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計劃,次日梁青雲將在朝上征詢百官意見,表麵答應賜予十三王爺五萬兵力,卻非即刻兌現。
需先頒布征兵令,待新軍訓練有素,方能派去支援十三王爺。此招便是緩兵之計,太極拳法。
十三王爺急切用兵,而邊境並無緊急戰報傳來,梁青雲不便直接拒絕,唯有拖延時日。古時人口有限,增募五萬兵力,朝廷辦理至少需三月之久;加之訓練,又是三月。前後算來,大半年時光轉瞬即逝。
而這支軍隊,半年後歸屬誰手,十三王爺怕是說了不算了。
安排停當,李安又急忙奔向將軍府。事務繁多,急需處理,待盧江再度醒來,他還需另作打算,親赴玉泉山探個明白。
翌日早朝,李安雖未到場,文武百官的熱議卻未受影響。
首當其衝反對的是老將劉將軍。
“陛下,十三王爺麾下十萬雄師駐守玉門關多年,未聞需增援之事。即便胡人來犯,有我大梁軍隊迎敵,有林大將軍坐鎮,胡人怎敢輕舉妄動?”
劉老將軍自是盼著梁青雲皇位穩如磐石,以保自己國丈之位無憂。
而在梁青雲接到十三王爺軍情之前,趙丞相已先一步收到了十三王爺的密函——或是設法讓梁青雲分出五萬兵力,或是離間梁青雲與李安,乃至除去李安。
若梁青雲失去了李安,這龍椅之上,主人恐怕早已易人。
“啟奏陛下,十三王爺之軍已鎮守玉門關多年,微臣以為,是時候為邊疆部隊注入新鮮血液了。”
趙丞相一言,明眼人皆知其所指。皇家之爭,輪不到臣子置喙,眾人隻能私下交換眼神,暗自揣度站隊事宜。
而六王爺,卻是出奇的平靜,仿佛無開口之意。
然而,梁青雲豈會輕易放過這一幕。
“六皇叔,您對此事有何高見?”
在這緊要關頭,六王爺深知自己的勢力暫處下風,自是不會輕易觸碰敏感話題。
被直接點名的六王爺不得不上前,清了清喉嚨。
“微臣才疏學淺,此等軍國大事,還望陛下定奪。”
此言一出,滿堂皆驚,繼而陷入一片死寂。
天道何在?堂堂六王爺竟自謙為愚,那在座的文武群臣更是無從開口了。
劉老將軍意識到六王爺無意表態,原先腹稿的一番言語隻好默默咽回。
趙丞相心中明鏡似的,對這位六王爺的心思洞若觀火,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好一個老六,關鍵時刻不僅畏縮不前,竟還將燙手山芋扔給了梁青雲,莫不是存心與我作對?!’
六王爺自然察覺到了趙丞相的不滿,卻故作輕鬆,一副泰然自若的模樣。
時局變換,朝堂之上風起雲湧,若趙青如或十三爺登基,他這王爺之位能否保住猶未可知。
畢竟,這些年與趙青如的明爭暗鬥中,彼此手中的底牌早已互知一二。
倒不如表麵上維持現狀,暗中加速培植自己的勢力,以待時機。
梁青雲靜候多時,見文武百官皆默不作聲,遂將與李安籌謀的決策緩緩道出。
“朕決定,先征募五萬新兵,就地編練,待其成軍後,再遣至玉門關,與十萬雄師共守國門。”
趙丞相一聽梁青雲同意增兵,喜悅之情幾近溢於言表。
然而,老謀深算的劉老將軍瞬間領悟了梁青雲的深意,當即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