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對風水講究頗深,欲以祈福塔作掩飾,必得擇風水寶地。李安雖竭力思索,卻毫無頭緒。
這時,玉蟬輕聲道:“大人,真龍寺的方丈德高望重,若得他指點風水,您的憂慮自解。”
此言恍如晨鐘暮鼓,李安猛然振奮,一把摟住玉蟬,輕輕吻上了她的臉頰。
“多虧了我的玉蟬娘子,我這就前往真龍寺。”
真龍寺位於皇城西南,距皇城三十裡之遙。據玉蟬所述,方丈釋一超凡脫俗,不屑名利於塵世,連先皇邀其為國師,都被以“時未至”婉拒。
若能請得釋一回國擔任國師,無疑將為梁清雲增添一臂之力。
李安暗自發笑,胸有成竹地乘馬車向真龍寺徐行。
夜幕降臨,李安一行才抵達,他隨即遣人通報。
深知釋一淡泊名利,李安特意攜數百卷珍貴經書為禮,卻未料尚未入寺,便遭拒於門外。
“李大人,方丈言不便會客,請大人回吧。”小沙彌傳達了方丈的話。
身為大將軍的李安竟遭真龍寺拒見,若消息傳出,恐有損其聲譽。或許有人會認為,身為閹人受此待遇,再正常不過。
但李安並未就此放棄。
“劉備尚且能三顧茅廬,我李安也要請出釋一方丈,他日必有大用。”
他認真吩咐玉蟬布置桌椅,點亮燭火,決意夜宿寺外以顯誠意。與此同時,他亦未閒著,屏退眾人,隻留玉蟬身旁。
“關於玉泉山之事,暫且按兵不動。多設布莊、糧鋪,低調購入少量糧布,莫讓對方察覺異樣。”
玉蟬聞言困惑:“大人,我們要偽裝無知多久?”
她焦急萬分,好不容易掌握了十三王爺挪用國庫的關鍵鏈節,正待給予致命一擊。
此舉不僅能挽回國庫損失,更能嚴懲十三王爺,為陛下增光。
李安重展皇城地圖,指點江山:
“我們的首要並非國庫本身,而是確保那支撐十三王爺十萬大軍的物資供給。”
在古代,軍事力量的強弱直接決定國家興衰。李安心之所向,正是那支握於十三王爺手中的十萬雄兵。
倘若急於求成,驟然對玉泉山動手,恐迫使十三萬反戈一擊。
《孫子兵法》有雲:上之上策,攻敵之心;次之,伐交;再次,以兵勝之;下策,則為攻城。
對付十三王爺,最佳計策是先以智謀破壞其戰略部署,繼而利用外交,最後才是武力對決,攻城為下下之選。
時至今日,儘管涼清雲已重掌大權,根基卻仍未至固若金湯之境。
一旦烽煙再起,於涼清雲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而最終受苦的,隻會是無辜的黎民蒼生。
李安一番剖析,如晨鐘暮鼓,令玉蟬豁然開朗。
“大人英明,實乃我大梁國之棟梁,護國將軍之名副其實!”即便是素來不喜逢迎的玉蟬,也難掩心中敬佩,脫口讚道。
“嘿,彆忘了我還是你的夫君,小丫頭彆光顧著拍馬屁,快來幫我尋一片廣袤之地。”李安笑語中帶著幾分親昵,道出了自己的籌謀。
國庫既已空虛,何不親自耕織,栽棉種稻,重建國家之倉廩?
隻是皇城之內,人煙稠密,空曠之地頗為稀缺。
“大人,真龍寺之後那片荒地如何?”玉蟬手指之處,李安細細打量,旋即微搖頭。
“雖適於水稻,然水源短缺,非長久之計。”
若在後世,南水北調或能解此困局,但現下時局緊迫,不宜大興土木,以免驚擾十三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