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中種種盤算,梁青雲早已洞若觀火。
當她得悉這琉璃珠竟如此平常,十金依舊能獲厚利時,心中不禁波瀾起伏。那八珠於她目中,已不複先前之珍稀。
就在李安得意洋洋之際,梁青雲卻是輕輕一笑,淡淡出言:“哦?原來你如此精打細算。竟想圖朕之財。朕曾於古籍中得知,此琉璃不過沙土所燒,其價實近乎於無。此事,你可曾耳聞?”
此言一出,李安頓時如五雷轟頂,心頭一片迷茫。梁青雲竟知琉璃乃沙土所化?
這如何可能?
但細思之下,李安也便釋然。若古人未曾知此法,那現世之琉璃又安來?
“哎,原來陛下早有所知。”
李安回應道,“既然陛下早知此事,何以對這些琉璃珠仍然視若珍寶?”
梁青雲聞言,心中雖驚,麵上仍是波瀾不驚,隻是淡淡瞥了李安一眼:“雖然朕知其由沙土燒成,但如今掌握此法者寥寥。除朕之外,世上罕有人知。故此,即便朕知曉,也無濟於事。琉璃之價,仍舊堅挺不變。再者,由於其稀缺,依舊珍貴非凡。”
雖然心中詫異,梁青雲麵上卻平靜如水。李安聽後,終於明白了梁青雲言下之意。縱然燒製琉璃之法簡單,其原料再不值錢,但現世無人知曉其法,這便意味著琉璃仍是價值連城。
正如後世人皆知鑽石不過碳之變體,卻無法人工製造相同者,使得鑽石之價永遠居高不下。
李安一番話後,神色驟然凝重,對梁青雲道:“實不相瞞,陛下,關於琉璃之事,確實早已在下心中有所規劃。此物,實乃聚財良策。正如陛下所言,世人雖不知其由沙礫所化,即便知曉,也難以自行獲得。故此,我們大可借此大賺一筆。”
言畢,李安不甚在意地盤膝坐下,隨手拿起梁青雲案前之茶碗,大口飲下。
飲畢,隨意擦拭口角,將碗置回,還不忘品評甘甜勝於苦茶之味。
然而,轉念又提醒陛下勿過甜食,以免身體不適。
梁青雲見狀,心頭半是惱怒半是哭笑不得,特彆是那碗乃剛剛是自己用的碗,令她臉頰微紅,既窘迫又無奈。心想此人真是無禮至極,竟如此放肆。
正當梁青雲怒意上湧,欲起身訓斥之際,李安再度開口,其言不無誘惑:“陛下,若能將此琉璃之法研究明白,且不向世人透露其真相,而是借以宣揚其稀世之珍,便能以之為籌,從貪官汙吏手中換取無儘財富。更可組織商隊,以琉璃交換他國金銀,既豐富國庫,又增強我大梁之威望。”
隨著李安的陳述,梁青雲的眼神愈發光亮,若此計得以實行,確實可謂一舉多得。尤其在當前國庫空虛、朝政不振之際,若能借此逆轉乾坤,實乃上策。
然而,想到此處,梁青雲心中又生疑慮:“你真能製作出琉璃來嗎?”她需確信此事非虛,否則所謀皆為泡影。
這話一出,空氣中彌漫著一絲期待與不確定,兩人的心思似乎在此刻交織碰撞,共同期盼著那一個可能改變命運的答案。
聽聞梁青雲之問,李安肯定地點頭,神情之中流露出一股不可撼動的決心:“雖未得確切之配方,但我信憑數次試驗,定能窺得門徑。”話畢,他沉吟片刻,又補充道:“然而,此事不宜急躁,猶如飲食需細嚼慢咽。在燒製琉璃之前,我們須確立自己之基地與勢力。因此,我認為當前最緊要之事,乃是將南山基地建設成熟。”
梁青雲緊接著問道:“你所選擇接管工部,是否也是出於此計?”她似乎已經洞悉了李安先前的種種籌劃。若非有此打算,她實在想不通李安為何會挑選權力並不顯赫的工部。如今一旦聯想到琉璃製造之事,一切似乎水落石出。
果不其然,李安再次肯定地點頭:“工部職責廣泛,非但止於琉璃,許多大事皆需工部施為。尤其農耕之事,直接關係到百姓生計,工部之責無小。且不提其他,單是農具之研發,便是工部所為。更重要的是,工部乃是財源滾滾之地,據我所知,僅這幾日,工部便已創收過萬兩白銀。若將之運籌得宜,工部之利,恐可匹敵國稅。”