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誘惑(1 / 2)

而李安手中,多了一份效忠的盟書。這意味著,桑多斯已預先寫下尊奉大梁為宗主的詔文,呈於李安。一旦他成為草原可汗,這份盟書將成為最強有力的憑證,象征著向大梁稱臣納貢。

隨著桑多斯的離去,李安命人開啟城門,將滿載貨物的車隊和一對對如粽子般捆綁的人帶入城內。麵對這些俘虜,李安並未過分苛責,僅令他們被安置於空曠之地,允許其原地休憩,並保證了充足的食物供給,儘管給予自由解除束縛是不可能的。

李安非慈悲泛濫之人,對這些胡人始終保持著警惕。他深知,若稍有鬆懈,便會遭到反噬,哪怕是己方任何一名士兵受傷,也是他不願見到的結果。李安在此處展現了他的明智與決斷。

次日,隨桑多斯而來的胡人整裝撤退,隊伍中融入了由鐵牛率領的千人大梁士兵,他們裝備著火槍、充足的手榴彈,甚至攜帶了一門火炮及開花彈——李安精心研發的空心彈,而非實心炮彈。因草原之上缺少堅固城牆,部落間僅以柵欄相隔,故實心彈效果有限,而開花彈則威力顯著。

隨著胡人的遠離,李安整頓軍容,準備班師京都。至於嘉峪關,他並未交還給先前的守將,而是重組撤回的老兵,精選一部分人隨行,餘者留駐於此,守將則從南山軍中精心挑選,他們是李安心中對大梁、對梁清雲最為忠誠的力量。

而剩餘的火炮,他未攜走一枚,儘數留存於嘉峪關。

至於前方的玉門關,李安既未親自前往,也未遣兵接觸。他的策略簡單而明確:對手十三王爺坐擁十萬雄兵,縱然大梁軍力強盛,正麵衝突亦難占優勢。

此前之所以能擊潰胡人,多依賴堅固城牆與巍峨城樓,一旦轉為攻方,恐將付出巨大代價。因此,李安意欲將嘉峪關作為大梁最後的防線,隔絕十三王爺於外,確保國境的安全無虞。

在那雄偉的嘉峪關深處,十三王爺的軍隊若意圖闖入,無疑是癡人說夢。

哪怕對方以十萬之眾,欲借道嘉峪關,直指京城,其難度亦堪比登天。提及十三王爺,不得不提,此刻的他已風聞此事。這裡的一舉一動,皆在他的密探監控之下,就如同胡人大軍的影子,背後總有十三王爺的眼睛,緊盯著事態的每一絲波動。

胡人首次攻勢折戟,消息即刻傳至十三王爺耳中,他對對方采用的神秘手段感到震驚不已,那驚天動地的轟鳴究竟是何神器,心中充滿好奇。

但謹慎使然,他不敢過分接近,一方麵忌憚李安方麵察覺異樣,另一方麵,即便與耶律奇暗中結盟,也不敢公然親近。

這層聯盟僅限於高層之間,基層士兵無從知曉,若過分靠近,胡人反噬,後果不堪設想,實乃損己不利之舉。

因此,探子們行動時格外小心,即使盧阿諾遇害,他們也未及時察覺,隻知道胡人開始分批撤離,這一變化讓十三王爺頭痛不已,完全出乎他的預料。

早知如此,他斷不會輕易放過胡人,至少也會做做樣子,擺出一副嚴防死守的姿態。

如今,他發現自己深陷被動,從未料想到扶持的一方竟如此慘敗,三十萬胡人大軍敗於數萬人之手,說出來恐怕無人會信。

更令他確信無疑的是,若胡人真有心攻打他的玉門關,即使他有十萬大軍,也難以抵禦,敗局似乎已成定數。

此番經曆,讓他深切體會到李安的恐怖,這個太監的能量超乎想象。

於是,他萌生了將李安招攬至麾下的念頭,若能成功,無疑如虎添翼,大有國的皇權,幾乎唾手可得。

他知道李安與梁清雲的關係並非堅不可摧,畢竟,自己這位皇侄的真實身份,連同李安與梁清雲的真正關係深度,外界皆不甚了了。

因此,他盤算著,若能給予足夠的好處,甚至共治天下的承諾,李安是否會改換門庭,站在自己一邊?

細細想來,這樣的誘惑,誰能輕易拒絕?連他自己也無法抗拒這等誘惑,畢竟,李安在許多人眼中,不過是一名宦官。

心動即刻付諸行動,他連忙修書一封,密送至京城,交到四哥手中,信中言辭懇切,務求不惜一切代價拉攏李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