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影二常伴左右,也不足以慰藉他對梁青雲的深深思念,因為除了肉體的需求,更多的是心靈深處的渴望與掛念。
不僅是梁青雲,連同她身邊的暗影——玉蟬,甚至是從未正麵交鋒的皇後,李安都滿懷思念。
他期盼歸家後,能與皇後共度一段溫馨時光。但皇後作為女性,未能參與此次盛典,令李安心中不免遺憾。
他熟知那隱匿於暗處的玉蟬,一眼便能在人群中辨識出她的身影,儘管她仍以白紗半掩麵容,李安卻能從她的眼神捕捉到那份流轉的神采,深知她正為這次大勝感到歡欣鼓舞。李安的功績不僅拯救了大梁,也鞏固了梁青雲的地位,這前所未有的壯舉,無疑使李安成為了眾人眼中的大英雄,自然也讓親近之人振奮不已。
李安幾乎能想象,玉蟬那素來冷漠的臉上,定會不經意間泄露內心的喜悅,嘴角的細微顫動,眼角的微妙變化,對李安而言,都是她笑意盈盈的無聲訴說。
畢竟,論及與玉蟬的深入了解,無人能出李安之右,即便是梁青雲,也難以觸及玉蟬心靈的最深處。
畢竟,真正的理解源於深度的交往,雖不能心靈相通,但心照不宣的默契卻已足夠。李安的實力與魅力,無人敢輕視。
無論是梁青雲、玉蟬、秋菊,乃至高貴的皇後,無不對李安的能力讚譽有加,承認他非同凡響。
每個女子皆各具特色,非以一言概之,而是以千姿百態展露風情。
話題稍有偏移,不妨讓我們重新聚焦。
踏上城牆,李安對著梁青雲施以莊重軍禮,動作剛毅,儘顯敬意。
梁青雲見狀,心頭雖波瀾起伏,思念滿溢,卻也隻是默默以手輕撫小腹,微頷首,眼中流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滿足。
“此番功績顯著,朕必當厚賞於你。”
一番寒暄後,眾人未散,竟是破例未各自歸家,即便已過早朝時辰,依然直驅金鑾殿,召開緊急朝議。
值得注意的是,這段行程,李安並未跨馬而行,反受梁青雲之邀,共乘華麗馬車,肩並肩,心連心。
此舉表麵看來,似減低了李安在民眾麵前的曝光率,實則,卻悄然緩解了梁青雲內心深處的那份掛念。
此刻,李安已悄無聲息地融入馬車之內。
而周遭文武群臣,目睹此景,並未心生異意,反而以此為榮,認為李安深得聖心,與帝王同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無疑彰顯了李安在梁青雲心中的非凡地位,及他在大梁國舉足輕重的權勢。就連諸位親王,亦難享此殊榮。
他們深知,自今日起,李安之位,無人可撼,更無人敢輕易觸及。因他手握重權,更有雄兵在握,如此實權人物,誰人敢惹?
若直言不諱,此時李安若有心謀反,即便是梁青雲,也恐難製其鋒芒。畢竟,曆朝曆代,掌權者不得領兵,這是皇家防微杜漸的鐵律。
權力加兵權於一身,試問幾人能抵擋篡位的誘惑?縱使一時按捺,時間一久,人性的貪婪終將顯露,擁有改朝換代之力,誰能甘願久居人下?
此時此刻,諸人心中或多或少浮現出類似的憂慮——李安,是否會起逆反之念?當前或可安心,但日久天長,又將如何?
或許,當李安真正觸及權力頂峰,是否會意圖奪取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