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洞悉其中微妙,隨口言道:
“連前輩,您糊塗了,您與何人結怨,那人必與中都護有所關聯。”
談及宿敵,連雍首憶其師弟劉福。
同門之間明爭暗鬥,皆為得師父真傳,甚至拳腳相向。
數十年來,二人爭鬥未曾停歇。
然每當念及劉福助己偷天換日,留一賤命以圖複仇,便覺師弟非此等陰險之人。
加之小女現由師弟照料,無論如何,劉福絕非陷害自己之人。
李安注視連雍糾結麵容,恨不得立時指明劉福。
然事隔多年,錯綜複雜,李安非親曆者,恐言語乾擾連雍判斷。
袁通判則從容不迫,依連雍提示避開重重機關,專心致誌查閱乾坤宮中所有相關皇室資料。
從奏折至書信,乃至軍情急報,無一遺漏。
此舉雖如海底撈針,李安雖不甚讚同,見袁通判沉浸其中,亦不便打擾。
天賦異稟者,目標唾手可得;資質平庸者,唯有勤勉不輟,二者努力,皆應尊重。
乾坤宮內,唯袁通判一人忙碌,李安與連雍麵麵相覷。
終,耐不住寂寞的連雍率先坦誠心跡。
起初欲除李安,實乃受人所托,小女尚在他人掌握之中。
事已至此,李安亦無意隱瞞,直言道:
“劉福而已,欲取我性命,我早心知肚明。哼,老而不死,欲奪我命,他還不夠格。”
“連前輩,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我疑心那劉福便是背後黑手,您卻仍視他為忠良師弟,實在可笑。”
“他害您全家遭戮,獨留您一人性命,隻為複仇之火熊熊燃燒。”
“先以苦痛擊之,後予一絲甘甜,待您家破人亡,心中唯有仇恨,他便可用那絲甘甜操控您對付敵人。”
“哼,此乃權貴籠絡人心慣用之計。與我那聰明絕頂的妻子相處日久,此類手段,我一眼即識,此局必是劉福所設。”
李安言辭懇切,連雍卻陷入深思。
十數年間,連雍亦曾多次疑心師弟,但念及師弟冒死救己於滅門之災,此恩銘記肺腑。
沉吟半晌,連雍終敞開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