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王爺之言,使梁青雲察覺原都水監或有隱情,遂問:"朕正疑惑,晨時二尺十三,緣何未錄?竟是從未測量?玩忽職守,罪上加罪!"
真相敗露,原都水監掩麵痛哭,乞求寬恕。梁青雲素厭玩忽職守、弄虛作假,當下命杖責二百,送交大理寺。
六王爺雖脫身,對李安心中仍有歉疚。原都水監被帶走後,殿內一時靜默。洪水漸退,李安洞若觀火,趙丞相連連讚歎,欲借此表忠心。
"李大人,真乃神機妙算,本王五體投地。"
李安淡然一笑,回應:"洪水既退,後續聽憑聖裁。"心中默念:‘吾妻可知,我已如你願,饒過六王爺?速派我去救災,工部不可虛度。'
而梁青雲並未如李安所願行事,反轉向六王爺,宣布:"洪水肆虐,京城重建重責,朕欲托付六皇叔。"
眾人愕然,皆以李安為最佳人選。難道李安失寵?
六王爺剛逃過一劫,梁青雲即委以此重任,令其驚訝不已。'莫非,此乃因禍得福?'
李安亦感意外,不解梁青雲此舉意指。畢竟,治水、改河道皆工部重任,關係重大。
"我的皇後,此番作為何故?萬萬不可,工部事務,我絕不容許六王爺插足。"
"不對,皇後陛下,您是否因身懷龍裔,以致思考欠周?此事我必須鄭重提醒您!"念及於此,李安上前一步,朗聲道。
"啟稟聖上,災後重建之責,實屬工部職分。自臣接掌工部尚書以來,尚未有功於朝,懇請陛下恩準,使工部得以參與此番重建,以表忠誠。"
聆聽了李安之言,梁青雲內心怒火中燒。
"你這輕薄之徒,怎如此急躁,難道不能稍待朕安排完畢?哼,反倒是你,思維欠清晰,朕乃天子,你膽敢腹誹君上,回宮便教你領教跪地之罰!"
言畢,梁青雲清嗓,緩緩宣布。
"李愛卿無需焦躁,城內災民事宜及重建工程,將由六皇叔擔綱。六皇叔自先皇時代起,多次主持災後重建,經驗豐富,此番亦當不辱使命。至於城外河堤、水壩修複,則交由工部主理,朕深信李大人能不負所望,成就一番偉業。"
得了梁青雲的定心丸,李安麵上綻放滿意之色。而同樣愉悅非常者,六王爺自然也不例外。
梁青雲再次提及先皇,不僅彰顯了六王爺的勞苦功高,更暗示了撫恤災民、重建家園的重任,將是一份極富利益的差使。
此乃一塊誘人至極的肥肉,曆來僅六王爺專享,令宰相趙某豔羨不已。
待李安與六王爺各有安排,趙宰相臉色卻頗顯難看。災後重建需巨資,用的是戶部的錢袋子,卻讓李安與六王爺風光無限,這讓他覺得甚是憋屈。
不出所料,梁青雲隨即命戶部全力支持重建工作,而趙宰相則開始哭窮。
"回聖上,國庫儲備已頗為緊張,大部分已用於支撐軍備與軍餉,此番洪水突襲,恐餘糧不足以應付重建所需。"
梁青雲聞言,心生不滿。自家國庫的銀兩幾何,豈能不明?
顯然,趙宰相亦想借此災難尋機撈取好處。
"愛卿有何高見?"
察覺梁青雲似有妥協之意,趙宰相適時獻策。
"微臣以為,應開源節流並行,既可充實國庫,又能讓民眾迅速回歸正常生活。"
經梁青雲示意,趙宰相提出由六王爺的岩山大營負責城內重建,李安的南山軍則承擔城外河壩水利工程,以最小代價完成重建。
此言一出,六王爺幾欲上前與趙宰相理論,這精細算計的主意直指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