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此時,梁青雲已在案前鋪陳開來,列出皇城內數家規模宏大、影響力廣泛的布莊。
"僅此而已,二十餘家,吾所思之極限。"
隨後,梁青雲逐一分析,逐步排除,卻發現無一符合預期。
"不對,必有蹊蹺。吳指揮使之言,十三王爺偏愛熱鬨之地,譬如‘金友糧鋪’,此言似有誤導之意。"
聞此,梁青雲恍然大悟。
"愚鈍如你,豈不聞‘金友糧鋪’靜謐非常?怕是十三皇叔故意混淆視聽,以掩真跡。"
李安此刻方覺察到其中玄機。
"可惡,十三王爺手段狡黠,差點讓我誤入其彀。"
有了新線索,二人迅速鎖定兩家符合條件的布莊。梁青雲派遣影衛相助,分頭行動,影衛赴恒源,李安則前往宣威。
午時將近,李安趕至宣威布莊。為探虛實,他詢訪四周商販,打聽是否有大量馬車頻繁出入此地,然眾人皆搖頭,稱此地風水閉塞,少有人煙。
如此,尋找玉蟬之路,似乎又添幾分迷霧。
在這個地方經商,無異於自掘墳墓,昔日風光無限的宣威布莊,曾是先帝親選的皇家禦用商號,榮耀一時。
然而,隨著先皇冊立太子,即現今的陛下登基,國師重訂天地布局,一道指令破解了此地的風水旺局,宣威布莊由此走向衰敗,周遭一片也隨之黯然失色。留在此地的居民多是年邁體弱或殘疾之人,搬遷不易,故而堅守於此。
聽罷此言,李安當機立斷,放棄了對宣威布莊的念想,轉而奔赴恒源布莊。
古時候,帝王最為篤信風水之說,若能妥善布局龍脈,可保社稷長治久安;反之,則災禍接踵而至。至於恒源布莊,其命運與金友糧鋪頗為相似,雖未有重大變故,卻也在歲月的流逝中逐漸被人遺忘,勢力日漸式微。
及至李安趕到恒源布莊,隻見三人孤零零地守護著店鋪。
“其他人呢?”他問道。
“回大人,我們探知今晨確有一輛馬車途徑恒源布莊,並完成了貨物搬運,隨後那馬車又折返金友糧鋪。因此,我已經派遣人手先行前往調查。”
“原來如此,一切又回到了金友糧鋪,看樣子我們被劉唐當作猴戲玩弄了。”
怒火在李安心頭騰起,熾烈如焚。他未曾料到,竟會又一次錯失拯救玉蟬的良機。
思及此際,李安心中大致有了輪廓,料定玉蟬多半與那些苦力們一同,被劉唐幽禁於某處密室之中,隻待夜幕低垂,勞作之需方能重見天日。
然而,玉蟬終日戴著那張人皮麵具,若不得及時摘下透風,不但嬌嫩的麵龐恐遭捂悶之苦,汗珠更會沿著麵具邊緣的微小縫隙悄然滲出,非但令人不適,更可能損毀那精細的人皮麵具。
‘玉蟬或可忍至黃昏,但這麵具卻未必能耐久候。’
念及於此,李安毅然決然,踏上了尋覓之旅。
記憶中,監控畫麵上的苦力數量不下五十之眾。
倘若悉數安置於糧倉之下,雖非不可行之策,但假使他們散居於客棧,恐怕不消幾個回合,便能讓三兩間客棧人滿為患,熱鬨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