映入眼簾的是一串串名字及其顯赫的官職,下方還附著桑多斯的親筆意見。
桑多斯,這位草原上的豪傑,竟以雷霆之勢拘禁了王庭舊臣及盧阿諾的親信,意圖昭然若揭——他欲將這些人作為誠意的象征,悉數交付李安。其背後的盤算,無非是期冀借助李安之力,一舉登頂草原可汗的寶座。
不僅如此,他更是廣納財寶,搜集牛羊馬群,一並打包,擬將這份厚重的“禮物”呈至李安麵前,以此鋪就一條權力之路。
這便是如今李安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