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浩大,每一舉措需精心籌謀,細微之差,便可能導致全盤皆輸。
劉破軍自識非政客,惟願為兵,渴望功名,追逐戰場勝利。
有此明君,識才尊用,方使其才華得以施展無遺。
有這樣的帝王,非但不乾預其計劃,還誓為良師益友,支持其一切。
為此君效力,乃劉破軍之榮,同樣是天下百姓之福。
鷹王麵色微變。
然劉破軍挺身而出,正色言:“若鷹王願攜手,劉某自不會以你為炮灰。”
誠然,鷹王麾下英勇善戰,然素質不一,數目有限。若置於正麵戰場,難施大用。
“劉將軍打算如何?”鷹王百裡玄策心中已有合作之意,此人乃主事者,自己與麾下生死存亡,複仇機會,皆係於此人一身。
對此人,心情不由得熱切起來。隻要不以狼軍為炮灰,哪怕做誘餌,也在所不惜。
“自然是發揮狼軍長才。”劉破軍滔滔不絕:“鷹王麾下,多在遼東,鞋靶,甚至後金長大,對敵國地形了如指掌。此戰,若後金不出巢,無勝算。傾巢出動,後方必虛。狼軍擅長奔襲,如風而動,可分散為數支,甚至數十支,百支,在敵後補給線肆虐。”暗自竊喜,本欲選梁騎軍潛入敵後,僅以遊擊戰破壞補給,牽製敵力。然其騎軍,練習正規,遊擊戰效果不佳。心中最佳人選,乃懷恨後金的鷹王。屢次聯係不得,今得天子相助,鷹王心動,合作成熟。
“掠奪騷擾,正合我意。”鷹王神色一鬆:“若後金主力出動,我不僅親領狼軍燒殺擄掠,還可號召四國響馬,共赴敵國內,攪得天翻地覆。”
劉破軍麵無波瀾,緩緩開口:“爾等越是攪擾四方,越是能牽製敵軍,引誘其精銳分兵回護。若彼此精銳不返,爾等響馬之眾,足以穿梭無蹤,若其重兵回返,則我大梁於正麵戰場上的重壓自可減輕。況且,倘若賊軍真撤回大軍,憑爾等響馬警覺性及如風般的行動,無論是騷擾敵方或是撤離敵境,均是易如反掌。一旦其主力一離,爾的狼軍便能複入敵境,繼續其掠奪與騷擾之舉。”
劉破軍心中盤算清晰,後金國現有武力不過二十七八萬,扣除各式輔助兵種,真正可投入戰爭者不足二十萬。若鷹王以其騷擾之術牽製三五萬敵軍,大梁前線將大為舒緩。
“善。”鷹王百裡玄策沉聲應允,“此事便交予我。但待戰事接近尾聲,對後金國主發起總攻之時,必須讓我參與決戰。如有機遇,後金國主之首級,我必奪之!”言罷,殺機從其眼神中溢出,夾雜著對複仇的痛苦與興奮。
劉破軍凝目半閉,淡然提議:“既然已達成共識,那麼我等即可商議效忠之禮。”
鷹王麵露不悅:“合作而已,何需效忠?”
劉破軍輕笑一聲:“此為國之大計,關係我大梁數百年基業。如此重任,豈能委以他人?若有差池,事關全梁安危。”
鷹王百裡玄策躊躇,內心雖願意合作,卻不願臣服。然而,他也明白,若拒絕,今日之後,他或將無命。
李安輕笑著,語帶誘惑:“何必終身為響馬?投我大梁,受我庇護,豈不美哉?爾從此將身披將軍鎧,功名顯赫,將名垂青史,為後世所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