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竟一味推脫,豈非此地無銀三百兩?
當然,此時也有人想起李安的特殊身份,理解了他的極力推卻,
畢竟,李安乃是一位宦官,並非健全之人。
想到此,不少人暗暗搖頭歎息,
原是健全之軀,卻淪為宦官,這份才華若是賦予常人,該是如何輝煌,
就算貴為楚國大將軍,無後之痛又怎不令人扼腕?
眾人雖感惋惜,卻不敢顯露分毫,
畢竟,李安的身份擺在那裡,此時若以宦官嘲笑於他,無疑觸其逆鱗。
他最忌諱的,莫過於他人稱呼他為宦官,絕不願接受這一現實。
這是他的軟肋,他的禁忌,不容侵犯。
每位官員心中暗誓,絕不可觸怒李安,不可在他麵前提及“宦官”二字,
殊不知,即便李安親耳聽見,也未必動怒,畢竟他的內心比任何人都更加堅毅陽剛。
隨著梁青雲話語落下,旁邊的小宦官連忙研墨。
不久,梁青雲提筆疾書,幾下便將官職封定,
聖旨下達,當庭宣讀,
這一坐,李安的位置無可撼動,事實已成。
隨著詔書的悠揚宣讀,大殿之上,位居前列的趙丞相麵色瞬間鐵青。本欲尋機籠絡這位新貴,未料一紙詔令如天外飛鴻,直衝雲霄,將其地位驟然提升至與自己比肩。
這豈非將拉攏之事變得難如登天?如此一躍成為人上之人,手握重權,又怎會再願屈尊降貴,共謀大事?與其攜手重走荊棘之路,爭奪那已近在咫尺的江山,倒不如安享“護國大將軍”、“上柱國”之榮耀。畢竟,在大梁國的浩瀚曆史長河中,李安是獨一無二的上柱國,這份封號的分量,可謂曠古爍今,榮耀至極。
然而,趙丞相的雄心壯誌未嘗稍減,即便麵臨重重困難,他仍暗自籌謀,試圖扭轉局勢,為自己的宏圖偉業竭力爭取每一分權益。
此刻,朝堂因詔書的宣布沸騰起來,眾人無一例外地紛紛向李安致以祝賀,麵上雖堆滿笑容,眼中卻難掩敬畏之色。李安在眾人的注視下,唯有苦笑接受這意料之外的恩賜。畢竟,天子的恩澤怎能輕言拒絕?況且,這些加封不僅是對過往功績的認可,更預示著他日後行事將更具威信,能更加果敢無畏。
然而,在這一片恭喜聲中,禮部侍郎突然上前,恭敬地對梁青雲施禮,打斷了慶賀的氛圍。眾人原以為他欲提議為李安舉辦盛大的慶祝,或是晉升儀式,卻不曾想,當他言辭清晰地回蕩於殿堂之上,所有的期待瞬間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